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与结构工程

  • 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受力特性成桥试验研究

    苏力;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采用了三桁式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的特殊结构形式,针对此桥梁的结构特点,开展了成桥专项试验研究。首先测试了外荷载作用下桥梁3片主桁挠度及相应杆件应力的横向分配。其次,测试了有砟轨道铁路桥梁正交异性桥面体系在列车局部轮载作用下各构造细节的受力特征。最后,对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上弦杆与加劲弦连接处特殊节点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桥梁3片主桁横向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有砟轨道铁路桥梁的正交异性桥面体系各构造细节均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效应;特殊节点板受力特征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连接板圆弧倒角处应力较大。

    2020年07期 v.60;No.55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波纹钢腹板矮塔斜拉桥结构静动力分析

    赵体波;张武盛;荣峤;雷俊卿;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波纹钢腹板矮塔斜拉桥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矮塔斜拉桥进行了静动力性能分析,对比了两者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主梁内力、主梁挠度、主塔内力、拉索内力以及结构自振特性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矮塔斜拉桥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接近于连续梁;将钢筋混凝土梁替换成波纹钢腹板后,矮塔斜拉桥主梁刚度降低,主梁承担的荷载效应减少,此部分荷载效应通过拉索传递到主塔结构上,因此整体结构受力特点由主梁依赖型向主梁拉索协同型转变。

    2020年07期 v.60;No.55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基于指数脉冲的气动导纳数值识别方法研究

    朱健鹏;汪斌;张国庆;李永乐;

    气动导纳函数是桥梁抖振分析中的重要气动参数,通常利用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平台生成入口随机紊流风速或单频简谐来流进行识别。本文基于指数脉冲形式简单、频带宽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入口指数脉冲风速识别气动导纳的数值模拟方法。选取理想平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进行气动导纳识别研究,并与理论Sears函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当脉冲宽度大于600/s2、计算时间步长小于0.000 5 s时,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2020年07期 v.60;No.55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桥梁设计

    王玉珏;苏永华;

    对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所采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混凝土简支箱梁、简支钢板梁、简支钢桁梁,对应选用的桥墩、桥台等设计内容、类型和构造予以介绍,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雪山公司原设计的意图、与中国设计的不同之处以及采用中国规范的检算情况。特别对荷载部分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比分析了采用中国铁路规范与印度规范计算结果的差别。该项目前期由雪山公司完成招标设计,中国设计方在原招标设计的基础上做施工图设计。鉴于该项目的特殊性,总结了该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国内项目不同的地方以及国外项目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2020年07期 v.60;No.55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城市轨道交通简支梁桥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研究

    戴佳程;李朋;刘浩;肖杰灵;

    在考虑不同轨温幅度变化,且不考虑梁端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情况下,采用强度指标及变形指标对地铁简支梁桥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线路纵向阻力参数、列车制动荷载和轮轨黏着系数对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的影响较大。在1.8倍列车荷载下,采用0.164摩擦因数时,建议30 m简支梁单双线制动工况下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分别取100,180 kN/cm;35 m简支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分别取150,220 kN/cm。采用0.250摩擦因数时,建议30 m简支梁单双线制动工况下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分别取250,500 kN/cm;35 m简支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分别取300,500 kN/cm。由于该计算结果为理论分析结果,采用的阻力参数、荷载参数等与实际是否相符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020年07期 v.60;No.55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 大跨度三塔钢箱-桁结合梁斜拉桥受力性能研究

    冯丛;

    蒙华铁路洞庭湖特大桥主桥为大跨度三塔双索面钢箱-桁结合梁斜拉桥,主梁首次采用适合重载铁路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受力特点的钢箱-桁组合新结构,钢梁制造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通过研究钢箱-桁组合结构下主桁、主塔、斜拉索和桥面系的刚度,提出增设中塔稳定索来提高三塔双主跨竖向刚度。中塔稳定索面积为241 cm2能使挠度降低20%,中塔塔顶水平位移降低41%,塔底弯矩降低64%。

    2020年07期 v.60;No.55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高速铁路钢桁加劲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长期行为预测研究

    金礼俊;张志强;许俊;尹超;占玉林;陈文尹;

    以一座在建高速铁路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为对象,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其变形及内力的影响规律,探讨钢桁对连续刚构桥梁变形的影响机理,并研究环境湿度、加载龄期等因素对桥梁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收缩徐变效应引起桥梁的变形及内力均随时间增长而增加,钢桁使桥梁整体刚度大幅提高;安装钢桁可有效减小各阶段桥梁弯矩和变形,但钢桁对桥墩的水平变形抑制作用较小,建议采用合龙口顶推方式进行反向顶推以减小桥墩水平变形;环境湿度和加载龄期对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梁的影响表现为挠度随加载龄期及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

    2020年07期 v.60;No.557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形拱桥平转施工稳定性研究

    史永亮;

    大跨度转体拱桥为了实现自重轻,施工方便,往往转出的半跨桥体为开口薄壁板结构,导致桥梁整体在转动及二期荷载施加过程中的稳定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为改善其稳定性,半跨转体桥体采用带混凝土底板的小直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即半跨钢混组合结构的箱形拱空间网架。以四川化成大桥(净跨150 m)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从施工到成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稳定性分析,找出了结构易发生失稳的薄弱环节,重点分析了二期混凝土浇筑顺序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不同施工阶段的稳定安全系数,得出更安全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成桥阶段拱桥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2020年07期 v.60;No.55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 曹家圈黄河大桥辊轴支座病害整治技术

    张晶;

    针对辊轴支座连接板螺栓被剪断和辊轴倾角不一致的病害,以曹家圈黄河大桥110#和114#墩的辊轴支座为例,分析支座病害成因,提出了采用滑动平移式支座代替辊轴的整治方案及更换工艺,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钢横梁在顶升过程的应力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整治方案。更换后的支座工作效果良好。

    2020年07期 v.60;No.557 38-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节段预制胶拼构件弯折试验研究

    卢文良;王瑞;徐兵;

    为研究节段预制胶拼构件弯折强度,设计制作了6个胶拼弯折试件,每个试件由3个标准立方体用环氧树脂胶黏结而成。在试件的2个接缝处对称施加集中力进行胶拼弯折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弯折破坏过程发展较快,属于脆性破坏;3个试件胶接缝之间的混凝土发生破坏,2个试件紧邻胶接缝处混凝土发生内聚破坏,1个试件胶层界面发生破坏;当保证胶拼质量时,试件的弯折强度为4.8~6.0 MPa,平均值为5.4 MPa。胶接缝弯折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基体强度相比略有降低,但二者相差不大。研究成果可用于预制节段胶拼混凝土桥梁的抗裂性设计,为胶接缝黏结强度取值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60;No.55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 既有铁路斜交盖板涵接长方案探讨

    张大军;曾凡根;刘志军;

    涵洞接长广泛应用于既有铁路改造及增建二线铁路中,斜交盖板涵接长是其中特殊的一类。根据已建成的增建渝怀二线21座斜交接长涵洞,首先按孔径、斜交角度、填土厚度分类汇总;然后采用MIDA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盖板裂缝及应力;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不同工程实际条件,总结出5种斜交盖板涵洞接长方案。实践证明,这5种方案对铁路运输影响小,施工安全,快捷。

    2020年07期 v.60;No.55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柱体结构超深振捣模板侧压力计算方法

    毕树兵;

    针对严格按规范设计的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爆模事故的情况,采用3种不同的浇筑及振捣方式分别浇筑了3组混凝土试件,研究振捣深度对模板侧压力的影响。基于振捣液化和液压平衡理论,建立了超深振捣模板侧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振捣深度对新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侧压力有较大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所提出的模板侧压力简化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计算精度较好。

    2020年07期 v.60;No.557 48-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隧道与地下工程

  • 黄土塬区浅埋暗挖隧道慢坡段施工期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苗学云;范世鸿;米维军;赵永虎;

    黄土塬区浅埋隧道慢坡段由于距地表边沟、冲沟距离不等,围岩压力分布不均,难以形成自然拱,给施工带来诸多风险。选取银西高速铁路黄土塬区上阁村隧道典型浅埋慢坡段断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含水率、洞内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岩初期支护应力分为增长-波动-稳定3个阶段,其收敛期约在开挖后84 d;围岩含水率先增长后趋于稳定,收敛期约在开挖后118 d;拱顶下沉量是净空水平收敛量的2~3倍;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为距隧道中线约18 m以内。

    2020年07期 v.60;No.557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北京地铁区间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

    黄金龙;黄建;贾德华;

    北京地铁一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采取冻结法施工,冻土帷幕是冻结法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前对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泄压孔压力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冻土帷幕发展规律,判定冻土帷幕各参数是否达到施工指标。通道开挖时获得冻土帷幕信息,以此来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先是急剧下降,之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冻结壁交圈发生在泄压孔压力开始增大时,泄压孔压力稳定表明冻土帷幕基本形成。开挖施工获得的冻土帷幕信息证实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020年07期 v.60;No.55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地面堆载引起的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分析

    江杰;邢轩伟;邱居涛;龚本大;梁亚华;

    为研究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首先采用Boussinesq基本解计算地面堆载作用在隧道上的竖向附加应力,再将隧道简化为搁置在利夫金地基上的Timoshenko长梁,考虑土介质的连续性和隧道剪切效应,给出地面堆载引起的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计算公式,然后将公式计算值与使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结果和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对隧道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明显高估了隧道沉降量和内力,本文计算方法结果更精确;相对于堆载宽度,堆载长度的变化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更显著;距地面堆载中心的水平距离较小时浅埋地铁隧道沉降较大;隧道沉降量随地面堆载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堆载对隧道的影响范围不受其影响。

    2020年07期 v.60;No.557 59-6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上跨盾构隧道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

    郭军;闻家明;顾问天;李红;庞小朝;

    深圳前海交易广场项目位于地铁1号线鲤鱼门—前海湾区间上方,该项目的地铁保护工程实施难度大。本文对场地及工程历史进行了调查,根据盾构足尺模型试验等对地下空间开发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含分仓小竖井开挖、门架式桩板保护、EPS板缓冲隔离、静压钢板桩隔离等措施的成套地铁保护技术。该套技术有效控制了隧道整体回弹变形和侧移,减少了附加荷载对隧道的影响,保护了既有地铁。

    2020年07期 v.60;No.55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高速铁路新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车的研制与应用

    高春雷;王鹏;韩自力;徐济松;张世红;何国华;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新建隧道建设期的检测需求和特点,提出检测车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问题。该车采用轮胎式走行车辆平台,作业速度3~10 km/h,非作业运行最高速度80 km/h,兼具衬砌内部、隧底结构检测与衬砌裂缝识别功能,可同时对拱墙3条测线、仰拱2条测线进行检测。基于机器人自动追踪技术和地质雷达检测技术,雷达天线与衬砌表面距离可保持在(100±20)mm,确保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轮胎式隧道检测车已在新建高速铁路隧道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2020年07期 v.60;No.55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高速铁路隧道检测车安全设计及应用

    张世红;徐济松;何国华;高春雷;王鹏;

    基于人-检测车-作业设备三维度考虑,从检测车与其他作业车辆安全、检测车作业区机器人安全、检测车作业异常应对、检测车作业小组人员安全、检测车软件联锁安全、在不同隧道转移过程中机器人安全6个方面进行分析,涵盖检测车从进入隧道作业区、开始检测到作业完成离开隧道全过程。经多个新建高速铁路隧道检测验证,作业安全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为衬砌质量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2020年07期 v.60;No.557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隧道爆破开挖作用下洞口高边坡的动力响应

    曹淑学;

    惠州市四环路西坑东隧道洞口段为八级高边坡,本文采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隧道内钻爆施工中爆破效应对洞口多级边坡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层的反射与折射,爆破地震波由拱顶的双峰形态变为坡面处的单峰形态,且振动速度峰值由拱顶处的28.810 cm/s迅速降至坡面处的0.383 cm/s;中导洞断面起爆后,边仰坡最下层测点振动速度最大,洞口侧边坡、路堑边坡依次减小,说明距离越远振动衰减越迅速;仰坡坡面测点振动速度峰值依次为上台阶起爆>下台阶起爆>中导洞起爆>侧导洞起爆,故装药量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振动速度峰值小于规范安全允许的质点振动速度。该工程洞口高边坡在隧道钻爆施工下是安全的。

    2020年07期 v.60;No.55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北斗定位技术在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强小俊;

    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对一高速铁路的桥梁段、路基段沉降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试验,研究该技术用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接触网高压线对北斗测量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受台风天气电离层的影响较大,分析长期变形监测数据时应注意对台风天气引发的异常值进行识别和处理;北斗变形监测系统的测量中误差与基线长度呈线性正相关,基线长度在3 km以内时测量中误差不超过3 mm,可满足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在监测精度要求较为严格时,建议基线长度控制在1 km以内。

    2020年07期 v.60;No.55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无砟轨道路基上拱偏移整治措施

    雒庆林;

    我国西北地区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发生上拱变形、路基涵洞过渡段发生膨胀,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本文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和变形、地温监测,并通过室内试验对路基填料、地基土中易溶盐含量及其膨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水泥改良填料形成钙矾石是导致该段路基上拱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应力释放槽、混凝土限位墩2种整治措施。经实施,减小路基偏差和上拱位移的效果较好。

    2020年07期 v.60;No.55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运营铁路路基沉降整治精细化注浆加固技术

    陈学喜;楼梁伟;闫宏业;李竹庆;陈锋;

    针对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实际病害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浆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精细化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该技术在陇海线等线路开展工程应用,证明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可为类似铁路路基沉降整治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60;No.55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拼装式锚杆(索)框架现场试验研究

    郑静;安孟康;苏俊霞;甄作林;

    现有的锚杆(索)框架都是现浇施工,其支模、浇注、养护等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高边坡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抢险与快速治理。根据锚杆(索)框架的受力特点,从减轻预制混凝土梁的重量、方便现场拼装施工的角度考虑,提出了单向变截面和双向变截面预制混凝土拼装式框架结构,并对各种拼装式框架结构进行了现场张拉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变截面拼装框架结构(Ⅰ型)适用于单孔锚索拉力600~800 kN且吊机可以到达的边坡治理,双向变截面拼装框架结构(Ⅱ型)适用于单孔锚索拉力300~500 kN而需人工扛抬构件的边坡治理。

    2020年07期 v.60;No.55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预应力管桩与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王哲;

    天津市武清区软土层承载力低、变形大,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依据该区一工程地层分布,通过对桩长、承载力、工期、造价综合分析得知,采用预应力管桩比采用钻孔灌注桩地基处理效果更优,因此该工程主要承载部位采取预应力管桩施工,非主要承载部位采用水泥搅拌桩施工。对预应力管桩及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及难点进行了介绍,对其施工后承载力、桩身完整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2020年07期 v.60;No.557 98-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中巴经济走廊沿河台地特征及铁路选线要点

    赵亚祥;姚令侃;魏永幸;黄艺丹;Sarfraz Ali;

    中巴经济走廊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试区和重点项目区,拟建中巴铁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走廊区域经历了多次强隆升作用和冰川作用,存在河流阶地、洪积扇、泥石流扇、冰碛台地等沿河台地。以中巴经济走廊Thakot至Khunjerab段为研究区段,归纳总结各类沿河台地的分布特征以及铁路选线的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由于强隆升作用导致河流阶地拔河高度较大并出现了泥石流扇抬升后成为流通区的现象,Ⅰ级阶地和老扇面区成为可利用的地形;小冰期时冰川活动未企及的冰碛台地也可利用。研究结果有益于中巴铁路线路方案的优化。

    2020年07期 v.60;No.55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基于车体垂向平稳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标准差优化分级研究

    魏子龙;杨飞;牛留斌;赵一馨;李东昇;

    针对我国规范中高低标准差管理现状,研究了不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辆运行速度条件下的车体垂向平稳性与轨道高低不平顺标准差之间的关系,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拟合了二者的关系曲线,根据车体垂向平稳性分级标准优化了轨道高低不平顺标准差的分级标准,共分4级,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通过全路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简支梁桥梁体徐变分析等,验证了优化后的分级高低不平顺标准差管理值更符合现场实际,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场维修作业。

    2020年07期 v.60;No.557 107-11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柴强;马颖伟;徐旸;郄录朝;王凯;

    在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有砟轨道开展了系统性的动力试验,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和轨道结构稳定性参数等。测试结果表明:京沪高速铁路时速250~350 km动车组通过桥上有砟轨道时,实测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均在相应安全限值以内;钢轨横向位移、轨枕横向位移、动态轨距变化量与列车运行速度均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采用弹性轨枕有利于改善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的弹性,但会降低道床横向阻力和轨枕支承刚度,应重点关注弹性轨枕区段道床横向稳定性;既有标准中对轨枕支承刚度的规定对高速铁路桥上铺设弹性轨枕的有砟轨道区段不完全适用,建议提出相应的验收标准。

    2020年07期 v.60;No.55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普速铁路钢轨伤损的分布规律

    田常海;张金;俞喆;李闯;梁旭;林云蕾;

    根据上海局提供的钢轨库、伤损库、曲线库、运量库以及2004—2016年间上道及下道线路钢轨情况,对局管内京沪线、沪杭线及全局普速铁路钢轨伤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沪线和沪杭线的主要伤损类型为焊接伤损、核伤和孔裂,控制钢轨伤损主要是提高铝热焊和气压焊的焊接质量以及胶结绝缘接头质量,按目标廓形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打磨;冬季钢轨伤损率明显大于夏季钢轨伤损率;站区线路每公里钢轨平均伤损量是区间线路的6.5倍;每公里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累计通过总质量8~10亿t时钢轨垂磨量约为3.5~4.5 mm,远未达到钢轨垂磨重伤标准11 mm。

    2020年07期 v.60;No.55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 广深Ⅰ线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后高低不平顺发展规律

    楼大鹏;张煜;

    基于广深(广州—深圳)Ⅰ线K16+000—K19+000区段内长2.580 km的线路连续17次轨道检查车检测数据,以高低不平顺为研究对象,对大型养路机械捣固前后537 d的线路质量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大机捣固对线路平顺度较高的区段或路基基础稳定而在持续较大荷载作用下线路平顺度较差的区段改善作用有限;捣固作业后高低不平顺下降幅度越小的区段,其高低不平顺越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超过作业前;较大的月度累计降雨量可以缓和甚至改变线路的恶化趋势;捣固作业后达到一定时间线路动态质量会加速恶化;对于广深Ⅰ线,18个月的大机捣固周期比较合理。

    2020年07期 v.60;No.557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地铁车辆轮轨型面匹配及其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侯茂锐;蔡园武;刘丰收;杨光;

    为了改善地铁车轮出现的异常磨耗问题,对上海地铁3号线车辆车轮踏面DIN5573出现的磨耗进行测试,获得2种磨耗车轮踏面。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到未磨耗、凹形磨耗、沟槽状磨耗3种车轮踏面与TB60,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对横移量,将其输入到用ABAQUS软件建立的轮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轮轨型面匹配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均匀分布在轨顶和车轮踏面中部,等效锥度基本稳定;在半径350 m的曲线上,与TB60钢轨型面匹配相比,3种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型面匹配时轮轨最大接触应力最多减小384.9 MPa,钢轨、车轮最大Mises应力最大减幅分别为40%,35%。城市轨道交通小半径曲线地段较多,采用60N钢轨型面可以明显降低曲线外股的接触应力,减少轮缘磨耗和钢轨侧磨,从而降低钢轨疲劳伤损。

    2020年07期 v.60;No.557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地铁轨道几何不平顺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詹璐;刘仍奎;王福田;邱荣华;吕五一;

    充分考虑轨道平顺状态劣化的不确定性和异质性,基于灰色区间预测建模理论建立了轨道几何不平顺指标灰色区间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北京地铁2号线10个典型单元区段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间的12次轨检车检测数据,以三角坑不平顺指标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模拟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精度检验合格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用于预测轨道几何不平顺指标。

    2020年07期 v.60;No.557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 地铁扣件轨下调高对T型螺栓的影响分析

    胡宏力;韦凯;王绍华;谢梦;周华龙;

    针对一地铁路段的螺栓弹条扣件系统调高后的适应性问题,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Ⅱ型弹条扣件系统关键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地段下扣件系统的动态荷载,分析不同轨下调高量下T型螺栓的受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荷载作用下,T型螺栓主要受螺母拧紧力矩和轨下调高量的影响;随着轨下调高量的增加,T型螺栓根部最大等效应力显著增加;应尽量避免T型螺栓出现塑性变形,且须保证一定安全余量。在正常螺母拧紧力矩条件下,建议轨下最大调高量在半径小于600 m的曲线地段不超过15 mm,一般地段不超过30 mm。

    2020年07期 v.60;No.557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精测网的维护

    王毓春;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且漫长,地层冻胀、冻融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精测网控制点的稳定。本文总结了哈齐、哈佳、哈牡以及正在建设的牡佳等客运专线精测网控制点维护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应对措施,将受区域气候影响的控制点数量控制在20%左右。

    2020年07期 v.60;No.557 136-138+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工程材料及其他

  • 无砟轨道结构抬升用高聚物注浆材料剪切黏结性能研究

    曾志;李书明;郑新国;刘竞;谢永江;冯仲伟;楼梁伟;

    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抬升后无砟轨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无砟轨道结构实尺模型抬升试验,揭示了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扩展形态及固结体的密度分布规律,并模拟高聚物注浆材料与支承层混凝土的黏结,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固结体的剪切黏结性能及压缩性能。结果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在无砟轨道下方呈椭圆形扩展,与支承层混凝土形成良好黏结,距抬升孔越近固结体密度越高;随着固结体密度的增加,固结体的压缩强度及剪切黏结强度均逐渐增加,固结体的弹性模量和剪切黏结模量略有增大;固结体的压缩和剪切黏结强度明显高于级配碎石,但弹性模量和剪切黏结模量与级配碎石相当,这确保了服役中高聚物注浆材料固结体能够与级配碎石同步变形、协同受力,保证了抬升后无砟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2020年07期 v.60;No.557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铁路工程线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杨威;鲍榴;解亚龙;刘红峰;李飞;

    为提高铁路工程线在铺架期间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保障施工与行车组织安全有序,通过研究北斗卫星实时定位与防碰撞报警融合、基于运行控制中心模式的电子地图服务、隧道内机车相互报警等关键技术,首次研发了一套铁路工程线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京张高速铁路—崇礼铁路全线进行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施工调度指挥信息化、列车运行监控实时化、施工安全管理可视化、统计分析智能化的目标,提升工程线管理单位调度指挥信息化水平。

    2020年07期 v.60;No.557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