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特稿

  • 重载和客货共线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快速换块关键技术

    张爽;杜香刚;张艳荣;吴楷;

    为选取合适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抬轨换块施工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抬轨点间距、扣件松开长度、抬轨量以及施工轨温与锁定轨温的温差对轨道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明确各参数最佳取值,提出存在空吊、离缝、套靴积水等病害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快速换块施工方法,并在现场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抬轨点间距宜取1.2~3.6 m,此时钢轨弯折变形较小,且钢轨拉力和扣件上拔力较小;抬升点间距每增加1.0 m,温差限值增加1℃。抬轨量16 cm,抬轨点间距1.2 m时,扣件松动长度宜大于31.8 m;温差每升高1℃,扣件松开长度应减少2.4 m。钢轨最大拉应力和扣件最大上拔力随抬轨量增加而增大,抬轨量每增加1 cm,钢轨最大拉应力增大0.66 kN,扣件最大上拔力增大0.075 MPa。

    2024年01期 v.64;No.59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带波形钢板的UHPC免模板湿接缝抗弯模型试验研究

    黄心仪;李立峰;王连华;王哲宇;蒋德松;

    针对预制装配式桥梁中桥面板湿接缝处的受力特点和现有接缝构造形式,提出一种以预埋波形钢板为底模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免模板湿接缝构造形式,解决接缝现场支模问题。为研究新型接缝的力学性能,设计了5片试验梁,以钢纤维含量为试验参数,开展四点弯曲全过程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梁主裂缝均位于预制段,发生弯曲破坏,接缝段未产生较大破坏;提高钢纤维含量可以增强UHPC-NC(Normal Concrete)界面黏结,提升接缝的抗裂性能,但对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钢纤维含量为1.0%的免模板接缝梁抗裂性能仅次于UHPC整体梁,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简化、造价经济等优点,说明该接缝构造形式运用于实际工程中是可行和可靠的;UHPC钢纤维含量建议取1.0%。

    2024年01期 v.64;No.599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非饱和膨胀土脱湿过程中的弹性模量研究

    席人双;

    现有的理论与测试方法通常没有考虑非饱和作用对膨胀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在处理降雨问题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膨胀土在脱湿过程中的收缩变形特征,同时采用弯曲元以及应变控制仪获得了在小变形条件和有限变形条件下膨胀土的弹性模量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样饱和度降低,膨胀土发生了明显的收缩变形;小变形弹性模量远大于有限变形弹性模量,且土样的小变形弹性模量随着饱和度的降低迅速增大,而有限变形弹性模量则随着饱和度的降低变化幅度很小;含水率或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弹性模量的影响趋势与应变水平密切相关。

    2024年01期 v.64;No.59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激扰下动车组转向架振动特性

    张茂轩;周谦;李连东;刘金朝;

    以一高速线路波磨区段轴箱、构架、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激扰下动车组轴箱-构架-车体的振动传递机理,总结了垂向振动传递规律和构架振动特点,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和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Smoothed Pseudo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SPWVD)的时频分析方法 CEEMDAN-SPWVD。利用车辆动态响应系统测试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复核验证。结果表明:波磨区段构架最大振动幅值约为非波磨区段的1.88倍,且波磨区段500~600 Hz频带的总均方根加速度占全频带范围内的总均方根加速度的65.12%,远大于非波磨区段的占比(4.56%);本文提出的CEEMDAN-SPWVD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波磨区段,理论推算的波磨波长与现场实测波长接近。

    2024年01期 v.64;No.59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 高铁扣件弹性垫板更换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

    崔树坤;张欢;闫子权;孙林林;左浩;姜智瀚;

    为评估高速铁路扣件弹性垫板更换过程中新旧垫板过渡造成的轨道刚度突变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直线、曲线区段以及钢轨接头处垫板刚度突变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并对垫板更换区间长度和刚度三级过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扣件弹性垫板更换方案建议。结果表明:直线和曲线区段更换扣件弹性垫板有利于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仅在列车驶出垫板更换区后存在长度约10 m的行车不稳定区,会造成个别列车动力学指标增大,但增幅相对较小;行车不稳定区若存在钢轨焊接接头,会造成轮轨动力作用急剧增大;在垫板更换区末端采用静刚度为45 kN/mm的垫板设置长25 m的过渡区,有利于降低轮轨动力作用,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

    2024年01期 v.64;No.599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 新型高速道岔结构研发及列车过岔安全性分析

    张鹏飞;杨奥闯;张庆欢;

    为了减小尖轨对列车高速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速道岔转辙器结构。新型转辙器去掉了既有结构中的尖轨,全部采用标准60 kg/m钢轨的轨头断面;转辙轨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左右转动,从而实现转向。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标准18号道岔、新型道岔模型以及CRH2型车的单车模型;通过与标准道岔对比,分析列车侧逆向通过新型道岔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与标准道岔相比,列车侧逆向通过新型道岔时,在转辙器区域脱轨系数由0.49降为0.32,降低34.69%;轮轨横向力峰值由40.24 kN降为26.51 kN,降低34.12%;轮轨垂向力峰值由90.71 kN降到84.66 kN,降低6.67%。列车通过新型道岔时轮重减载率在跟端轨缝位置出现突变,在转辙器区域优于标准道岔。

    2024年01期 v.64;No.599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铁路运营线轨枕更换技术现状及展望

    高彦嵩;尤瑞林;李明;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提质增效,对线路状态和安全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轨枕是铁路线路有砟轨道结构中的关键部件,伤损及失效轨枕精准、高效更换,对保持铁路线路良好的质量水平意义重大。目前国内铁路运营线更换轨枕主要有人工换枕、中型机械换枕及大修列车换枕三种方式。人工换枕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施工质量一般,但在更换少量轨枕时具有灵活性特点。中型机械换枕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成本低,但在卸、收轨枕方面还有不足。大修列车换枕为卸、换、收枕一体化作业,机械化程度高,实现工完料净,但在施工效率、个别工序机械化、提高技术经济性等方面需要进行持续提升。本文分析了国内铁路运营线更换轨枕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给出了思考和展望。

    2024年01期 v.64;No.59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抛丸工艺在弹条原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张远庆;

    采用不同弹丸、不同电流的抛丸工艺对原材料进行清理,对抛丸后原材料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清洁度进行观察和测试,并将采用不同抛丸工艺清理后的原材料生产成弹条,对比其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铸钢丸清理的原材料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均优于采用钢丝切丸清理的;弹丸、输送速度相同时,随着抛丸电流增加,抛丸后原材料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不同抛丸工艺均可以清理掉原材料表面氧化铁皮;弹丸相同时,随抛丸电流增加,总体上抛丸后原材料表面清理等级提高,后续生产弹条过程中掉落的氧化铁皮减少;铸钢丸的清理效果整体上优于钢丝切丸,故采用铸钢丸清理的原材料生产的弹条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原材料抛丸前须要合理选择弹丸,在考虑损耗的基础上,应尽量选取表面圆润、形状规则的弹丸,以免在原材料表面形成带尖锐棱角的凹坑等缺陷,进而影响到弹条的疲劳寿命。

    2024年01期 v.64;No.59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W形弹条疲劳断裂分析及对策

    于毫勇;凡艳丽;张远庆;张晟;吕明奎;王钊;宋希朝;徐海涛;徐伊;

    W形弹条在疲劳检验过程中发生断裂,以断裂弹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等,对断裂弹条及同批次60Si2Mn原材料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脱碳层、断口扫描、硬度等试验,分析弹条断裂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该60Si2Mn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脱碳层、布氏硬度均满足标准要求;距断裂表面约100μm处存在夹杂物,夹杂物中有Ca、Si、P、O、K等元素,为疲劳断裂裂纹源;弹条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弹簧钢浇注过程中结晶器液面发生波动,导致保护渣卷入钢液。原材料进厂增加DS夹杂物级别和非金属夹杂物位置判定后,生产弹条疲劳试验过程未出现断裂。建议TB/T 3395.5—2015《高速铁路扣件第5部分WJ-8型扣件》增加DS夹杂物级别和非金属夹杂物位置指标。

    2024年01期 v.64;No.59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制备及应用

    赵静存;王鑫;冀磊;丁宇;毛陈琛;庄英斌;

    采用植物沥青替代石油沥青制备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计算了不同油石比下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度(高温下)、低温弯拉强度、渗水系数及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得出最佳油石比。采用油石比6.5%制备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对寒区无砟轨道防水保护层粉化进行整治,并检测其整治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油石比增大,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度逐渐增加但增幅不大,低温弯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渗水系数逐渐减小,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逐渐增大;油石比为6.5%时,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低温抗开裂、防渗及水稳定性的综合性能最佳;整治后,沥青混合料防水保护层平整密实,横向和纵向排水坡度满足要求,排水通畅。冷补植物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2024年01期 v.64;No.59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桥梁与结构工程

  • 基于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的长索索力测试技术

    淮闯;李冰;姚京川;苏朋飞;王巍;

    由于拾振器安装与拆除耗时长,传统振动频率法测试效率低。为提升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索力测试的效率和精度,基于理论分析修正垂度法解析公式,提出一种基于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的修正垂度法长索索力测试方法,并结合主跨672 m的铁路斜拉桥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解析公式法与频率法索力测试结果相对误差最大值为5.13%,本文测试方法有效提升了索力测试效率。索力误差与实测垂度误差正相关,与索长负相关。索长为194.9 m时,索力误差为10%;索长300 m时,索力误差为3.36%。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长度300 m以上的长索索力测试,可通过多次测试取平均值消除偶然误差、规划合理飞行路径等方式提高索力测试精度。

    2024年01期 v.64;No.59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基于桥梁响应的高速铁路简支梁离心力折减方法

    李奇;揭崇清;石龙;李克冰;

    为分析规范离心力计算公式中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理论来源,建立列车-曲线桥-墩系统的空间模型进行车桥耦合振动仿真计算。提出以桥梁动力响应与设计离心力产生的静力响应之比作为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方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析列车车速、桥梁墩高、跨度、曲线半径等因素对折减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车速对折减系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桥梁跨度;竖向活载折减系数反映了列车荷载图式中设计活载与运营列车轴重的差异,折减系数应与列车荷载图式、实际运营列车相匹配;现行规范中竖向活载折减系数公式对中国高速铁路ZK荷载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满足高速铁路简支梁离心力设计的要求。

    2024年01期 v.64;No.599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部分斜拉桥线形控制及无砟轨道铺设技术研究

    陈杰;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要求高、大跨桥梁线形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文以池黄(池州—黄山)高速铁路太平湖特大桥主跨2×228 m三塔部分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主梁刚度、斜拉索二次张拉次序、铺轨基准温度等设计参数对主梁线形的影响,提出主梁线形控制方案。结合现场条件全过程追踪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过程,逐级优化理论设计参数及主梁线形。轨道铺设完成后,实测轨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值及轨道静态高低不平顺均满足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要求。

    2024年01期 v.64;No.59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预应力锚固体系锚垫板上灌浆孔的研究

    朱万旭;陆鑫;熊城洋;黄明鑫;黄家柱;

    在预应力锚固区及其锚垫板的结构设计研究中,为了提高模型分析运算速度,通常简化模型结构而忽略灌浆孔,进而忽略了灌浆孔对预应力锚固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本文以设置灌浆孔的锚垫板旋转角度为变量,对铸造型锚垫板上的灌浆孔展开研究,建立2 200 MPa级预应力锚固区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锚垫板的最佳放置位置,然后进行锚固区传力试验。结果表明:锚垫板放置在45°位置,锚固区承载力相对较高,锚固区安全可靠。由于灌浆孔的存在,锚垫板应力集中出现在灌浆孔,因此建立拉压杆模型对锚垫板进行结构设计时需忽略灌浆孔。与未设置灌浆孔相比,设置灌浆孔的锚垫板主拉应力最大增加了34.27%,主压应力最大增加了4.81%。螺旋筋主拉应力最大减少了4.16%,Von-Mises应力最大减少了16.83%,锚下混凝土侧表面拉应力最大增加了1.99%。试验结果验证了锚垫板放置在45°位置时2 200 MPa级预应力锚固区结构安全。

    2024年01期 v.64;No.59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高速铁路系杆拱桥检测方法及应用

    吴涛;陈勇;陈朝辉;

    根据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和养护条件,研究制定了外观缺损检测、吊杆体系专项检测、结构姿态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动力特性测试、承载能力检算等测试内容及采用方法,并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一座实桥检测中。检测结果表明:该桥除外观上存在少量病害外,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相对于桥梁建成初期没有明显的变化,验证了本文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2024年01期 v.64;No.599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隧道与地下工程

  • 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宜兴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优化与试验

    谢壁婷;肖明清;徐晨;陈文鹏;王克金;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总安全系数法的应用,可实现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由类比设计向量化设计转变。依托宜兴高速铁路(宜昌—兴山)优化试验段,基于总安全系数法对隧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结合现场测试将优化后支护参数的设计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原设计方案相比,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优化后支护参数的经济性指标最多可降低5.24%、23.85%、22.61%;Ⅲ、Ⅳ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进度指标最多可提高29.6%、40.0%。通过现场测试,围岩压力设计值均大于实测值,喷射混凝土层安全系数设计值均小于实测值。优化后支护参数均满足安全要求,总安全系数法可靠。

    2024年01期 v.64;No.59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的套拱加固隧道地震响应模拟

    谷文琦;耿萍;陈昌健;刘果果;邓林;袁飞云;

    以一座山岭隧道为背景,选取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掺料进行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并确定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结合试验数据与塑性损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有无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隧道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套拱加固时衬砌拱脚、拱肩、拱腰处易发生拉裂损伤,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均较大。三种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后,衬砌-套拱叠合结构拱腰、拱肩处损伤均有所改善,拉裂损伤向两端发展的趋势得到抑制;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较无套拱加固时有所降低,隧道结构稳定性提高。综合考虑衬砌损伤与测点位移,体积掺量为1.5%的钢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效果最佳。

    2024年01期 v.64;No.59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性能及注浆止水效果试验研究

    郑昊;李兆平;王子元;赵秀海;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暗挖通道连接,地层为富水粉细砂层。为解决暗挖通道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差且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的方案。首先对浆液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固结体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配合比:A液为超细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0;B液为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20°Bé;缓凝剂为磷酸氢二钠,掺量为2.5%。A液约占总注浆量的80%,B液与缓凝剂各占约10%。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细水泥浆液中颗粒在地层中的运移距离与注浆压力的关系。结合浆液性能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注浆压力0.5 MPa,注浆孔直径5 cm,间距50 cm,梅花形布置的注浆方案。经在暗挖通道现场注浆试验,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良好。

    2024年01期 v.64;No.59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高速列车对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车站结构振动的影响

    付琪璋;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速度80 km/h时,钢轨、轨道板、车站结构侧壁、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绝对值依次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出现在100 Hz;车站结构侧壁和顶板的分频最大振级、最大Z振级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最大Z振级的增幅大于分频最大振级;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车站结构侧壁的分频最大振级和最大Z振级均大于顶板;降低减振垫层刚度可有效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最大Z振级;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各股道时可通过采用不同减振垫层刚度的轨道结构达到同等减振效果。

    2024年01期 v.64;No.59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新线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杭红星;陈尚勇;吴成杰;

    以新线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依托,开展布袋注浆桩试桩研究,分析不同浆液配比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对布袋注浆桩施工工艺、质量检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袋注浆桩机械设备高度低,对既有线影响小,对于空间受限的邻近营业线地基加固工程适用性强;提高单位面积布袋质量、采用桶式钻头引孔等可解决碎石成分类填土地基应用布袋注浆桩技术时遇到的布袋破裂、塌孔等问题。浆液质量配比水泥∶水∶粉煤灰=0.70∶0.55∶0.45时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9.6 MPa,加固效果优于高压旋喷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体完整性效果较差,工程应用中应加强桩身取芯检测。

    2024年01期 v.64;No.599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沙工程性能试验研究

    郑世龙;

    针对西北沙漠地区铁路优质路基填料短缺的问题,开展了风积沙扫描电镜试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等试验,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研究了风积沙的工程性能。结果表明:风积沙结构松散,颗粒表面棱角较圆滑,主要粒径为0.075~0.250 mm,粉粒和黏粒均较少,粒径均匀,级配不良,分类属于间断级配C3填料;风积沙击实曲线呈单峰形,最大干密度为1.61 g/cm3,最优含水率为12.5%,水泥混合风积沙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均随水泥掺量增大而增大;风积沙理论黏聚力为0,理论内摩擦角为27.4°,抗剪能力差;风积沙物理和力学性质均较差,不可直接用作铁路路基基床填料,应对风积沙进行改良处理。

    2024年01期 v.64;No.599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永临结合U形槽在黏土地基中的承载特性

    袁宇;高乐;

    以常用于铁路隧道与传统路堤过渡段的U形槽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不同长宽比条件下永临结合U形槽的竖向、水平和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其破坏模式,并提出无量纲承载力系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永临结合U形槽结构的竖向破坏模式仍类似于Prandtl破坏模式;黏土强度梯度和接触面摩擦因数的降低将减小土体的激发范围,相比于传统U形槽,竖向承载力最大增幅可达到51%。在水平极限荷载作用下,底部弧形区域与两侧的楔形剪切区域共同组成了W形的破坏模式;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永临结合U形槽水平承载力提高幅度从1.0倍增长至2.3倍;当长宽比较小时,弯矩极限承载力只存在底部勺形破坏模式;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楔形破坏模式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均质黏土地基中,楔形破坏模式并不明显,主要以边墙底部土体和侧壁土体组成的勺形破坏区域为主;随着长宽比增加,永临结合U形槽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从1.4倍增长至3.6倍。

    2024年01期 v.64;No.59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工程材料及其他

  •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李林香;谭盐宾;齐婧;杨鲁;葛昕;吴俊杰;王志勇;

    为了提高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界面的结合力,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纳米SiO_2和KH550复合液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从改性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形貌、纤维接枝率、纤维耐腐蚀性能和掺改性纤维后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采用KH550溶液、还是采用纳米SiO_2和KH550复合液对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后,玄武岩纤维表面均会附着颗粒物,且随着KH550质量分数增加和纳米SiO_2掺量增加,附着的颗粒物、纤维的接枝率均逐渐增加,耐腐蚀性能逐渐提升;掺改性玄武岩纤维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增大了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的机械咬合力和化学键合力。

    2024年01期 v.64;No.599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林智;王振;洪伟华;黄法礼;杨志强;李化建;

    采用不同比表面积的凝灰岩粉取代30%水泥(按总胶凝材料质量计),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凝灰岩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胶砂强度、水化热的影响,以及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381 m~2/kg的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可提升净浆初始流动度,但随着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增大,净浆初始流动度明显降低;不同比表面积凝灰岩粉对3 d胶砂抗压强度的贡献与粉煤灰、矿渣粉相近,但对28、56 d胶砂抗压强度的贡献低于粉煤灰和矿渣粉;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升胶砂抗压强度,但比表面积由495 m~2/kg增至700 m~2/kg时,对胶砂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有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抗压强度,作矿物掺和料时凝灰岩粉宜磨细至比表面积495 m2/kg;粉煤灰、矿渣粉和凝灰岩粉取代水泥均能降低水化放热速率峰值和72 h累计放热量,比表面积700 m~2/kg的凝灰岩粉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加速效果强于粉煤灰、矿渣粉和其他比表面积凝灰岩粉;495 m~2/kg比表面积的凝灰岩粉取代30%水泥后制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碳排放量降低29.5%。

    2024年01期 v.64;No.599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磨方式对水泥性能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李书明;邓青山;谢永江;郑新国;刘竞;胡家林;

    首先介绍了球磨机和冲击粉磨机的工作原理,对两种研磨方式下水泥熟料的粒径和微观形貌进行观测,然后往两种水泥熟料中加入二水石膏制成水泥,测试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折压比和干燥收缩率;最后通过圆环约束收缩试验测试采用两种水泥制备的混凝土抗裂性能。结果表明:与球磨相比,冲击粉磨的水泥熟料粒度分布范围窄,0~10μm细粉含量少,但两种水泥熟料微观形貌差异不大;与采用球磨方式相比,采用冲击粉磨方式制备的水泥虽然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较高,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少,折压比较高,干燥收缩率较小;与采用球磨方式相比,采用冲击粉磨方式制备水泥时混凝土抗裂性能更好。建议采用冲击粉磨方式生产铁路高抗裂混凝土用硅酸盐水泥。

    2024年01期 v.64;No.599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聚合物乳液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郑永杰;杨鲁;王浩;谭盐宾;李林香;齐婧;岳成军;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苯丙乳液和丁苯乳液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静态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乳液均可增加自密实混凝土扩展时间T500,降低自密实混凝土J环障碍高差、贯入度和干燥收缩率,显著提高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且均可满足Q/CR 659—2018《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用修补砂浆》中28 d龄期黏结强度大于2.0 MPa的要求,但会不同程度降低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中掺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的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最小,且其强度可达到C55混凝土强度要求,因此该自密实混凝土可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脱空修补。

    2024年01期 v.64;No.599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声明

    <正>据有关方面反映并经编辑部核实,一些不法分子假冒《铁道建筑》杂志社名义,以虚假网站形式,仿冒本刊主办单位、主编、征稿须知等等信息欺骗广大作者。现有关部门已就此介入调查,通过法律途径向假冒者追究相应的责任,维护科技出版秩序,维护本刊和作者、读者的权益。

    2024年01期 v.64;No.599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