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与结构工程

  • 波形钢腹板曲线箱梁桥静力特性

    徐勋;余泓;冉川;

    建立了考虑不同力学因素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曲率半径的波形钢腹板曲线箱梁桥的静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了结构主要部位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变形和应力分布随其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使得曲线箱梁桥抵抗翘曲的能力减弱;波形钢腹板箱梁截面正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匀,钢腹板和混凝土板相交处正应力发生突变;钢腹板剪应力沿腹板高度分布不均匀。

    2020年03期 v.60;No.55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赵体波;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弯曲性能,结合疲劳计算软件FE-SAFE对梁结构的疲劳性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纵向钢筋配筋率、疲劳荷载水平等主要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梁的疲劳寿命提高幅度有所降低;梁的疲劳性能受荷载水平影响较大,疲劳寿命随荷载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较高的配筋率可以提高受拉区混凝土的塑化效应,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

    2020年03期 v.60;No.553 6-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大跨度系杆拱桥主拱钢-混凝土结合段受力状态分析

    郑尚敏;程海根;冯龙;张勇;

    以鹰潭市余信贵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大桥整体数值模型与钢-混凝土结合段局部实体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主拱钢-混凝土结合段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与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持久状况荷载组合下,主拱肋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变形连续,最大变形量为0.030 m,主拱肋钢-混凝土结合段结构刚度及变形满足要求;钢-混凝土结合段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为1.63 MPa,钢结构部分Von-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为236 MPa,均小于容许应力,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为避免应力集中,须对钢-混凝土结合段的坡口进行细化设计,或调整主跨系杆的张拉力。

    2020年03期 v.60;No.55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单线大跨度简支钢箱梁系杆拱设计研究

    王伟民;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钢管拱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存在爆管的可能性,当邻近既有线施工时须考虑其风险。为研究单线大跨度拱桥拱肋内不灌注混凝土的可行性,以丹佛(丹灶—佛山)西站联络线上一160 m简支钢箱梁系杆拱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度简支钢箱梁系杆拱桥进行静力和动力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状态。结果表明,该桥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桥为邻近既有线的单线铁路桥,可选择拱肋内不灌注混凝土,从而使得施工更加方便。

    2020年03期 v.60;No.55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 侧向撞击作用下U形梁抗倾覆稳定性与失效模式

    张景峰;钟强铭;

    在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关于桥梁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与脱轨荷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U形梁在保持抗倾覆稳定性下的最大侧向碰撞荷载,对比了欧洲规范EN 1991-1-7:2006和TB 10002—201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U形梁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式。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腹板侧向承载力进行仿真分析,明确了U形梁在侧向撞击作用下的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种规范计算得到的最大侧向碰撞荷载有所差异,但均大于3.5 MN;列车脱轨情况下的脱轨荷载模式和作用位置对U形梁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显著;U形梁跨中区域加载侧的底板和腹板在侧向位移加载模式下发生了大面积塑性损伤,腹板还发生了明显的侧向变形;U形梁在侧向撞击作用下的失效模式表现为腹板侧向承载力达到极限而发生破坏,通过拟静力分析确定U形梁腹板侧向极限承载力为1.5 MN,结构整体不会倾覆失稳。在设计和使用阶段应对U形梁腹板的损伤和承载力评估予以重点关注。

    2020年03期 v.60;No.55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既有铁路黄河大桥改造方案的优化

    杨彦海;江忠贵;韩晓强;

    研究既有铁路黄河桥改造方案,结合项目实际和现场条件,提出3项优化措施:墩帽改造采用永临结合"钢壳"方案,减少常规模板安装、拆除等工作量;利用旧梁整体提升架、梁顶有轨小车和新梁拼装大型桥式门吊等措施提高施工物资运输效率;适度扩大并均衡配置钢梁场地规模,增加钢梁单次安拆节段数,减少施工循环次数。以上措施有效加快了工程建设,缩短工期约120 d。

    2020年03期 v.60;No.55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 提高铁路梁式桥人行结构安全性的创新与实践

    楼旭珍;

    铁路桥梁主体结构通常牢固可靠,附属设施往往显得薄弱,尤其是人行结构如T梁人行道和墩台吊篮,其结构强度与步行板的安全性较弱。通过在钢支架之间增设托盘框架,横向铺设整体式挡砟人行道板,创新设计了新型人行道结构,提高了人行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并在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桥梁中得到了应用。建议新型人行道板采用复合橡胶板、普速铁路桥梁墩台采用混凝土板,高速铁路桥梁墩台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花纹钢板。

    2020年03期 v.60;No.553 25-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隧道与地下工程

  • 高海拔超长铁路隧道TBM施工断面优化的探讨

    刘长利;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的高海拔超长隧道面临开挖断面较大和TBM直径统一的问题,考虑采用刚性接触网、减小疏散通道宽度、缩小净空有效面积等措施对TBM施工隧道内轮廓和断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TBM施工隧道衬砌和底部结构模型、高海拔隧道内接触网模型,对TBM施工隧道断面进行对比分析及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6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接触网安装要求,采用刚性接触网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采用柔性接触网时减小9.88 m~2;20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空气动力学要求,净空有效面积采用48.00 m~2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设计规范要求减小4.64 m~2;TBM+刚性接触网可显著降低隧道工程造价、减少隧道弃渣量,有利于TBM同步衬砌技术实施,提高隧道防灾能力。

    2020年03期 v.60;No.55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高速铁路明挖隧道基底预留沉降量研究

    周广平;

    高速铁路明挖隧道基底通常要进行碎石换填。本文依托新建京张高速铁路东花园隧道,采用现场监测和理论计算,对高速铁路明挖隧道基底的预留沉降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明挖隧道结构沉降量的分布与土方回填厚度一致;隧底沉降量与附加应力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传递规律一致;基底变形简化计算深度与现场实测的沉降量较吻合。提出了高速铁路明挖隧道基底预留沉降量的估算公式。实际观测表明6个月时沉降才逐渐趋于稳定。建议类似高速铁路明挖隧道结构的沉降观测期至少为6个月。

    2020年03期 v.60;No.55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肥槽回填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单馨玉;陶连金;张宇;边金;

    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单环地层-结构模型,考虑肥槽分级回填,分析回填不同材料时车站结构在位移、变形、内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找出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结构的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拱肩、拱脚及边墙底部;回填素混凝土与回填土相比结构内力和变形差异较小;拱脚处施加钢支撑可显著改善结构拱脚处的受力。研究结果可为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60;No.55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大型输水钢管下穿兰新客运专线方案研究

    张家瑞;王晓鹏;

    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彭家坪支线输水隧洞下穿兰新客运专线马耳山沟中桥,该工程须考虑桥下净空、管道桥线型、结构布置等问题。为了使管道桥下穿既有马耳山沟中桥既满足小半径反向曲线线型要求,又满足既有桥下净空和行洪要求,通过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最小的槽型连续弯梁方案,解决了上述关键技术难题。技术方案顺利通过审查并实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0年03期 v.60;No.55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长沙市旺东物流园建设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评估

    邓永红;

    长沙市新建旺东物流园周边临近既有铁路,须在石门至长沙铁路北西联络线隧道上填土堆载,并临近隧道进行桥梁桩基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铁路隧道的模拟分析进行强度、裂缝、位移等多项指标检算验证,同时提出一系列工程应对措施,以确保铁路隧道安全和列车运行安全。

    2020年03期 v.60;No.55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黄土隧道洞口山体稳定性评价关键技术

    张乾坤;谢明皆;罗龙;王秉勇;赵子傲;

    铁路黄土隧道洞口在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本文以一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洞口山体滑坡为实例,从地形地貌、滑坡形态、施工影响、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总结关于黄土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经验与管控技术要点。

    2020年03期 v.60;No.55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3种隧道洞口落石防护方案对比分析

    严广艺;付兵先;

    为解决既有隧道洞口落石防护问题,比较了钢桁架棚洞、柔性棚洞以及波纹钢板棚洞3种落石防护结构的优缺点,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可靠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护结构均能对能级为100 kJ的落石进行有效拦截;钢桁架棚洞为刚性结构,不利于落石的缓冲及能量吸收,会发生局部变形损伤,适用于洞口坡面陡峭、桥面与地面高差不大、围岩条件较好地段;柔性棚洞以柔克刚能充分吸收落石的冲击能量,适用于洞口场地施工条件差的隧道以及既有工程改造项目;波纹钢板棚洞施工速度快、强度高,更适用于洞口抢修工程。

    2020年03期 v.60;No.55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翻浆机理研究

    程爱君;

    以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高速铁路为依托,对无砟轨道底座与基床顶面间翻浆问题展开了现场调研分析。对翻浆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翻浆机理。结果表明:离缝是引起翻浆病害的主要条件;外界水分渗入离缝且无法及时排除,是翻浆病害的诱因;列车通过时荷载对离缝内水分产生的抽吸作用导致翻浆问题。

    2020年03期 v.60;No.55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宝兰客运专线路堤段影响车致地面振动的土体参数敏感度分析及反演

    王东;

    采用敏感度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高速列车引起地面振动的土体参数敏感度进行分析及参数反演。以宝兰客运专线榆中站附近一段路堤的地面垂向振动现场试验为依托,建立车辆-轨道-路基-地基数值模型与神经网络。以土体参数样本集为输入源,各测点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作为输出,基于敏感度理论计算各测点处的参数敏感度。结果表明:影响地面振动的土体参数敏感度顺序为弹性模量>阻尼系数>泊松比>密度>内摩擦角>黏聚力;阻尼系数敏感度随距中心线距离增大呈上升趋势,其余参数随距离增大变化不大;基于敏感度分析结果,选取相关参数作为待反演参数,将现场实测的各测点垂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输入神经网络,反演得出的各参数值与现场实际参数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在工程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证明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可行性。

    2020年03期 v.60;No.553 63-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DInSAR技术在成昆铁路复线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刘欢;王立娟;马松;靳晓;范冬丽;黄永威;

    针对常规铁路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技术效率较低、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引入铁路路基及边坡的垂直变形监测中。以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复线越西段一处(R1区域)路基及边坡为依托,利用4期ALOS-2卫星PALSAR-2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研究DInSAR技术在路基及边坡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监测的126 d内,R1区域地表垂直变形速率为0.12~-0.13 mm/d;以水准测量监测结果为真值,经误差分析得出DInSAR监测中误差为7.57 mm;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践证明,雷达影像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光学影像的互补使用是解决铁路工程领域监测问题的有效途径;DInSAR监测得到的点(像元)密度远大于水准点的密度,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性地表变形的细节特征。

    2020年03期 v.60;No.553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顺倾结构面红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张玉芳;廖小平;李嘉明;马贤杰;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2020年03期 v.60;No.553 73-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桩基工程BIM智能化建模及数据提取方法

    向卫国;王富章;赵鲁东;刘承慧;许哲;

    为解决桩基工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用常见的桩基建模、地质建模、模型整合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BIM软件与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相结合的桩基工程BIM技术应用方法。详细论述了此方法如何应用于桩基建模、地质建模、模型整合及数据提取,并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升桩基工程模型搭建精度及效率,辅助确定桩长,能推动BIM技术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2020年03期 v.60;No.55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40t轴重下曲线半径与轮轨磨耗及疲劳损伤的关系

    周坤;王开云;吕凯凯;凌亮;

    轮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是影响大轴重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40 t轴重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从轮轨磨耗、疲劳损伤2个角度,研究曲线半径对40 t轴重货车通过曲线时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货车在曲线上运行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均在小半径曲线上更严重;与400 m曲线半径相比,曲线半径800 m时轮轨磨耗降低68%,轮轨间出现轮缘接触的频次得到有效控制;曲线半径1 200 m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分别降低80%,58%,滚动圆外侧10~30 mm内基本不再出现疲劳损伤。建议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 200 m,困难情况下取800 m。

    2020年03期 v.60;No.55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基于疲劳寿命理论的无砟轨道脱空等级划分

    郭杰;毕澜潇;赵坪锐;屈超广;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模型,研究脱空形式和脱空程度对无砟轨道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混凝土弯拉疲劳方程计算无砟轨道疲劳寿命,计算时不考虑预应力和温度梯度仅考虑列车荷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脱空程度增大,4种脱空形式均会显著降低无砟轨道疲劳寿命,且板端脱空的影响最大。据此提出了脱空等级划分原则,并依据无砟轨道疲劳寿命影响系数将无砟轨道脱空划分为轻度脱空、中度脱空和重度脱空3个等级。建议参照离缝的修补方法确定各脱空等级相应的修补材料和工艺。

    2020年03期 v.60;No.553 92-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无砟轨道板温度高速动态测量技术

    王琰;

    无砟轨道板温度静态测量结果无法及时全面反映整条线路的轨道板温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关系,因此设计了严寒及高温环境下列车最高速度350 km/h时以250 mm等间距动态测量无砟轨道板温度的系统。该测量系统基于辐射测温原理,通过设计测温响应速率、测量波长、信号放大倍率等关键参数和系统温控逻辑,高速有效采集轨道板微辐射能量。经试验测试,无砟轨道板靶标温度在-40~60℃时测量系统稳定可靠,测量误差小于2℃。

    2020年03期 v.60;No.55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多线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

    张鹏飞;耿琦慧;桂昊;

    为探讨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规律,以一座多线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塔-索-梁-轨"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荷载、列车荷载以及制动荷载对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桥塔温度变化时,钢轨伸缩力、钢轨纵向位移和桥梁的纵向位移均无明显变化,钢轨伸缩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两部,并在简支梁梁缝处出现峰值;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各条线路的钢轨挠曲力和钢轨纵向位移随着距加载线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钢轨挠曲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端部;在制动荷载作用下,钢轨制动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端部,并在加载的起点与终点出现峰值突变,加载的起点或终点与连续梁端部重合时为最不利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020年03期 v.60;No.55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纵向力分析

    张捍东;

    以昌赣客运专线(35+40+60+300+60+40+35)m混合梁斜拉桥为例,建立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精细化模型计算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纵向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作用下,钢轨纵向应力相对较大,最大拉应力为130.03 MPa,跨中轨道板纵向应力较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的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桥塔附近,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跨中附近,其中钢轨压应力最大值为15.02 MPa,底座板拉应力最大值为3.05 MPa。在列车制动作用下,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的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跨中附近,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桥塔附近,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应力均较小。

    2020年03期 v.60;No.553 104-10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站区到发线无缝线路稳定性现场测试与计算分析

    吴尧;马战国;潘振;徐进;沈俊;陈超逸;

    以在武汉纸坊站和武昌南站进行道床横向阻力现场测试获取的标准道床横向阻力不同的测点实测数据作为初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站区无缝线路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轨枕端头道砟缺失区段标准道床横向阻力偏小,且容许温升小于规范要求,应及时维修;利用移动加载车进行定点静态加载试验,推导出轨枕横向位移与车测钢轨横向位移的线性关系;通过移动加载试验,提出移动加载时轨枕横向位移不应大于0.60 mm的限值;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移动加载时的轨枕横向位移曲线,现场发现轨枕横向位移超过0.60 mm的区段道床明显破坏,应及时补充道砟并捣固以确保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2020年03期 v.60;No.55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无砟轨道沥青混凝土支承层准静态设计方法

    方明镜;陈豪;

    沥青混凝土铺装轨道结构中,沥青混凝土支承层的厚度设计目前以经验为主。本文建立了轨道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以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面竖向应力、路基面竖向位移为关键设计指标的沥青混凝土支承层厚度准静态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设计。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有限元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两者都在实测数据取值范围内;理论模型修正后可用于无砟轨道沥青混凝土支承层的厚度设计;设计指标的阈值可控制设计层的最小适宜厚度。

    2020年03期 v.60;No.553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曲线超高段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变形控制

    柴强;

    聚氨酯固化道床浇注过程中材料产生聚合反应导致体积膨胀。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平顺性,须严格控制浇注施工中轨道的变形。针对济青(济南—青岛)高速铁路的实际线路情况,对比分析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聚氨酯固化道床的施工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曲线超高段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时应调整保压配重和内轨侧与外轨侧的浇注流量,减小浇注时间差。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控制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2020年03期 v.60;No.553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4种地铁减振轨道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对比分析

    郭强;王平;徐井芒;胡辰阳;

    为了研究地铁曲线段不同减振轨道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橡胶隔振垫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单趾弹条扣件轨道4种减振轨道结构的轮轨力、钢轨动态位移,以及对应断面处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单趾弹条扣件轨道振动相对较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振动相对较小;4种减振轨道对应的轮轨垂向力、横向力、脱轨系数均满足列车安全运营要求;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轨道的钢轨动态位移平均值较大,但小于安全限值。

    2020年03期 v.60;No.553 123-12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调频式钢轨阻尼器安装偏差对钢轨振动衰减率的影响

    李政;杨龙才;周新;赵磊;金浩;

    为提高调频式钢轨阻尼器的减振降噪作用,本文基于谱元法建立简化计算模型,推导出钢轨单元的谱传递矩阵,再用BLOCH定理计算出钢轨振动衰减率。通过计算安装调频式钢轨阻尼器前后钢轨的振动衰减率,分析调频式钢轨阻尼器对钢轨振动衰减率的影响,并计算对比调频式钢轨阻尼器安装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调频式钢轨阻尼器能大幅度提高自身工作频率附近的振动衰减率,在300,1 700 Hz附近均出现新的带隙,且钢轨一阶Pinned-pinned共振频率附近的带隙被拓宽,相应的衰减率峰值也得到提高;调频式钢轨阻尼器安装偏差会对500 Hz以上高频部分的振动衰减率产生影响,对500 Hz以内的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2020年03期 v.60;No.553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缓和曲线过渡段长度对地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

    胡齐斌;罗世辉;马卫华;

    少数地铁车辆通过缓和曲线时会出现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或其安装座损坏的现象。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采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通过曲线段时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等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轮轨力的突变发生在缓和曲线过渡段,并且随着缓和曲线过渡段长度的增加轮轨力突变值减小;高度阀偏离安装位置或其安装座损坏主要是由于车辆通过缓和曲线过渡段时产生的异常轮轨力及异常冲击所致,地铁车辆速度为80 km/h时缓和曲线过渡段长度应至少达到3 m。

    2020年03期 v.60;No.55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扣件DI弹条非正常部位断裂原因分析及结构优化

    张松琦;张远庆;汝继来;于毫勇;吕明奎;

    通过对DI弹条非正常部位断裂的研究,发现扣件安装时弹条与铁垫板安装孔发生接触,致使弹条在中肢与尾部圆弧过渡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发生早期疲劳断裂。本文在研究弹条结构及安装方式的基础上,在弹条的中肢与尾部圆弧过渡区域引入"凹面"结构,对弹条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扣压力和疲劳性能检测、实验室疲劳断裂检验、现场试铺检验等对带有优化"凹面"结构的DI弹条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弹条扣压力和疲劳性能均合格,且能有效抑制因接触产生的非正常部位断裂,提高弹条性能。

    2020年03期 v.60;No.553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铁路站台防侵入监控系统的研发

    谢锦妹;杨广亮;候晶;田德柱;段培勇;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与视频监控技术,开展对铁路站台防侵入监控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入侵物体大小、停留时间、运动轨迹等分析判断,可实现对站台安全白线区域、站台端部等多区域的布防,布防区域可参数化设计,适用不同站台、多种工况。建立了一套基于先进监控技术、自动化、模块化的铁路站台防侵入监控系统。

    2020年03期 v.60;No.553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工程材料及其他

  • 低周期循环荷载下内嵌式光纤光栅自感知钢绞线的性能

    虞爱平;李俊宏;覃荷瑛;

    钢绞线是预应力结构和桥梁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光栅与钢绞线耦合成的自感知钢绞线为其受力状态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光纤光栅在高应变低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能否有效跟踪钢绞线的受力状态,将中心丝持荷值、循环周期数、应力幅作为变化参数,对内嵌式自感知钢绞线进行了低周期循环拉伸试验,分析不同情况下应变与波长的关系以及监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嵌式自感知钢绞线在低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监测性能,可跟踪监测钢绞线屈服力直至接近极限力,可监测钢绞线全生命周期受力状态。

    2020年03期 v.60;No.553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玄武岩石粉用于混凝土掺和料的试验研究

    雷涛;

    针对西藏地区矿物掺和料紧缺的问题,研究玄武岩石粉细度、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硅灰复合技术对玄武岩石粉混凝土密实度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于600 m~2/kg的玄武岩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玄武岩石粉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效应不及粉煤灰,当玄武岩石粉与粉煤灰复合使用时,粉煤灰掺量不宜小于20%,玄武岩石粉掺量不宜大于10%;采用5%硅灰复合20%玄武岩石粉,可配制出密实度满足要求的混凝土,该方案有利于减少西藏地区混凝土掺和料不足带来的外运需求。

    2020年03期 v.60;No.553 149-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城镇控制爆破减振技术试验研究

    赖广文;杨琳;邓志勇;

    以深圳西乡商业中心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基坑石方爆破工程为依托,针对爆破区域紧邻运营地铁、居民区的复杂环境,爆破振动安全控制要求极其严格,为确保安全,施工初期从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减振技术的现场试验,主要在电子雷管延迟间隔设置、减振孔规划、炮孔底部气垫层、爆破作业自由面朝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爆破振动现场实测值分析减振效果,并对上述各项减振技术进行了量化试验对比分析,获得该爆破施工地质环境条件下可靠的试验数据;在试验数据的支撑下,完善爆破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施工。

    2020年03期 v.60;No.553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