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与结构工程

  • 客货共线32m简支箱梁修订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杨鹏健;

    以客货共线32 m双线简支梁为例,介绍了新版客货共线箱梁的设计修订内容,并开展了简支箱梁与简支T梁的经济性对比分析。对比了梁体主要工程用量、工程造价、运维成本及100年全寿命周期成本,发现简支箱梁的工程造价不高于简支T梁,运维成本低于简支T梁,考虑100年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比简支T梁低27%左右。以沪通铁路和青连铁路为例,对比分析了简支箱梁方案与简支T梁方案的工程建设概算,可知采用简支箱梁节省了工程建设成本并缩短了建设工期。

    2020年02期 v.60;No.55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 危险火灾场景下铁路钢桥温度场和极限承载力研究

    刘晓光;鞠晓臣;

    选择典型铁路桥梁64 m单线钢桁梁为研究对象,对其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和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基于桥梁结构特点,分析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确定桥面列车火灾为危险场景,并提出温度场升温曲线。通过危险火灾场景下的升温曲线对钢桁梁桥温度场进行分析,发现构件受火时间超过25 min时的温度基本接近火灾烟气温度;将桥梁温度场赋予到力学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力学分析,发现受火约38 min时钢桁梁达到极限破坏状态,耐火极限较小。

    2020年02期 v.60;No.55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不同荷载图式作用下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研究

    陈浩瑞;胡所亭;班新林;

    2016年客货共线设计活载采用ZKH荷载图式代替了中-活载图式,其与ZK荷载图式存在明显差异,但两者作用下的无缝线路纵向力差异鲜有研究。建立有砟轨道单线简支梁线桥模型,对比分析了ZK,ZKH荷载图式作用下的无缝线路纵向力,研究了荷载图式变化对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影响,并对建议的墩顶线刚度限值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ZK荷载图式作用下的无缝线路纵向力明显小于ZKH荷载图式,不同荷载图式引起的无缝线路纵向力差别受桥梁跨度影响不大,荷载图式作用下的无缝线路纵向力与图式竖向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设计活载较大的线路对应的墩顶纵向线刚度限值也越大。

    2020年02期 v.60;No.55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梁加速度响应的长期监测与分析

    惠汝海;陈斌;

    针对现有规范对铁路桥梁的振动加速度限值不适用于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长期监测得到的桥梁结构响应数据,研究列车过桥工况下主梁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变化规律,并与车速、轴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列车过桥工况下,主梁加速度峰值集中在固定的变化区间,且服从正态分布;桥梁振动加速度峰值与车速不存在线性相关性,与列车轴重存在线性相关性;动应变响应有叠加交汇工况下,加速度峰值约为单一列车过桥工况的1.4倍;现有运营条件下,大胜关桥梁振动加速度响应正常,能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2020年02期 v.60;No.552 14-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无砟轨道线路临时架空装置现场应用与测试

    左照坤;赵欣欣;程晓毛;鞠晓臣;

    无砟轨道线路临时架空技术是在轨道病害修复过程中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结合一高速铁路车站无砟轨道沉降整治工程,研发了适用于无砟轨道线路的临时架空装置。该装置以钢垫梁作为架空主体,可采用1片钢垫梁替换1块轨道板架设临时线路,也可采用多片钢垫梁替换连续多块轨道板,构成多跨连续的架空结构。架空装置施工便捷,稳定性好,安全可靠。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列车通过临时线路时的脱轨系数、减载率、轮轴横向力以及钢垫梁的跨中竖向、横向挠度等指标均小于相应限值。该装置所架设的临时线路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列车以速度45 km/h通行的要求。

    2020年02期 v.60;No.55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沪通长江大桥主塔2700 t·m附壁塔吊设计与施工

    彭学理;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公铁两用双主塔钢桁梁斜拉桥,主塔总高度为330 m,采用C60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柱横梁以上为倒Y形。为满足斜拉索索盘上桥、上塔柱区域重型钢锚梁高精度吊装等需求,在中塔柱处采用2 700 t·m自升式塔吊+托架+附墙结构的附壁式设计,托架结构由钢靴、压杆、压杆附墙、压杆联结系、支撑框组成。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析了塔吊与主塔的共振影响;通过张拉精轧螺纹筋、槽口灌浆保证钢靴处有效传力,灌注微膨胀混凝土保证压杆处刚度及稳定性;通过空载、静载和动载试验以及信息化监控确保施工期间整体结构安全。附壁塔吊相比于传统落地式塔吊,既可充分发挥吊重能力,又能显著减少标准节用量及安装工期。

    2020年02期 v.60;No.55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铁路简支箱梁受损桥面板补强方案计算分析

    葛凯;陈胜利;马宏亮;杨心怡;辛荣亮;

    对桥面板受损的24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制订顶板底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横梁的补强方案,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完好箱梁和补强箱梁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线ZK特殊荷载作用下,考虑受损箱梁混凝土桥面板修补区域和补强区域的刚度折减后,补强箱梁桥面板的挠度与完好箱梁基本相当且分布更加均匀,补强横梁底面最大横向应力小于完好箱梁桥面板底面最大横向应力且前者沿横桥向的分布更加均匀;桥面板补强措施效果显著,受损箱梁补强后的力学性能满足运营要求。

    2020年02期 v.60;No.55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极限应力增量计算方法研究

    史天亮;邬晓光;

    针对现有体外索极限应力增量规范公式在连续刚构桥梁加固计算时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建立等截面与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规范不合理部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修正方法。通过对比规范公式修正前后与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体外索加固连续刚构桥梁的极限应力增量。

    2020年02期 v.60;No.55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行波效应下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规律分析

    龚婉婷;杨华平;黎璟;钱永久;

    采用SAP2000建立了基于大质量法的动力分析模型,选取了4条NGA-West2数据库中与实际工程场地条件类似的地震波通过调幅后作为输入地震动,研究了行波效应对大跨度铁路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铁路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在非一致激励下交界墩伸缩缝位移和主拱拱脚及主拱L/4处弯矩随相位差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且变化周期与结构1阶纵向自振周期基本一致,在相位差为结构1阶纵向自振周期的2n倍(n为整数)时结构响应处于峰值,在(2n+1)/2时结构响应处于谷值;跨中伸缩缝位移、拱顶轴力在非一致激励下分别为一致激励下的50~150倍,100~300倍;由于行波效应加剧了结构地震响应,在进行大跨度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抗震设计时应考虑行波效应对结构关键部位的影响。

    2020年02期 v.60;No.55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杭瑞高速公路洞庭湖大桥主桥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曾满良;王甜;孙秀贵;张晋瑞;

    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洞庭湖大桥主桥为(1 480.0+453.6)m的双塔公路悬索桥,加劲梁采用钢桁梁结构,2片主桁横向间距35.4 m;主桁采用带竖杆的华伦式桁架,桁高9.0 m,节间长度8.4 m。钢桁梁上层桥面与主桁上弦杆结合(板桁结合),桥面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Super Toughness Concrete,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对主桥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央扣对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桁高对悬索桥加劲梁刚度的影响,并在设计中提出了轻型组合桥面板桁结合型加劲梁结构体系,在施工中提出了悬索桥钢桁加劲梁多节段窗口刚接法架设技术。

    2020年02期 v.60;No.55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桥墩及桩基形式对墩底平转施工转盘设计的影响

    秦寰宇;

    以新建福厦(福州—厦门)高速铁路17 500 t转体刚构为背景,采用实体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桥墩类型及桩基布置对墩底平转转体中转盘受力的影响,并对桥墩及桩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实体墩对上转盘受力最有利,其次是空心墩,最不利的是双薄壁墩;增加墩底实体段能够有效降低空心墩、双薄壁墩上转盘的主拉应力;随着墩底实体段高度的增加,主拉应力降低的幅度逐渐变小;球铰正下方有桩基时对下转盘底部受力更加有利;距离球铰中心越远,桩基受力越小,适当增加中桩桩径,可使各桩基应力状态更加均衡。

    2020年02期 v.60;No.552 45-4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京张高速铁路连续梁0~#段吊装施工技术

    李忠臣;

    依托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延庆下行联络线跨大浮坨村烽火台特大桥主跨连续梁0#段工程施工,详细地介绍了连续梁0#段预制完成后吊装就位的施工技术,并制定了安装过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采用该技术,连续梁0#段和桥梁主墩可同时施工,不仅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期,而且在北方寒冷地区高空中无法实现冬施措施的项目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通过新建京张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连续梁工程的快速施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2020年02期 v.60;No.55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铁路桥限高防护架可行性研究

    尹京;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质量轻等特点。根据既有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分类,提出采用玻璃纤维与聚氨酯拉挤成型工艺加工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方案,基于复合材料实际参数,设计横梁结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破坏荷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结构自重较原钢管或钢管混凝土方案轻,掉落时对车辆驾驶室中人员的威胁降低,可充分发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抗拉性能和轻质化的特点。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材料具有可行性。

    2020年02期 v.60;No.55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隧道与地下工程

  • 高速铁路隧道仰拱隆起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魏强;汪旵生;

    近年来仰拱隆起病害时有发生,影响隧道的运营和行车安全。本文结合地质情况,对云贵高原上一高速铁路隧道在运营期内出现仰拱变形隆起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引起轨道抬升的主要因素是高地应力作用及隧底围岩在地下水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日益软弱。采取拆除隧道仰拱并加深1.5 m重构的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用MIDAS GTS/NX对原设计及整治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仰拱加厚加深方案可使隧道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应力等减小,符合要求。制定了施工过程中不同工况下隧道及轨道监测方案,确保施工期间运营安全。

    2020年02期 v.60;No.55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纵向风对高海拔铁路隧道火灾烟气时空分布的影响

    马召辉;韩自力;马伟斌;王志伟;罗鹏;赵鹏;

    目前对高海拔铁路隧道火灾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对海拔500,3 000 m铁路隧道内的火灾烟气蔓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高海拔环境低温、低压、低氧等显著特征及纵向风速对隧道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火灾计算条件下海拔3 000 m时隧道内的最高温度比低海拔时低24.8%,CO浓度增大30%~50%;海拔3 000 m时随着纵向风速增加,拱顶最高温度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62.5%,且最高温度点向下游偏离火源区边缘上方;火源上游温度减小且升温范围逐渐减小,纵向风对上游烟气的"稀释""阻拦"作用强于下游。

    2020年02期 v.60;No.55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高地应力缓倾软硬互层岩体中隧道底鼓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陈洋宏;万晓燕;刘志强;

    当隧道穿越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高地应力区,特别是隧底下伏缓倾软硬互层岩体时,易发生隧道底鼓变形。选用侧压力系数、岩层倾角、围岩厚度、围岩弹性模量、隧道埋深5种影响因素,通过FLAC 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单一影响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对隧道底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影响因素下,隧道底鼓量随侧压力系数和围岩厚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围岩倾角和围岩弹性模量增加而减小,随隧道埋深增加而增大;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各因素对隧道底鼓的影响显著性排序依次为隧道埋深>侧压力系数>硬质岩弹性模量>岩层倾角>硬质岩岩层厚度。

    2020年02期 v.60;No.55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 浅埋隧道盾构掘进地层挤出破坏形态与临界压力上限有限元分析

    王利莹;

    采用上限有限元方法分析地层参数(土体重度,内摩擦角,黏聚力)、隧道埋深与直径、土体剪胀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浅埋隧道盾构掘进地层挤出破坏模式与临界压力。研究表明:临界压力系数随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且重度比越大临界压力系数增大得越明显;临界压力系数随重度比和埋深比的变化基本呈线性增长;内摩擦角较大时,耗散能密度呈斜向条带状分布,地层向上隆起破坏范围较大;重度比较大时,耗散能密度呈更窄更集中的斜向条带状分布,至地表有所发散;埋深比越大,剪切带起始位置越靠下,并在隧道斜上方弯曲程度越大;地层挤出破坏区域主要出现在隧道正上方,地表鼔出近似呈倒置锅底状,隧道正上方至地表一定范围内地层整体向上运动,斜向上方向变形最大。

    2020年02期 v.60;No.552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北京地铁16号线区间隧道下穿4号线施工变形模拟分析与控制

    魏英华;

    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下穿4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研究城市地铁隧道中新旧地铁间的穿越施工的相互影响,并对既有地铁变形进行了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变化规律一致;隧道穿越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沉降最大值发生在新建隧道的正上方,既有隧道最终累计沉降曲线呈W形;既有区间隧道结构内力变化较小,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既有区间隧道上下行结构最大累计水平位移变化量分别为0.35,0.39 mm,水平位移均未达到预警值。根据隧道变形的安全性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施工防控措施,为类似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提供借鉴。

    2020年02期 v.60;No.552 75-7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 扬州明挖隧道施工与邻近高速铁路的相互影响

    潘必胜;谢远方;

    扬州市江平东路三期工程新建双塘路隧道长距离邻近既有高速铁路施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并对隧道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变形主要是沉降,水平变形小;既有高速铁路路堤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57,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1.25;隧道基坑围护桩变形、基坑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隧道邻近既有高速铁路施工安全性可得到保障。

    2020年02期 v.60;No.55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铁路路基地质雷达检测数据智能里程校正方法

    杜翠;

    针对铁路路基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检测数据里程校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里程校正方法。以GPR原始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构建特征向量和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实现桥梁的智能识别;再根据桥梁里程进行回归计算,得到GPR检测数据的实际里程。采用京九线路基检测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铁路路基GPR检测数据智能里程校正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里程校正误差约2 m,满足铁路路基检测工程的实际需求。

    2020年02期 v.60;No.55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考虑群桩效应的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比计算公式

    朱彦博;陈树培;石秀峰;唐亮;董亮;凌贤长;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加筋碎石桩群桩性能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试验从复合地基沉降和加筋体应变2方面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计算分析不同因素对地基与桩顶沉降的影响。通过单桩与群桩沉降间的关系构建了考虑群桩效应的地基沉降比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存在明显群桩效应,在加固区桩间距对群桩性能的影响显著,但对桩端土体影响不大;不同桩土模量比下中心桩桩顶沉降随荷载的变化趋势一致;同一上部荷载下加筋碎石桩能有效减少地基沉降,但当加筋体刚度大于500 kN/m时增加加筋体刚度不能有效减少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桩间距与桩径比在2~4内变化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随着桩土模量比的增加呈抛物线形下降,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变化范围约在0.6~2.0,且桩间距与桩径比越小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变化幅度越大;桩间距与桩径比在5~6内变化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几乎没有变化。

    2020年02期 v.60;No.55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宝兰客运专线路基刚柔性组合桩地基处理技术

    张然;

    依托宝兰客运专线路基的地基处理工程,研究深厚层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对刚柔性组合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地基处理设计中工后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柔性短桩长度宜控制在5~10 m;当路基荷载超过200 kPa(路基填高超过8 m)时,应适当增加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值,以提高刚性桩荷载分担比,充分发挥长桩的作用。宝兰客运专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刚柔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段路基状况良好,列车运行平稳。

    2020年02期 v.60;No.55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加固膨胀土边坡的单排抗滑桩受力性能分析

    杜兆萌;肖世国;

    根据边坡浅表层的膨胀力随深度变化模型,将膨胀力引入到抗滑桩受力分析及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4类经典的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并考虑桩间局部土体对抗滑桩的摩阻作用,给出膨胀土边坡抗滑桩的剪力计算方法—在给定设计安全系数下以桩身剪力取得最大值为条件迭代计算,得到了是否考虑抗滑桩桩间土体摩擦作用的桩身剪力上、下边界值的解,以及在给定安全系数下的加桩边坡潜在最危险滑面位置的圆弧型滑面搜索算法。对云桂铁路一工点膨胀土路堑边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膨胀力时桩身剪力较不考虑膨胀力时显著增大,膨胀力越大剪力也越大;若不考虑膨胀力剪力约降低80%~90%,偏于不安全;通过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和Spencer法分析得到的抗滑桩剪力结果较为接近,而Fellenius法的计算结果则大于前三者,最大偏差约20%。

    2020年02期 v.60;No.552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蒙华铁路荆门李家湾跨焦柳线特大桥无缝线路设计方案研究

    刘亚航;冯杜炀;任树文;丁静波;

    重载铁路轴重大、运量高,且大多从山区通过,曲线半径严重受限,这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强度及稳定性非常不利。本文结合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荆门李家湾跨焦柳线特大桥,在减少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的前提下,建立梁-轨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钢轨和墩台附加纵向力以及断缝值比选3种扣件铺设方案,得出采用零阻力扣件方案既可降低梁轨相互作用,又能保证线路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020年02期 v.60;No.55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静态长弦测量矢距差法数学模型推导及特性分析

    赵文博;杨飞;李国龙;尤明熙;张煜;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从德国引进的矢距差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管理,并在实际应用中对测量方法进行了简化。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分析矢距差法及简化矢距差法的检测原理和特性。矢距差法测量结果受测弦起算点的影响,且传递函数与起算点位置及轨道不平顺波长有关;简化矢距差法测量结果只受轨道不平顺波长的影响,计算可控性优于矢距差法;当路基出现较大局部不均匀变形时,矢距差法和简化矢距差法在评判结果上相差很大,不宜用简化矢距差法;对比检测原理与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与车体加速度响应匹配性较差,在目前的验收管理限值下并不适用于直接对运营期高速铁路长波不平顺进行评价。

    2020年02期 v.60;No.552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基于空间状态辨识理论的高速铁路车体垂向加速度预测模型

    杨怀志;牛留斌;谷永磊;杨飞;

    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车辆振动的主要激励源。深入分析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关联关系动态,掌握轨道结构传递特性,对科学评价车辆、轨道的服役状态及精准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辨识理论,以我国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载检测系统在一高速铁路上的实测轨道不平顺及车体垂向加速度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平均周期图谱法计算检测数据功率谱密度及其相干函数,用状态空间方法构建长波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之间的传递模型,并用关联模型传递函数及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车体垂向加速度与相应实测数据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利用合理阶数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够有效辨识长波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之间的传递关系。

    2020年02期 v.60;No.552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粉化整治技术

    靳昊;潘龙江;易忠来;杨春枝;李化建;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粉化病害已威胁到列车行车安全,须及时整治。本文阐明了严寒地区底座板混凝土粉化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抗冻性不足、无砟轨道结构排水不畅及冻融温度过低。根据底座板混凝土粉化的程度,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治技术,包括方法、材料和工艺。经对哈大客运专线60 m长底座板混凝土严重粉化试验段整治发现,填充防护层对底座板防护效果良好,其与底座板形成的叠层修复结构状态稳定。

    2020年02期 v.60;No.552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决策方法

    秦宪国;

    基于轨道不平顺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设计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决策方法。为说明该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相应的捣固作业维修数据进行实例研究,并与神朔铁路传统的捣固作业决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决策方法的捣固作业策略对神朔铁路捣固作业量和捣固成本的降低效果显著,能改进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2020年02期 v.60;No.552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捣固车前端轨道偏差自动测量技术研究

    徐济松;张世红;高春雷;何国华;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临时维修作业捣固车的前端轨道偏差自动测量技术方案,测量系统采用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原理,结合智能化、集成化测控技术,搭载于捣固车上同步进出作业区间。利用测量系统在捣固车作业前后对施工区段进行轨道几何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指导捣固车精细化作业的同时,保证捣固与测量同步,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存在的人工上道频繁、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选取试验线进行快速且多次测量,自动计算获取轨向、高低、轨距、超高、高程等轨道几何参数,且各参数重复性偏差均达到指标要求。

    2020年02期 v.60;No.552 124-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普速铁路钢轨服役状态评估方法及应用效果

    田常海;张金;俞喆;林云蕾;张训全;梁旭;

    通过分析国内外换轨周期模式,提出了普速铁路在役钢轨服役状态评估方法和参数,建立了跟踪分析试验段。运用试验段数据统计分析了自上道以来的钢轨伤损与累计通过总质量的关系并掌握了钢轨打磨和使用情况。应用所提出的钢轨服役状态评估方法和参数将试验段原定换轨周期由累计通过总质量7亿t延长到累计通过总质量近10亿t,并分析了换轨周期延长后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提供了分析方法和范例。

    2020年02期 v.60;No.552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动态综合测试期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高架区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原因分析

    田桂艳;程永谊;

    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展动态综合测试发现,列车运行至高架部分区段出现异常晃动现象,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超过标准限值。通过分析确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异常是导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对该区间轨道进行精调整治后,列车运行平稳性复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本文阐述了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问题发现、分析、整治、复测的过程,同时验证了地铁新线初期运营前开展动态综合测试的有效性。

    2020年02期 v.60;No.552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高速铁路弹条疲劳对其扣压力的影响

    黄新杰;伍曾;张景坤;

    高速铁路弹条长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疲劳,弹条的疲劳将对其扣压力产生影响。本文以WJ-7型扣件弹条为例,首先对弹条进行静力试验分析,运用应变电测法测量出弹条在不同的安装预紧力作用下其危险部位的等效应力大小,得出弹条较为合理的安装预紧力为25 kN;然后使用疲劳试验机对弹条施加3种循环荷载分析其扣压力的损失,并根据疲劳试验结果给出了不同循环荷载作用下弹条扣压力与弹条中圈位移间的关系式。

    2020年02期 v.60;No.552 134-13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宽频型迷宫式约束阻尼钢轨降噪特性试验研究

    张校铭;周海洋;姚光磊;刘东娅;尹学军;赵才友;

    介绍了宽频型迷宫式约束阻尼钢轨的降噪原理,通过现场测试阻尼装置安装前后列车通过高架桥曲线段时车厢内、司机室、高架桥噪声数据,经过A计权声压级处理得出不同测点的降噪效果,以确定高架线路段阻尼钢轨的控制频带范围。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车厢内和司机室噪声,8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500~3 150 Hz频带内有效降噪5.0~7.7 dB(A);对于高架桥环境辐射噪声,2 0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7.5 m处平均降噪8.4 dB(A),30 m处平均降噪5.2 dB(A)。

    2020年02期 v.60;No.552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套轨技术在非洲米轨改造工程中的运用

    周榕生;

    非洲铁路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既有米轨铁路逐步升级改造为标准轨距铁路的需求日益迫切。套轨铁路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铁路,既能实现不同轨距列车共线运营功能,满足不断增长客货运输需求,又能节约土地和建设资金,减少环境污染。在既有米轨铁路不中断运营情况下,进行标准轨-米轨套轨形式的铁路改造也是非洲铁路在过渡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其中涉及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进行论述。

    2020年02期 v.60;No.552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工程材料及其他

  • 基于球形度比的精品机制砂粒形特征研究

    靳月清;刘巍;杨希涛;

    机制砂颗粒粒形特征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球形度比"的概念,对精品机制砂的粒形控制指标特征进行了评价。精品机制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除尘设备和整形设备。精品机制砂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粒形良好、有效控制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等。精品机制砂的粒形宜采用球形度比0.8及球形度比0.7两个指标同时控制,1类砂和2类砂均可用于混凝土,3类砂仅用于砂浆。结果表明:采用球形度比来表征精品机制砂的粒形特征是比较合理的,健全了精品机制砂的技术评价体系和检测方法,为推广精品机制砂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2020年02期 v.60;No.552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铁路沿线太阳能电池板及支架立柱的抗风性能

    苏益;李志国;李佳辉;李明水;游艺;

    以西成(西安—成都)高速铁路沿线立柱式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立柱的布设为背景,通过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研究其抗风性能。为避免结构共振,须获得高速列车脉动风压的振动特性,通过刚性模型测力试验获取了结构最不利风偏角,试验结果可作为调整结构布设方向的依据。铁路沿线结构抗风设计须考虑自然风荷载和列车脉动风荷载的综合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验算铁路沿线结构抗风安全性的方法:基于数值计算得到结构受列车风荷载作用下的极限风压,以此反算结构所受极限风荷载,并利用风洞试验及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应力。

    2020年02期 v.60;No.552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