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洋;
基于高速铁路轨检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相干函数,研究桥梁区段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辆响应的相关关系。利用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对时间卷积神经(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TCN)网络进行改进,确定最佳感受野大小,提出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时间卷积神经(BO-TCN)网络算法,利用该算法对轨道高低不平顺进行估计,并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准确率及计算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车体垂向加速度能够反映桥梁跨长及其2~4倍频(32、16、10、8 m)和轨道板长及其2倍频(6.45、3.30 m)引起的周期性轨道高低不平顺;以车体垂向加速度作为BO-TCN的输入特征,可实现3 m以上波长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准确估计;相比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利用BO-TCN算法估计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与实测值吻合度更高,且训练速度可达LSTM、GRU的20倍以上。
2024年10期 v.64;No.60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严安宁;
200 km/h及以下可动心轨道岔的翼轨采用模锻方式,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线路出现多起模锻翼轨断裂事件。为了探讨模锻翼轨断裂原因,本文通过金相组织检验和有限元理论计算,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运营维护、气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判断,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翼轨锻造加热工艺落后、长期承受复杂荷载及运营状态不良;次要原因是结构设计缺陷、轨底角倒钝不合理和气温大幅度变化。为消除线路在用模锻翼轨的断裂隐患,提出了改造替换方案及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2024年10期 v.64;No.60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何宇强;肖致明;张岩;
综合考虑交叉渡线道岔的轨距、轨型、号码、类型、线间距等多个关键参数,对国内主型交叉渡线道岔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介绍了国外相关标准推荐的交叉渡线道岔型号。通过现场调研,揭示了菱形交叉部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辙叉轨件伤损、岔枕定位精度差、扣件系统保持轨距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扣件系统、锐角辙叉、钝角辙叉、岔枕结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结构优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在菱形交叉部位设计应用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以增强横向稳定性;采用合金钢组合锐角辙叉,以降低心轨磨损程度;通过增强岔枕截面尺寸及配筋来提高岔枕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些措施减轻了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延长了菱形交叉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了铁路系统的整体性能。
2024年10期 v.64;No.60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刘晓卫;刘丰收;任屹;张善威;曹欣旺;王宗新;
针对一普速铁路半径600 m曲线上股钢轨剥离掉块现象,通过检测分析钢轨表面掉块形貌、不同位置廓形变化、磨耗量、硬度、裂纹扩展行为等,研究其病害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表明:U71MnH钢轨基体组织、硬度、脱碳层、非金属夹杂物等均符合标准要求;钢轨硬度从非工作边到轨距角方向显著增大,产生明显塑性变形层;在过大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钢轨表面容易出现疲劳裂纹,裂纹扩展至一定程度后发生分叉和偏转,进而形成剥离掉块伤损,该缺陷主要出现在轨距角的鱼鳞纹和轨顶面的纵向裂纹交界处。建议对该路段钢轨进行打磨,以消除表面缺陷,改善轮轨匹配关系。由于轮轨接触时同时发生磨损与疲劳伤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润滑虽然可以减少磨损,但可能加剧疲劳伤损,因此选择适当的润滑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2024年10期 v.64;No.608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程朝阳;王昊;杜馨瑜;韩志;王强;马鹏;魏世斌;
城市轨道供电轨检测一般以基本轨或轨道中心线为基准,受传感器误差和基本轨几何参数变化的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本文基于惯性基准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组件建立供电轨检测基准;其次,采用激光摄像组件获取供电轨和惯性基准之间的横向、垂向两个自由度的高频距离变化量;最后,融合惯性基准和高频距离变化量数据,输出供电轨导高和供电轨拉出值。利用该算法进行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供电轨几何参数的动态检测重复性的第95百分位数小于0.8 mm,检测精度满足检测要求。该算法数据处理量小,不需要外界辅助信息,且检测结果稳定可靠,无基线差异,重复性、再现性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4年10期 v.64;No.60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 张金龙;王彦飞;黄承;曾飞;刘林;吕锐;
国产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在线应用已超过15年。为了评估在役多年后合成轨枕的使用状态及产品性能,并为后续运营维修、推广应用及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抽取有代表性的合成轨枕进行综合性能研究,对不同运营年限合成轨枕的表观状态、微观结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线上应用15年的合成轨枕状态良好,产品微观结构和化学结构稳定,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与新轨枕基本相当,未见明显衰减,仍满足CJ/T 399—2012《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标准要求。研究证明合成轨枕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疲劳性,预期使用寿命超过30年。
2024年10期 v.64;No.60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王江波;李铭伟;孙大斌;邢继胜;
为确定高铁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合理的固结体系,以沈白高铁头道松花江特大桥主桥(75+136+136+75)m连续刚构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和三固结体系下结构内力、刚度、徐变、轨道平顺性、经济性。结果表明:主梁、主墩内力方面,三固结体系内力最大,单固结体系内力最小,两固结体系介于两者之间;刚度方面,三固结体系整体刚度最大,单固结体系整体刚度最小,两固结体系介于两者之间;徐变方面,满足徐变要求时结构所需梁高从小到大依次为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三固结体系;轨道平顺性方面,采用中点弦测法、矢距差法检算时,三种体系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竖曲线半径法检算时,结构所需梁高从小到大依次为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三固结体系;经济性方面,两固结体系经济性优于单固结体系。
2024年10期 v.64;No.608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陈浩瑞;赵健业;班新林;
建立朔黄铁路恢河特大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恢河特大桥线-梁-墩的受力规律,并对比二维与三维计算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挠曲、制动作用下横向墩顶作用力均小于纵向墩顶作用力,而伸缩作用下3~#—24~#桥墩的横向墩顶作用力大于纵向墩顶作用力。制动力从轨面传递至墩顶纵向、横向的占比为86%、3%,离心力从轨面传递至墩顶纵向、横向的占比分别为12%、86%。
2024年10期 v.64;No.60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张广潮;李前名;龙俊贤;杨奇志;
为研究转体工况下桥梁承台处于单点受力模式时群桩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跨襄北编组站转体施工斜拉桥为例,建立弹性支撑拉压杆模型计算桩基反力,分析承台厚度对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的影响。建立承台-桩基有限元模型计算转体工况下桩基内力及分布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柔性承台施加预应力对桩基内力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台相对刚度系数大于4时,满足刚性承台要求,群桩内力相对均匀分布;当承台相对刚度系数小于等于4时,为半刚性或柔性承台,群桩内力表现为中心桩大于四周桩的非均匀性,且相对刚度系数越小,非均匀性越显著;对半刚性及柔性承台合理施加纵横向预应力,能够有效改善群桩内力分配不均匀性的问题。
2024年10期 v.64;No.60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孙体佳;汪斌;王伟旭;马凌峰;邓钢;李永乐;
与轮轨列车-桥梁组合系统不同,常导磁浮列车-桥梁系统采用“车抱轨”的结构形式,且列车底部与桥梁之间的空气通道极其狭窄,使得侧风下磁浮列车-桥梁组合系统的空气流动、气动力出现新的特征。本文以常导抱轨式高速磁浮列车和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侧风数值分析模型,探讨组合系统的雷诺数效应,确定合适的模拟风速。在此基础上,对侧风下磁浮列车-箱梁组合系统的侧风气动特性进行分析,为磁浮交通的抗风运营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磁浮列车-箱梁组合系统的气动特性与雷诺数密切相关,列车、箱梁气动性能受组合影响变化较大,线间距对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增大梁高会使系统气动力略有增加。
2024年10期 v.64;No.608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尹光耀;陈启刚;
在发生极端洪水时,铁路桥梁上部结构可能会被淹没,在洪水荷载作用下出现滑移、倾覆等。针对常见铁路简支梁桥上部结构形式,采用计算水动力学方法对上部结构洪水荷载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开展研究,并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抗洪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洪水作用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水平推力、竖向升力和倾覆力矩主要受淹没度、接近比、弗劳德数、截面形式、宽高比等因素影响;淹没度的影响最显著,各分力系数在上部结构从部分淹没变为完全淹没的过程中变化较大,但淹没度大于3之后保持不变;接近比在小于4时有增大洪水荷载的作用;弗劳德数越大,洪水荷载系数越小;在完全淹没条件下,宽高比越小的结构所受洪水荷载越大;相同条件下箱梁比T梁所受推力和升力更小,但力矩更大。位于水流湍急河段的桥梁一般在部分淹没状态下以滑移失稳形式水毁,其中铁路箱梁的抗洪性能最优,单线T梁的抗洪性能最差。
2024年10期 v.64;No.608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雷鸣;徐平安;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70+112+406+1 488+406+112+70)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大桥。其中5~#、6~#墩水深近60 m,20年一遇最大流速为3.18 m/s,20年一遇设计基本风速39.5 m/s,20年一遇平均波高为3.48 m,5~#墩附近无覆盖层。针对水深、流急、风大、浪高、裸岩等复杂海域特点,采用导管架基础+大桥Ⅰ号梁上部结构组成的深水栈桥,解决了普通“钓鱼法”施工难度大、整体刚度较低,无法抵抗较大的水流力及波浪力作用的问题。本文以5~#、6~#墩栈桥为例,详细阐述了导管架法施工过程中导管架制作、运输、安装及上部结构施工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导管架基础+大桥Ⅰ号梁上部结构的深水栈桥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抵抗波浪力作用效果显著,且安装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可减少海上作业,提高工效,降低安全风险。
2024年10期 v.64;No.608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