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淼;宋振森;滕念管;
为开发600 km/h高速磁浮新型轨道梁结构,须研究轨道梁横向刚度对磁浮系统横向耦合振动的影响。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比例-微分(PD)控制算法、模态叠加法,开发了列车-控制器-轨道梁横向耦合振动数值仿真程序,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风致横向荷载的作用,分别对12种轨道梁刚度的系统耦合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刚度比大于0.42时,刚度变化对系统振动响应没有显著影响;风致横向荷载会增大轨道梁横向振动及车体的摆头运动,使列车前后端部电磁铁磁浮间隙波动幅值增加;与轨道不平顺相比,风致横向荷载是主要的激振因素。
2021年08期 v.61;No.57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杨静静;高芒芒;蒙蛟;柯在田;
大跨度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的有效计算范围很短,随机不平顺的影响相对较大,直接的耦合动力计算结果难以反映最不利情况。梁端伸缩装置变形主要表现为中短波不平顺,对行车安全性产生影响。以一座1 500 m级超大跨度斜拉-悬吊协作体系公铁两用大桥为例,从轨道平顺状态及车辆动力响应两方面,确定轨道形位评价、车桥动力仿真分析的计算工况和评定标准,并基于此标准对该公铁两用大桥梁端伸缩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梁端伸缩装置附近区域的轨道平顺状态受到多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存在共同作用的概率,提出了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上述环境因素采用不同的荷载组合及10 m弦、车辆响应控制建议值;温度对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装置影响最大;车桥动力分析与10 m弦测值分析结果相匹配,证明了基于轨道形位对梁端伸缩装置性能进行评估的有效性、合理性。
2021年08期 v.61;No.57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陈浩瑞;胡所亭;苏永华;刘文荐;王芳;
国内既有规范对不同跨度简支梁的墩台附加力给出了墩顶线刚度均匀分布条件下的设计值,未考虑山区复杂地形的影响,适用性有待研究。本文建立20~48 m多跨铁路简支梁线桥模型,模拟三种地形条件下墩顶线刚度分布,研究地形条件对墩台附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地形条件下,当桥墩刚度增加50%时,桥台制动力减小5%,桥墩制动力增加10%;山谷地形条件下,当桥墩刚度减小50%时,桥台制动力增加5%,桥墩制动力变化很小;起伏地形条件下,当相邻桥墩刚度差为25%时,桥台纵向力变化不大,桥墩附加力比值随跨度增加而减小。
2021年08期 v.61;No.57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陈胜利;石龙;马林;李长乐;
为提高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采用有限元计算与试验验证的方法,研发设计了铁路桥梁用2 000 MPa级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配套的19孔锚具,分析材料本构模型和锚板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 MPa级钢绞线用19孔锚板力学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基于实测数据和规范指标线性变换的45号钢强化模型用于锚板强度及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用于锚板设计;建议国铁集团企业标准《铁路预应力钢绞线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中规定的2 000 MPa级钢绞线用19孔锚板最小厚度取75 mm。
2021年08期 v.61;No.570 15-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曹锦承;刘来君;张杰;丁昊;
球铰静摩擦因数计算方法采用球铰上下截面完全接触的假设,这与许多实际情况不符。基于赫兹公式对传统计算方法进行有效接触面积修正,建立球铰上下接触面存在间隙时的静摩擦因数计算方法。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间隙球铰工程案例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本文间隙球铰的修正面积法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为9.4%,证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精确度更高。
2021年08期 v.61;No.57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赵秋;陈鹏;林楚;陈友杰;
为研究T肋被加劲板的受压局部稳定性能,考虑被加劲板宽度的变化,设计制作了2个Q345钢材强度和2个Q420钢材强度的焊接T肋加劲板试件进行被加劲板局部稳定轴压试验,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破坏模式、失稳模态以及荷载位移曲线进行验证,采用6种尺寸的被加劲板局部稳定计算模型,分析了材料本构模型、简化焊接残余应力、局部初始几何缺陷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被加劲板局部稳定简化计算公式,并与各国规范稳定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被加劲板局部稳定试件与有限元模型均在试件1/2高度附近发生局部屈曲,平均应力-应变曲线总体趋势基本相同;随被加劲板宽厚比的增大,不同本构模型计算的稳定系数逐渐减小;采用简化残余应力分布的方式比数值模拟得到的稳定系数略小,计入残余应力加速了构件破坏;局部初始几何缺陷对试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当T肋加劲板的所有板件均计入局部初始几何缺陷时稳定系数最小;采用多项式拟合的被加劲板局部稳定简化公式曲线与欧洲规范曲线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相对宽厚比较大时超过了欧拉曲线,而采用Perry公式拟合的曲线与中国、美国规范曲线变化趋势较为接近,曲线整体均位于欧拉曲线的下方。
2021年08期 v.61;No.570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 黄俊豪;钱永久;潘兴伟;黎璟;杨华平;
为研究预裂荷载、碳纤维布层数和配筋率对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影响,完成了2根对比梁和5根损伤加固梁的抗弯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实体非线性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加固梁的裂缝宽度随预裂荷载增大而增大,预裂荷载对裂缝宽度的影响随荷载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小;增加碳纤维布层数可延缓高荷载水平下加固梁的裂缝宽度增长;随着配筋率增加,加固梁屈服荷载增大,裂缝宽度明显减小;在合理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有限元法可较好地模拟试验梁的裂缝发展情况。
2021年08期 v.61;No.57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 孙明德;班新林;臧晓秋;曹志峰;董亮;刘文荐;
以一座在建(48+80+48)m铁路连续梁桥3~#墩的球型支座为例,分析支座变形原因,提出单墩顶升梁体更换支座的整治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顶升高度时的梁体应力,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支座更换时梁体的安全顶升高度。结果表明:支座下座板异常变形是由砂浆垫层局部区域支承强度不足引起;在3~#墩处顶升梁体对相邻两侧梁体应力影响较大;施加二期恒载前后在3#墩处顶升5~30 mm时梁体顶底板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梁体顶升高度取20 mm。
2021年08期 v.61;No.57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刘东亮;张勇;
通过分析铁路桥梁活动摇轴支座病害成因,结合既有桥梁支撑和维持铁路运营条件要求,在制造、施工便利、确保安全及使用性能改善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新型活动摇轴支座更换损坏的活动摇轴支座。其结构形式简单、转角灵活,且能有效防止支座倾覆,安装更加方便,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更换工期,安全耐用。
2021年08期 v.61;No.57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姚洪锡;杨晨;黄俊杰;辛玺;刘彬彬;
针对武汉市李纸路以框架涵方式下穿南环铁路上行线及京南联络线工程,建立了车-轨-路涵过渡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运营车辆作用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框架涵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及动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泡沫轻质土填筑而成的过渡段,其竖向加速度和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且在基床表层范围内衰减速度最快;列车上下桥两侧路基面动位移沿线路纵向分布规律及大小基本相同,往桥台方向呈现逐步递减的规律;泡沫轻质土过渡段中部范围动位移沿纵向递减速率小于过渡段末端;框架涵范围内桥涵顶面竖向动位移呈现出双峰分布规律。
2021年08期 v.61;No.57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刘宝奎;张治平;夏志雄;杨诗源;
针对现有超高陡边坡加固用脚手架在搭设高度上的不足及功能的局限性,设计了分级、分离式工字钢悬挑脚手架。首先介绍了悬挑脚手架的结构设计以及直立边坡段、危岩段的特殊设计,然后通过数值模拟验算了脚手架的安全性,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脚手架的稳定性。经在渝怀铁路武隆段一超高陡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该脚手架能承受施工荷载和风荷载,结构整体稳定,安全可靠。
2021年08期 v.61;No.57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 元强;彭茂庆;李岳林;张苏辉;姚灏;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热环境影响深埋隧道施工的问题,本文系统地总结分析了高地热环境对隧道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孔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影响。高地热环境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生成大量水化产物填充孔隙,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过高的温度,引起水化产物热运动加剧,沉淀速率加快,使得大部分水化产物容易沉积在较大颗粒附近,导致水化产物高度集中,造成有害孔的孔隙率增加,致使喷射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
2021年08期 v.61;No.57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杨文波;王宗学;张航;蒋雅君;
以银川—西安高速铁路贾塬隧道穿越地层接触带为工程背景,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下隧道围岩位移、初期支护与围岩间的接触压力、钢拱架应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现场监控测量数据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红黏土与砂岩夹泥岩接触带地层时,拱顶和拱肩处的围岩变形及支护受力较大;三种开挖工法中,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围岩位移限制效果最好,支护受力更加均匀;钢拱架间距相比初期支护厚度对围岩位移和结构受力的影响有限。
2021年08期 v.61;No.570 59-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李克金;赵春鑫;秦春晖;吴圣智;商金华;
将注浆层视为厚壁圆筒结构,考虑注浆层呈上厚下薄状分布,推导了围岩与注浆层综合抗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以青岛地铁2号线海安路站—高雄路站TBM施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析注浆层与围岩共同约束作用下风化程度不同地层管片受力规律并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围岩风化程度不同,注浆层对管片所受地层约束作用的影响也不同,中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层会增强地层对管片的约束作用,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层则会削弱地层对管片的约束作用;考虑注浆层对约束作用的影响时管片弯矩模拟计算值更接近现场实测值,验证了所推导的计算公式比较准确。为保障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管片设计时应考虑注浆层对约束作用的影响。
2021年08期 v.61;No.57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王立新;施王帅胤;徐硕硕;范飞飞;唐琨杰;
以西安一地铁区段附近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基坑卸荷开挖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规律,探究保证隧道结构稳定的加固措施。结果表明:基坑卸荷完成后,近基坑隧道结构变形较大,且竖向变形远大于水平变形,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管片竖向变形;基坑底板的竖向位移变化速率和位移均较大,须加强监测并采用控制措施限制坑底土体的回弹变形;采用环向管幕和抗浮锚索综合加固措施,在基坑全部卸荷完成后,隧道隆起最大值为9.68 mm,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92 mm,满足隧道变形控制标准,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2021年08期 v.61;No.570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8K] - 郭在洁;陶秋香;王凤云;韩宇;
基于37景Sentinel-1A SAR影像,利用SBAS InSAR技术获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地铁13号线积米崖站—世纪大道站沿线的地表形变信息;基于地铁中心线的地表形变梯度对地铁沿线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M(1,1)模型对地表特征点SBAS InSAR监测结果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SBAS InSAR能够准确监测地铁沿线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形变;部分路段的地表形变梯度大于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日常地铁运营和维护中须要重点监控;GM(1,1)模型更适合对地表持续沉降或持续抬升且形变过程波动较小的特征点进行模拟和预测。
2021年08期 v.61;No.570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 王芳;张磊;邸成;劳志伟;李裕;
隧道设计较少考虑分修单线隧道间地下水渗流的关联性、不平衡性和系统性,而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分修隧道防排水系统及水量平衡控制对降低隧道水害概率、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成都—兰州铁路平安隧道分修双洞建设,对隧址区地质特征、水量来源、地下水分布特点等进行分析,结合隧道的辅助坑道设置,建立了适宜的防排水系统。基于连通器原理提出对隧道左右侧沟及左右线隧道进行水量平衡的设计理念,给出了三种水量平衡控制方案。
2021年08期 v.61;No.57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张昱;李继涛;苏仡琳;高凯龙;刘开峰;
为揭示岩爆与声发射现象之间的关系,以莱州花岗岩为例采用应变岩爆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室内岩爆试验。对实时采集的声发射信号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主频主要分布在中低频、中频、中高频这3个频带;声发射信号的振幅和能量试验初期和中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大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用于隧道岩爆预测。
2021年08期 v.61;No.57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贺鹏;
针对既有危岩落石防护措施满足不了铁路站场扩线防护范围需求的问题,以黔张常(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张家界禾家村车站为背景,利用RocFall软件对边坡落石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得出了落石运动能量和范围。在既有棚洞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棚洞与拦石墙相结合的新型防护结构。基于传统拦石墙稳定性计算,提出了棚洞-拦石墙新型组合结构稳定性计算公式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验算。研究结果表明:棚洞-拦石墙新型组合结构能够抵抗落石冲击作用,安全稳定性系数较高;在既有棚洞上方修建拦石墙结构,能够增加拦石墙的有效高度。该新型结构能够克服场地狭小的限制,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安全。
2021年08期 v.61;No.57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赵笑然;李远富;高升;陈凯伦;
提出了一种基于五元联系数的组合赋权-集对分析模型,从系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作用角度评价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首先,构建由主控因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OWA算子计算评价指标主观权重,使用CRITIC法和改进熵权法确定其客观权重。然后,基于集对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五元联系数及各工点的综合联系数,判定边坡稳定性等级。最后,将模型用于西南山区铁路岩质边坡工点的稳定性评价中,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2021年08期 v.61;No.570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徐宏;夏琼;王旭;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运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计算不同试验水平组合的边坡安全系数,研究边坡安全系数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并对边坡安全系数小于1的试验工况研究了锚杆支护的效果。结果表明: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坡高、黏聚力、坡比、内摩擦角、重度、弹性模量、泊松比;边坡的几何构造与抗剪强度对其稳定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坡比、黏聚力、内摩擦角与边坡安全系数成正相关,坡高、土体重度、弹性模量与边坡安全系数成负相关;弹性模量增大100 MPa,安全系数减小幅度较小,仅为2.69%;泊松比的变化对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经过锚杆支护后边坡安全系数从0.976增大至1.229,锚杆支护在加固边坡时效果较好。
2021年08期 v.61;No.57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李龙起;王楠宇;王安迪;刘强;石本朋;
针对降雨常导致边坡内局部黏粒富集并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问题,以遂宁高速公路收费站斜坡红砂岩风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掺入不同比例黏土的方式配置红砂岩风化土,进行三轴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土颗粒表面形态变化,分析黏粒比例对红砂岩风化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黏土含量的增加,红砂岩风化土黏聚力增加,内摩擦角下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黏土颗粒基团将部分红砂岩风化土表面凹洞填充,当黏土含量达到10%时,红土颗粒基团将被黏土颗粒包裹。工程中可据此分析降雨过程中土体的力学性状变化。
2021年08期 v.61;No.57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展旭和;张涛;金泰木;罗俊;王开云;
在轨条纵向力、钢轨初始弯曲和线路横向抗力作用下,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可能以碎弯形式产生一定的横向变形,危害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有限元模型,考虑等效升温幅值引起的钢轨纵向力,分析了钢轨碎弯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弯曲线形均存在最不利波长,复曲线形初始弯曲容易使钢轨产生更大的横向变形;正弦曲线形初始弯曲的横向位移幅值会随着初始弯曲半波数的增加而增大;养护维修过程中在防止扣件扣压力损失过多的同时,还应避免横向刚度不均匀分布造成轨道几何形位超限。
2021年08期 v.61;No.570 106-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高松福;宋宏图;任金雷;石孟雷;冯子凌;罗飞;
采用三维软件建立铝热焊接浇注模型,对钢液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在铝热焊接钢液充型过程的流场和凝固过程的凝固场;基于模拟结果,对焊接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直观地描述铝热焊接过程中钢液充型和凝固阶段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并能进行缺陷预测;焊缝轨腰中部为最后凝固区域,易在收缩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缺陷;优化方案为通过减小轨腰焊筋的尺寸同时加大内浇口尺寸来缩短轨腰金属的凝固时间;优化后轨腰中部无独立凝固孤岛存在,可以避免轨腰中部缺陷的产生;焊接试验与模拟结果一致。
2021年08期 v.61;No.57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王有能;孙魁;冯青松;王永华;
基于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原理和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考虑水泥沥青砂浆层(CA砂浆层)脱空的高速列车-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板端脱空和板中脱空对钢轨、轨道板和CA砂浆层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借助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CA砂浆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砂浆层脱空对轨道板垂向位移和CA砂浆层动压应力的影响十分显著;与板中脱空相比,板端脱空对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更为不利;在常温、低温环境下,板端CA砂浆层脱空长度不宜大于1.648 6、0.906 3 m;脱空区域的砂浆应及时修补,降低砂浆的损伤速率。
2021年08期 v.61;No.570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杨怀志;刘学文;杨志强;
针对高速铁路个别地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承层出现表面剥落损伤的问题,对损伤及邻近位置健康的支承层混凝土进行现场钻芯,通过pH值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孔结构和气泡特征参数分析研究了芯样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组成及微结构特征,并调研了当地近20年雨水、冰雪等气象资料,进而分析损伤原因。结果表明:可排除化学侵蚀引起的支承层混凝土耐久性损伤;冬季负温天数增加、负温天气降水量增加等造成的冻融损伤破坏是支承层混凝土损伤的主要原因。
2021年08期 v.61;No.57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刘潇潇;李帅;陈嵘;王源;汪鑫;
以一客运专线为背景,采用周期图法计算桥梁段轨道高低不平顺功率谱密度,从频谱角度分析桥上轨道高低不平顺谱特征,利用动力学仿真与数值模拟探究轨道谱特征波长与下部结构的映射规律,分析周期性不平顺幅值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段轨道谱特征波长与桥梁、轨道板的结构有关;轨道高低不平顺谱中出现的特征波长由主要周期结构产生,波长符合1∶1/2∶…∶1/n的比例关系;次要周期结构在主要周期1/n处的分量有增益;轮重减载率、车体垂向加速度均与周期不平顺幅值正相关,轮重减载率在周期不平顺幅值达到6 mm时超出容许限值。
2021年08期 v.61;No.570 123-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刘超;
以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预埋铁座扣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大调高能力进行优化设计,并结合优化思路进行试制和疲劳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加长T形螺栓、更换框架盒式轨距挡板、采用拼合式块下支承垫三种方式对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既有预埋铁座进行优化,改进型扣件可以实现最大20 mm的调高量;经过三种标准和试验方法的疲劳测试,预埋铁座改进型扣件最大轨距扩大量为4.5 mm,小于6 mm的控制标准,且零部件无损坏;既有预埋铁座改进型扣件可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经济效益显著,技术优势明显。
2021年08期 v.61;No.570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刘全仁;许良善;潘振;吉克;
根据大秦(大同—秦皇岛)铁路隧道内宽轨枕轨道的道床刚度调研结果,利用移动加载车测试了路基和隧道区段宽轨枕轨道结构的轨道刚度;测试了大黑山隧道进口处宽轨枕轨道结构的运行稳定性参数、轨道部件受力、轨道横向变形、轨道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学指标,并与铺设Ⅲ型枕的直线路基区段和半径为500 m的曲线路基区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大秦铁路隧道内宽轨枕轨道经30多年的服役后,道床脏污板结引起道床刚度及轨道刚度明显增加且离散不均,运行稳定性参数、轨道部件受力、轨道横向变形、轨道振动加速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宽轨枕轨道正常服役已受到影响。建议开展隧道内新型轨道结构的研究,为隧道内宽轨枕轨道结构的升级改造做好技术储备。
2021年08期 v.61;No.570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 刘恒柏;江波;瞿起明;李耀南;
针对国内铁路日常养护维修计划对实际道床状态信息缺乏了解的问题,基于400 MHz频率天线采用车载探地雷达技术对一既有线碎石道床进行检测。该道床病害分为道床脏污、道床翻浆冒泥,通过分析道床病害的沿线分布情况,筛选出道床病害累计长度占比较高的区段,并按照从高到低以5%的梯度区间进行细分统计,获取道床状态不同水平的车站区间数量、病害长度及其累计数据,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实际线路道床状态信息,为科学、合理制定道床清筛或养护维修计划提供依据。
2021年08期 v.61;No.570 134-13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彭丽宇;
宁武西—北大牛、南湾—猴刎是国能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管内的两个典型的山区铁路区段。2020年该区段大中修工程数量占全部计划数量的77.5%。本文首先分析了既有的分专业施工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加强计划管理、压缩施工辅助时间、优化限速施工地段、合理缩短安全防护距离、建立考核和激励制度五个方面介绍了工务电务供电一体化施工的具体内容。经实施,一体化施工明显改善了轨道承载能力,及时整治了基础设施结构病害,施工进度和效率大幅提升,施工安全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2021年08期 v.61;No.57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时佳斌;
针对异物侵限问题开展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研究。该系统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基础,以三维点云数据重构技术为核心,并融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铁路沿线危岩落石段、高陡边坡、隧道洞口等易发生异物侵限区段的实时监测。经在京广铁路大庙峡隧道洞口测试,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进行异物侵限监测及报警,且其适用于不同复杂线路环境,可全天候运行,维护简便。
2021年08期 v.61;No.570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