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与结构工程

  • 雅万高速铁路预制混凝土简支箱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李学斌;曹广利;王继军;唐涛;李元;吕启兵;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是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在国外建设的首条高速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通过对已制备完成的预制混凝土简支箱梁的技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其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雅万高速铁路预制箱梁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施工阶段的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终张拉梁体弹性上拱及梁体上拱度,使用阶段的梁体竖向刚度和抗裂性均满足中国铁路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要求。施工阶段应重视预应力管道定位和成孔工艺控制及质量过程控制。

    2021年02期 v.61;No.56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超大船舶吨级航道桥梁防船撞设计研究

    孙大奇;刘晓光;郭辉;许明财;王芳;朱颖;赵欣欣;曾广武;

    针对目前对桥墩受船舶撞击的影响参数尚不明确的情况,以一座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到船舶船型、吨位、航速等参数并开展了船桥碰撞分析,提出了桥梁防船撞设施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提出的防撞设施性能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安装防撞设施时,船舶与桥梁碰撞过程时间短、船撞力峰值出现得很快、船撞力大;钢+橡胶阻尼多级消能浮式模块化防撞设施具有延长船桥碰撞作用时间、推迟船撞力峰值出现时间、缓冲吸能等效果,且便于更换,可有效降低桥墩承受的船撞力70%以上。

    2021年02期 v.61;No.564 6-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大跨度悬索桥疲劳受力特征及损伤规律

    王丽;朱颖;郭辉;胡文军;

    建立主跨1 060 m的钢桁梁悬索桥有限元模型,对设计荷载作用下各类杆件承受的应力变程、应力比等疲劳参数进行计算分析,掌握杆件的疲劳受力特征。通过影响线加载得到了实际运营列车通过桥梁时典型杆件产生的应力历程,采用雨流法对应力历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杆件的应力谱,从而计算不同位置典型杆件的损伤度。分析列车长度对杆件损伤度的影响,并研究其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大跨度桥梁,杆件的疲劳受力特征与中、小跨度桥梁有所差别;对于主桁杆件,塔根附近的损伤度最大,纵横梁的损伤度大于主桁。在载重相同的情况下,列车长度对影响线较长的主桁杆件和边纵梁影响较大,对影响线较短的中纵梁和横梁影响较小。

    2021年02期 v.61;No.56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配筋率和氯腐蚀环境对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累积的影响

    许见超;吴洁琼;刁波;石龙;王帅;

    对大气环境、疲劳损伤和氯腐蚀综合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RC)梁分别进行疲劳加载试验,研究疲劳荷载水平(疲劳荷载上限与静力极限荷载的比值)为0.4时,配筋率(1.06%,1.59%,2.91%)和氯腐蚀环境对梁试件疲劳损伤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加载梁试件弯曲裂缝和跨中残余挠度的发展分为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和疲劳破坏3个阶段;1.59%配筋率梁试件的疲劳寿命和耗能能力优于1.06%和2.91%配筋率梁试件;与直接疲劳试验相比,疲劳损伤和氯腐蚀综合作用后的RC梁试件疲劳寿命至少降低66%,耗散能量至少降低62%。配筋率和氯腐蚀环境对RC梁的疲劳损伤累积影响显著。

    2021年02期 v.61;No.56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客货共线铁路箱梁装配式桥面系设计研究

    尹京;李旺旺;陈胜利;

    为实现铁路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铁路桥梁装配化建设水平,针对客货共线铁路箱梁桥面附属设施,进行装配式结构设计研究。首先通过结构方案和连接方案比选,确定了挡砟墙、竖墙、边墙、电缆槽底板整体预制安装的结构方案,并确定电缆槽内的高强螺栓与桥面翼缘板连接的方案;其次采用铰接支承和弹性支承假定分别模拟边界约束,对结构关键参数开展理论分析;最后对客货共线铁路箱梁整体式装配桥面设计进行配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客货共线铁路箱梁装配式桥面系方案可满足设计要求,检算指标均具有一定安全余量,可以达到承受列车脱轨侧向撞击的设计目的。

    2021年02期 v.61;No.56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客货共线铁路40 m跨度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墩设计

    许见超;陈浩瑞;班新林;苏永华;

    在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分别取550,1 200 kN/cm条件下,对客货共线40 m跨度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墩进行设计及检算,从而明确桥墩构造尺寸和配筋的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按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取550 kN/cm初步设计得到的桥墩构造尺寸满足桥墩在主力、主力+附加力、主力+断轨力工况作用下的墩身受力检算要求,满足墩顶位移容许值要求;桥墩墩身构造尺寸由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控制,配筋由地震力控制;按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取1 200 kN/cm设计时,在各工况作用下截面合力偏心距、混凝土压应力、墩顶位移均有所减小,但桥墩构造尺寸增大,混凝土、钢筋用量增加。仅通过增加墩身尺寸来满足更大的墩顶纵向水平线刚度限值要求的方案经济性较差。

    2021年02期 v.61;No.56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24 m节段拼装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箱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孙明德;李壮;高日;苏永华;班新林;

    为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箱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设计制作了1孔24 m预应力节段拼装RPC箱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得到结构的荷载-挠度曲线、应变、裂缝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铁路运营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梁在开裂之前处于弹性状态,第1条裂缝在胶结缝产生,裂缝产生后很快延伸到梁的顶板;梁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2021年02期 v.61;No.56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高强度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开裂弯矩试验研究

    孙明德;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开裂性能,设计制作了8根高强钢筋RPC梁进行开裂弯矩试验,研究配筋率对开裂弯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PC梁的开裂弯矩随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当配筋率不大于3.98%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随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当配筋率大于3.98%时趋于稳定;推导了考虑钢纤维对受拉区拉应力贡献的RP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引入抗裂影响系数;对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弯矩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公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采用修正公式计算开裂弯矩更简洁。

    2021年02期 v.61;No.56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新型高强度钢质锚下垫板性能研究

    石龙;杜传知;刘成;袁磊;卢小永;

    为提高锚下钢板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降低工程造价,研发了一种适配2 200~2 400 MPa强度等级钢绞线的新型组合结构式钢质锚下垫板。选取典型9孔、15孔、19孔规格的锚固体系,建立新型锚下垫板传力试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其塑性应变、受拉损伤时的应力分布;设计锚下垫板静载试验方案,测试新型锚下垫板的传力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锚下垫板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均匀分散荷载至混凝土,传力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均大于钢绞线极限抗拉力;模型计算所得裂缝位置和数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21年02期 v.61;No.564 37-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基于倾角仪的铁路桥梁挠度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王巍;陈晓静;石梦笛;王鹏;姚京川;杨宜谦;董振升;孟鑫;

    传统挠度测试方法存在适用性问题,倾角仪法为铁路桥梁挠度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手段。通过比选倾角仪、数据采集设备的参数,基于LabVIEW编程软件开发了桥梁挠度检测系统,并结合斜拉桥、悬索桥的静动载试验对检测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桥梁挠度检测系统测试得到的桥梁静态或准静态挠度较为理想,且该系统能够给出测试孔跨的挠度分布图,方便用户对桥梁挠度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2021年02期 v.61;No.56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一种排水沟挖掘装置的研制

    宋晓阳;高春雷;何国华;

    为解决既有铁路桥梁排水沟无法机械清筛的问题,针对SQS300桥隧清筛机设计了一种排水沟挖掘装置。从挖掘装置组成、挖掘驱动功率、马达与油缸选型三个方面对该装置进行了总体设计,从浮动与保压控制、超高调平控制以及双侧马达控制三个方面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现场挖掘试验对超高调平时间、马达转速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调整油缸速度为5.5 mm/s时超高调平时间最佳;仅单侧马达工作时电气控制盒自动使泵流量减半,双侧马达同时工作时泵满流量输出,且马达转速随给定电流基本呈线性变化;排水沟挖掘装置作业过程顺畅,功率充足,可挖松桥梁两侧排水沟区域道砟,恢复道床排水性能。

    2021年02期 v.61;No.56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隧道与地下工程

  • 玉磨铁路景寨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方案研究

    张金龙;马伟斌;郭小雄;邹文浩;

    根据玉溪至磨憨铁路景寨隧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施作径向高预应力锚索和注浆、优化断面、快挖快支快封闭、少爆破开挖、改良钢架等方面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垂直于优势节理面方向塑性区范围减小了近1/3,沿节理面方向塑性区基本未向深处发展;浅层围岩多受剪和受拉屈服,深层围岩基本未屈服;隧道变形呈非对称性,右边墙至拱顶范围内变形较大,最大变形发生在右拱肩;与原设计方案相比隧道变形值大幅降低,最大变形为50.1 cm,满足预留变形量要求。经实施和现场监测,优化方案能充分发挥和提高围岩承载力,有效控制隧道变形。

    2021年02期 v.61;No.56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运营高速铁路路基高精度水平位移监测技术研究

    闫宏业;蔡德钩;李竹庆;邓逆涛;

    针对常用的岩土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无法满足高速铁路运营条件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的安全、精度及可靠性要求,基于三轴向测斜传感器设计了高速铁路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系统,通过面向传感器级别的核心硬件电路设计、监测系统级别的算法补偿将传感器零点漂移误差减小至0.01°,优化系统安装设计,形成变形捕捉能力强、监测精度高、稳定性好、易于便携安装的高速铁路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系统。经现场验证,该系统长期监测精度可达±1.0 mm/30 m,满足高速铁路路基高精度变形监测的需求。

    2021年02期 v.61;No.56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低温环境下高密度泡沫轻质土水化温升现场试验研究

    谢蛟;李斯;姚建平;李吉亮;李世达;程冠之;张志超;杨伟利;

    在一重载铁路环境温度低于5℃时现浇湿密度为1 000 kg/m~3的泡沫轻质土,连续监测不同位置处不同控制措施下泡沫轻质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系统分析了多种施工状态下的散热方式、散热趋势及水化热现象,提出了低温环境下高密度泡沫轻质土水化热控制的最佳施工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浇筑5~19 h对泡沫轻质土进行散热和养护,可有效降低水化热病害风险;19 h后持续养护,可有效改善泡沫轻质土内部热量集聚情况;泡沫轻质土浇筑体侧向边缘的有效散热范围在1 m以内,降温效果达8.4℃,在侧向边缘1 m范围内温度梯度最大,温度应力最为集中;散热孔可有效降低泡沫轻质土内部温度1~2℃,散热孔越大,对温峰的抑制效果越好;将一次浇筑层厚由60 cm降低至45 cm,可降低浇筑体中心温度约6℃,大幅度降低水化热炸裂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021年02期 v.61;No.56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运营高速铁路防水层粉化整治技术

    石越峰;李斯;叶晓宇;李吉亮;谢蛟;张志超;

    针对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防水层粉化问题,通过典型工点现场调研、室内试验对路基防水层粉化整治技术进行研究。以哈大客运专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冷拌砂粒式沥青混凝土防水层的结构形式和接口细部处理方案。结合应用工点的环境特点和材料技术要求,室内配制了具有良好抗飞散、耐温变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能的砂粒式沥青混凝土。提出了适用于天窗作业的冷拌砂粒式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并通过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坡度等指标验证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2021年02期 v.61;No.56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顺倾红层边坡锚固参数的优化设计

    张玉芳;

    由于边坡岩体参数和破坏形式的不同,锚杆很难发挥最佳的支护效果。本文以一铁路红层边坡工点为例,评估该工点的边坡病害,并设计了4种锚杆设置方案。运用FLAC 3D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分析锚固方案的防护效果,得出最优锚杆设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锚杆支护对改善边坡整体性有良好作用;根据边坡情况,适当地调整锚杆的长度,既能更好地发挥边坡的加固性能,又能保证施工的经济性。

    2021年02期 v.61;No.56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西南地区红层滑坡致灾成因及致灾模式研究

    侯李杰;张玉芳;刘洪瑜;李嘉明;李健;

    以西南红层地区一高速公路路堑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察,分析其致灾成因及致灾模式。导致该边坡产生滑动破坏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是长期地下水作用以及边坡开挖后支护不及时,该滑坡的发展历经蠕动滑移、表层失稳、后缘裂隙发展、两侧裂隙发展、前缘剪出五个过程。通过数值分析计算,该滑坡目前处于滑动阶段,稳定系数为0.96,处于不稳定状态。

    2021年02期 v.61;No.564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红层地区滑坡的分类及形成机制

    马贤杰;张玉芳;侯李杰;李嘉明;李健;

    结合红层软岩具有的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崩解、强度低等特点,分析其地质灾害发生主控因素,将红层软岩主要地质灾害分为滑坡、崩塌落石和风化剥蚀3种。根据红层滑坡的规律和特点,将其分成强度大的岩类滑坡、强度低的土类滑坡。岩类滑坡可分成小倾角滑坡、一般倾角滑坡、近水平倾角滑坡,土类滑坡可分为平浅滑坡和厚层滑坡。这5类滑坡按照发育模式又分成13种。对红层滑坡的分类有利于红层地区的滑坡防治工作。

    2021年02期 v.61;No.56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不同坡率下纤维结构团粒喷播技术的适用性研究与应用

    吕宋;魏少伟;姚建平;曹渊东;刘瑞;董恩江;

    针对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高安全、高成活、少养护的需求,基于传统客土喷播技术,研发出纤维结构团粒喷播新技术。针对不同边坡坡率及岩性提出与纤维结构团粒喷播技术相适应的辅助加固措施,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施工技术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施工工序及要点。该技术已在京雄城际铁路、太焦铁路、蒙屏高速公路等线路工程中应用。实践表明,不同坡率边坡均取得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21年02期 v.61;No.564 79-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35~40 t轴重轨道结构关键参数优化

    许良善;郄录朝;司道林;梁晨;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轨枕间距由600 mm优化为625 mm;道床厚度由350 mm优化为300 mm;砟肩宽度由400~500 mm优化为300~400 mm;边坡坡率由1∶1.75优化为1∶1.50。优化后的方案轨枕、道砟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可节约铁路建设成本,减轻投资压力。

    2021年02期 v.61;No.56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无砟轨道结构横向纠偏修复解离界面研究

    刘竞;郑新国;孙宏伟;童忆南;潘永健;高志宏;王雅慧;周骏;

    以易于纠偏为原则,基于解离界面与无砟轨道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征,对不同线下基础的不同类型无砟轨道结构横向纠偏修复解离界面的选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选取轨道结构层间作为纠偏解离界面的结构有CRTS系列板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板式无砟道岔;可选取轨道结构下部作为纠偏解离界面的结构有路基和有仰拱隧道区段的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和隧道区段的CRTSⅡ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及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区段无砟道岔。两种解离界面均适用时,优选对轨道结构损伤更小的基于轨道结构下部的解离界面。

    2021年02期 v.61;No.56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双块式无砟轨道现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谭盐宾;郑永杰;李康;高贵;杨鲁;李林香;王浩;吴俊杰;

    针对高速铁路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建设过程中现浇道床混凝土开裂问题,通过平板抗裂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总量、坍落度、防裂材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低胶凝材料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和高含气量"的技术路线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时掺加占胶凝材料总量6%左右的TK-ICM型防裂材料,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开裂敏感性,减少开裂风险,有效保证轨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相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总开裂面积均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TK-ICM型防裂材料兼具"补偿收缩"和"储蓄释水"的作用,能够长期保持混凝土内部湿度,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混凝土开裂面积。

    2021年02期 v.61;No.56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道岔尖/心轨加工廓形检验基准及偏差取值

    赵振华;王树国;王璞;

    针对道岔尖/心轨廓形检测基准和检测范围不明确及在目前的廓形公差限值条件下各制造企出了尖轨和心轨的廓形检测范围,并用于对国内4家主要道岔制造企业近期生产的尖/心轨廓形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高速铁路道岔晃车廓形偏差值和尖/心轨生产现状,参考钢轨母材轨冠饱满度公差取形公差取0.3 mm。为避免轨头宽度公差对廓形公差的影响,建议尖轨廓形采用工作边基准进行检测;为避免心轨加工偏中,建议心轨廓形采用中点基准进行检测。

    2021年02期 v.61;No.564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高速铁路道岔动力学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王璞;

    对高速道岔动力学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影响因素、因素水平、分析工况、数据样本分层递推的方法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试验数据样本建立方法。针对各项动力学指标,通过开展时程曲线、统计特征值、概率分布曲线、功率谱密度曲线及1/3倍频程曲线多维度分析,实现对测试数据的深入挖掘。以轮轨垂向力和钢轨振动加速度指标为例,对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及方法进行介绍,分别给出了分析样图。为高速道岔动力学试验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和模板,可对数据样本选取进行规范,并有助于对高速道岔动力特性和关键因素影响规律进行更充分的揭示。

    2021年02期 v.61;No.56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城市有轨电车轮缘承载式辙叉动力学特性研究

    司道林;张立军;王树国;杨东升;王璞;

    针对有轨电车通过小号码辙叉时轮轨接触点产生跳跃,轮载无法在翼轨与心轨间平稳过渡的问题,设计了轮缘承载式辙叉。本文阐述了该辙叉的工作原理,继而建立有轨电车-轮缘承载式辙叉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辙叉结构参数对有轨电车轮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轨电车通过轮缘承载式辙叉时轮载需在踏面和轮缘间转换,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轮轨冲击荷载经悬挂传至车体引发大幅度垂向振动,而对横向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随着行车速度提高,轮轨垂向力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大幅度增加,车体平稳性急剧恶化;日常运营时有轨电车通过轮缘承载式辙叉的速度不宜超过15 km/h,站场内对平稳性要求不高时行车速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25 km/h。

    2021年02期 v.61;No.564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轨枕的技术参数和试验方法

    曾志斌;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与木材、混凝土和钢材不同的特性,以其制作的轨枕也具有与木枕、混凝土枕和钢枕不完全相同的技术参数及试验方法。在综述美国、日本、中国的复合材料轨枕技术参数及其试验方法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干线铁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轨枕的技术参数及其试验方法,所提出的18个技术参数涵盖材料物理性能(密度、吸水量、阻燃性、击穿电压、表面电阻率、平均线膨胀系数、表面硬度)、材料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竖向压缩强度、剪切强度、黏结剪切强度、冲击韧性、蠕变速率、耐候性)和成品力学性能(道钉抗拔力、抗弯曲荷载、疲劳性能)。

    2021年02期 v.61;No.564 107-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 聚合物乳液对轨枕用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

    王月华;翁智财;刘子科;胡建伟;谢永江;何龙;蒋睿;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单掺4种聚合物乳液,双掺聚合物乳液与5种岩性粗骨料对轨枕用混凝土耐磨性能的提升效果,并选取3组耐磨性能较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制备轨枕进行承轨面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掺苯丙、丁苯等聚合物乳液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但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4种乳液中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对混凝土耐磨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好,其最佳掺量为6%;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与5种骨料组合可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耐磨性能,骨料中钢渣石对耐磨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好,其掺量为50%时混凝土承轨面的耐磨性能最佳。

    2021年02期 v.61;No.56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基于加速老化试验的高速铁路用橡胶垫板老化寿命预测

    凡艳丽;张远庆;于毫勇;

    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高速铁路扣件系统橡胶垫板RP5的老化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垫板RP5的压缩永久变形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老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动力学公式法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从而预测橡胶垫板的老化寿命。用该模型预测25℃时橡胶垫板RP5的老化寿命为10.5年,可为高速铁路扣件系统橡胶垫板RP5的更换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61;No.56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弹条渗锌工艺及防腐性能的研究

    张松琦;张远庆;于毫勇;汝继来;吕明奎;

    为探究合理的弹条渗锌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了弹条渗锌处理时密封罐内部温度随渗锌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了不同渗锌温度和渗锌时间处理后弹条的渗锌层厚度并进行了防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渗锌层厚度随渗锌温度和渗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渗锌层厚度大于40μm时,渗锌弹条的综合防腐性能良好;弹条的渗锌工艺适宜渗锌温度为395~405℃,渗锌时间不低于5.5 h。

    2021年02期 v.61;No.56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大型养路机械与普通货物列车编组运行连挂位置分析

    王鹏;朱亚杰;邢磊;何国华;刘传;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与普通货物列车编组运行时的连挂位置,本文从主车架结构、车体强度设计及试验标准、代表车型车架强度校核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主车架设计成上拱或无中梁等特殊结构形式,且车架的下平面高于车钩中心高度,不利于承受较大的纵向拉伸力和纵向压缩力;大型养路机械车体强度设计和试验载荷等同于客车车体,纵向拉伸力取980 kN,纵向压缩力取1 180 kN;大型养路机械代表车型车架强度不能满足《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车体第2部分:货车车体》规定的货车车体计算载荷要求。大型养路机械与货车编组连挂运行时,不能编挂于列车中部,建议编挂于普通货物列车尾部。

    2021年02期 v.61;No.564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工程材料及其他

  • 不同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抗拉性能的影响

    李林香;

    为研究不同矿物掺和料及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掺加不同比例粉煤灰、矿渣粉、石灰石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用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评价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粉煤灰、矿渣粉和石灰石粉的掺量增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均降低;矿渣粉对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作用最明显,当掺量为20%时,掺矿渣粉的混凝土56 d抗折强度比掺粉煤灰的高15%,比掺石灰石粉的高6%;矿渣粉对提高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作用较明显;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线性相关性不高,须根据混凝土在结构中所处部位、受力情况等因素来选择混凝土抗拉性能的评价指标。

    2021年02期 v.61;No.564 130-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超细微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王浩;杨鲁;谭盐宾;李林香;葛昕;郑永杰;

    制备3种配合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对其进行了抗压强度、抗冻性能等测试,研究硅灰和玻璃微珠2种超细微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泵送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硅灰和玻璃微珠能降低新拌混凝土有效黏度、泵送压力、电通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并能改善混凝土孔结构;掺加玻璃微珠的混凝土有效黏度和泵送压力均低于掺加硅灰的;而掺加硅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均高于掺加玻璃微珠的;掺加硅灰的混凝土孔结构优于掺加玻璃微珠的。

    2021年02期 v.61;No.564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无碱液体速凝剂作用机理研究

    杨富民;

    借助热重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等手段,对比掺加无碱液体速凝剂前后的水泥水化产物,研究无碱液体速凝剂的促凝及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掺加无碱液体速凝剂后,水泥浆体在3 min内生成大量的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t),促使水泥浆体迅速达到初凝和终凝;无碱液体速凝剂促使水泥浆体早期生成大量AFt,形成空间网络结构,水化28 d后大量的AFt转化成低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结构更为致密,从而使得水泥砂浆具有较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

    2021年02期 v.61;No.564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及铁路应用

    郑佳怡;姚京川;郭继亮;冯楠;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航空遥感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使大范围、无接触、机动性监测成为可能。为进一步促进铁路领域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了遥感平台、传感器、摄影方式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现状,总结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近年来铁路航空遥感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后续航空遥感技术在铁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61;No.564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声明

    <正>本刊重申:稿件凡经本刊发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代理其作品电子版信息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络传播权;并且本刊有权授权第三方进行电子版信息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络传播。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费用。作者如不同意,请投稿时申明。

    2021年02期 v.61;No.56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