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宪海;蒋金洲;
以温福线飞云江特大桥为例,通过计算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曲线地段长大连续梁桥无缝线路的三大类7个方案,其中包括2个应急预案。经方案比选后,采用超小阻力扣件系统的方案使高速铁路曲线地段长大连续梁桥无需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无缝线路能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的运营要求。
2011年04期 No.44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陈建兵;胡洋;万水;
以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跳车激励法对其进行了振动特性试验,根据桥梁结构的时域波形,频谱图和功率谱图,得出了其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等振动参数。利用有限元理论对结构整体进行动力特性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前20阶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对比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实测自振频率、振型和计算值吻合较好。
2011年04期 No.44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欧阳章智;王东权;于广云;岳娜;
本文首次提出箱体顶板和侧板为空心板的箱型结构框架桥。为了获得其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立两种不同形式的框架桥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桥体结构和土体竖向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研究,获得了桥体结构和周围土体的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及位置,从理论上验证了空心型箱型框架桥结构方案可行性,为空心型框架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李红英;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沙湾水道特大桥跨骝岗涌水道(76+160+76)m的连续梁拱钢管拱肋的矮支架拼装、竖向转体合龙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拱肋拼装用钢管支架、竖转体系中贝雷索塔、扣索及锚点、锚碇及背索的设计,并介绍了钢管拱肋的拼装、竖转架设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施工工艺。
2011年04期 No.44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张戎令;王起才;马丽娜;姜新华;
桥梁悬臂挂篮施工高程控制不仅直接影响到桥梁是否能顺利合龙,而且影响到最终成桥线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以一具体悬臂施工为背景,阐述了0号块立模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并深入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1年04期 No.446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郭春华;任伟平;
各种连接细节处不断出现的疲劳开裂是桥梁钢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对焊接钢桥疲劳破坏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钢桥所面临的疲劳问题现状,对十类典型结构细节的疲劳破坏机理及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较大初始缺陷和小间隙处面外变形是导致实桥焊接细节发生疲劳破坏的两类最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焊接钢桥疲劳破坏的对策。
2011年04期 No.44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陈天艳;
利用HD200贝雷梁和DF150—Ⅲ型架桥机横梁组拼的龙门吊,安全、方便、快捷地实现了跨京哈双线电气化铁路立交桥钢箱梁吊装成功。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龙门吊的走行梁、横梁、天车的构造和技术条件,并阐述了架梁施工要点。
2011年04期 No.44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张勇;杨富民;
桥梁铺架质量是保证梁体受力均匀的重要环节。国内梁体架设已逐步采用测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点,在支承垫石与支座底面之间采用自流平砂浆材料灌入填实后再落梁就位的施工工艺。本文结合高速铁路工程,对影响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研制出施工性能好,早期强度高,2 h抗压强度>20 MPa,24 h抗折强度>10 MPa,无锈蚀、微膨胀、不泌水、耐久性能好、自流平、自密实,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TK-Z系列支座灌浆材料。
2011年04期 No.44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荆果;王平;
为了进一步研究桥上无缝道岔,通过计算,分析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在连续梁桥上对钢轨、道岔、墩台等结构部件受力及变形的影响。本文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上无缝道岔的岔—桥—墩纵向相互作用一体化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研究结果是:随着连续梁桥桥墩刚度的增大,基本轨伸缩附加力减小,连续梁桥墩的纵向力增大;增大连续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对铺设于其上的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是有利的。
2011年04期 No.44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陈春华;
结合新建铁路滹沱河特大桥跨京广线(80+128+80)m连续箱梁转体施工中预先完成的2个转体T构,分别用25 min和28 min,在一个天窗时间内圆满实现对接。本文对桥梁平转体系的构成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1年04期 No.44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贾建平;
本文结合大跨度钢箱拱桥转体、施工,详细分析了钢箱拱桥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内力及线形控制情况,利用实测结果与模拟数据的比较,指导施工,最终很好地保证了该桥的顺利合龙,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2011年04期 No.44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 马少雄;刘超群;符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关键是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以达到控制混凝土开裂的目的。本文以新建铁路西平线XPS-1标段田家窑二号大桥承台为例,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措施,为其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温度控制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陶茂杏;张勇;
本文在木桩基础采用微型桩加固失效后,对引起木桩基础病害的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提出采用微型钢管桩对原木桩基础进行托换的加固方案,给出详细的施工工艺。加固后的检测结果表明,微型钢管桩对提高桥墩基础刚度、减小桥墩振幅效果明显。
2011年04期 No.44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吴晓红;常淑清;
新建铁路CRTSⅡ型板梁梁面两防护墙之间8.8 m范围内喷涂聚脲作为桥梁梁面防水。聚脲是一种A、B双组份、无溶剂、快速固化的弹性防水材料,施工难度高,如此大规模大面积使用尚属首次。本文重点介绍了喷涂聚脲施工技术,为以后在高速铁路桥梁大面积推广聚脲防水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
2011年04期 No.44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王博;张保圆;
西安地铁二号线好又多人行天桥桩基托换工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托换梁的手段对桥梁桩基进行托换。本文介绍了主动托换技术的设计﹑施工工艺及监测,阐述了桩基托换技术的控制要点和应急处理措施,为此类施工提供参考。
2011年04期 No.44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陈锋;蔡德钩;韩自力;张千里;
路堤填方作用下涵洞竖向压力与路堤填土高度和涵洞宽度之比H/D有直接关系。针对涵顶路基填方作用于上埋式刚性涵洞的土压力问题,在两个不同填土高度(5 m、3 m)的涵洞顶和过渡段路基内埋设土压力传感器,测试分析涵洞和过渡段路基的竖向压力在填筑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本工点试验结果表明,涵洞竖向土压力系数K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存在先增大再略有减小至稳定的过程,且填土完成后的设计K值与实测K值之比达到1.16。
2011年04期 No.44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李伟;孙立光;
杭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沿线需穿越较多建筑物,为保证地铁盾构能安全顺利地穿过这些已有的建筑物,选取其中3幢建筑物进行静力水准监测,总结分析建筑物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2011年04期 No.44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韩冬;苏三庆;郑选荣;温静;张海;
在我国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的研究中,Peck法和随机介质理论法应用比较广泛。由于随机介质理论法应用经验相对较少,其相应的主要影响参数的取值方法也不是很成熟,通过对Peck法和随机介质理论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得到Peck法可以看作是随机介质理论法在应用于埋深较大、开挖断面较小的隧道的一个近似,并给出了随机介质理论法主要影响角的确定方法,大大加强了随机介质理论法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研究方面的实用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证明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1年04期 No.44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代维达;
石太客专太行山南梁隧道从一条双线隧道(线间距4.6 m)过渡为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35 m),它是由大拱段、连拱段和小净距隧道组成,为典型客运专线标准断面分岔隧道工程。为研究此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采用FLAC3D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分析软件,对此单双线过渡段分岔隧道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二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分岔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和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论有:连拱段中墙上部的岩体要重点支护,特别是中隔墙上部和底部以及上部要加强配筋;左洞开挖关键控制步序是开始的两个进尺,对衔接处影响右洞开挖极限长度为8 m,对衔接处影响左洞开挖极限长度为12 m;隧道两侧边墙位移不对称,右洞位移为施工过程中监测重点。为推荐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及关键控制施工步骤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张远荣;肖文海;尤庆忠;
运用FLAC3D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程序,对盾构通过深圳地铁2号线富水砂层地段产生的地表沉降与孔压变化,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施工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观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
2011年04期 No.44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石满刚;
进洞施工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之一,控制不当容易引发山体滑动或坍塌现象,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广州绕城公路东段龙头山隧道断面尺寸大,右线进口段岩层破碎且存在显著偏压现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地表注浆、超长大管棚和CRD开挖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技术,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成功进洞,确保了工程质量。
2011年04期 No.44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邓祥辉;
西南高山地区由于雨水充沛,导致隧道衬砌承受较大的外水压力,并且隧道一般埋深较大,为探讨在外水压力作用下山岭深埋隧道变形情况,以雅砻江两河口电站1#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外水压力的作用下,隧道衬砌变形比不考虑外水压力明显增大。同时,通过与典型断面三个实测点变形值的对比,可以发现,考虑外水压力的作用变形值与实测情况较相符。
2011年04期 No.44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周亚宇;
合武铁路是我国首批开通的时速250 km的客运专线之一。获得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相关测试试验数据,对于我国高速铁路设计中隧道断面参数和辅助坑道的设计参数合理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合武铁路联调联试期间,对列车通过合武铁路湖北段隧道时进行了空气动力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设计能够满足舒适度要求。
2011年04期 No.446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刘杰;廖春木;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张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进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多点激发和多点接收的三维空间反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取足够的空间波场信息,提高小断层、小构造和岩溶的探测能力,取得良好的预报效果,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1年04期 No.44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盛智平;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风力强劲,且出现大风的频率高,风害极为严重。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轮,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的核心区研究防风明洞方案,本文从结构形状、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防风明洞结构进行了研究。
2011年04期 No.44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李辉;杨罗沙;李征;朱江伟;炊鹏飞;
基坑支护结构具有空间效应,在既定支护方案下,适宜的开挖方式至关重要。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支护结构、周围地表以及坑底隆起的位移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同时对比分析了标准段采用分层开挖方式引起的基坑位移,其位移值大于台阶式开挖,表明后者合理控制了基坑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能有效减小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位移。
2011年04期 No.44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肖霞林;
介绍了成绵乐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评估方法,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的非等时距性,建立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DK171+550至DK171+643段的典型断面的路基沉降进行实例预测,分析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的预测效果。
2011年04期 No.44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杨庆刚;高春宁;
通过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进行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对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单桩荷载传递规律,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特征,桩-土应力比等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1年04期 No.44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言志信;曹小红;张刘平;张海东;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固土植物根的力学性质、根土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特点,建立了植物护坡中根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植物根系对整个坡体抗剪强度增加值的计算式。为工程中评价根对坡体抗剪强度提高幅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2011年04期 No.44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涂鹏飞;岑仲阳;余和元;
在研究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背景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马家沟滑坡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类活动、降雨等因素是引起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本文采用剩余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评价了马家沟滑坡在6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为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戴林发宝;王广地;高波;张波;
通过FLAC3D软件对列车荷载引发的盾构隧道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盾构管片以及地层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列列车经过左侧隧道时,竖向位移分布呈不对称状态,两列列车交会经过时,位移等值线基本呈对称分布,地表位移峰值出现在两隧道轴线附近;地下水对振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2011年04期 No.44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宋修广;刘相宜;庄培芝;张宏博;
强夯加固机理复杂,设计参数仍须依靠试验或经验来确定,缺乏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试夯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夯击次数、有效加固深度及夯后地基承载力等控制指标,为场地试夯得到的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直接确定强夯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张先军;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软弱地基处理中,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工程施工,对长螺旋泵压CFG桩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CFG桩现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质量监控的重点和检测方法及频次,为同类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2011年04期 No.44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马春生;谷永磊;
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时为提高生产效率,要求16 h左右混凝土强度达到48 MPa以上。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材料中超细水泥和特殊掺合料的影响,以满足早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为目标,提出了以采用非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为提高早期强度的主要手段,由硅酸盐水泥、普通的粉煤灰和矿粉作为掺合料、普通的集料构成的Ⅱ型轨道板材料体系。研究了该材料体系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控制水胶比和用水量两种措施,提高早期强度,并对配合比提出了指导意见。讨论了覆盖养护对混凝土材料开裂的影响,提出了模板内及毛坯板存放时应采取的的养护办法。
2011年04期 No.44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孙成龙;高亮;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主要减振措施之一。在北京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东四站区间,测试运营地铁在浮置板轨道地段和普通整体道床地段的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并进行时域和1/3倍频程频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隧道正上方减振效果最好,在两侧,随着距离的增大减振效果逐步变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10 Hz以内的振动成分没有作用,地面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布在10~20 Hz,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此频域范围内的减振效果最好。
2011年04期 No.446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罗国伟;李伟;
钢轨润滑以及轨顶摩擦控制是重载铁路减轻钢轨侧磨以及伤损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外股钢轨轨距角处的润滑,有利于减小轮轨磨耗,与此同时,减小了机车的蠕滑导向力矩,从而增大了导向轮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亦呈现增大趋势;曲线内轨轨顶摩擦系数适当减小对减小轮轨横向力起到积极作用。轮轨纵向蠕滑系数的增大,可明显提高轮对导向力矩,有利于轮对趋于径向位置,并减小横向力和轮对冲角,使得机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2011年04期 No.446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罗慧刚;
随着运能的增加,朔黄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出现明显的磨耗、掉块、压溃等伤损。为延长曲线钢轨使用寿命,朔黄铁路原平管内设置了钢轨打磨试验段,通过分析钢轨疲劳伤损发展规律,分析了各因素对钢轨表面疲劳伤损的影响。通过试验段钢轨初期打磨效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钢轨打磨周期以及打磨断面对钢轨伤损的作用。
2011年04期 No.446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王兴中;
为探索营业线和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将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引入营业线施工,归纳了营业线施工的共有风险,以隧道工程为例,对营业线施工各作业项目进行了风险辨识与分析;根据是否影响营业线路稳定性和施工大型机具倾倒是否侵限两大因素,对营业线施工风险进行了划分,引入施工安全影响因素与施工距离相结合的矩阵评价方法,给出对营业线施工进行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
2011年04期 No.446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赵伟英;崔燕;徐光旗;
在铁路运营过程中,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电绝缘性能失效判定一直困扰着工务和电务部门,本文根据部标规定的技术要求,结合线路上绝缘失效的实例,介绍如何判定绝缘失效以及处理措施,对判定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的电绝缘性能失效标准提出建议。
2011年04期 No.446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张霖;
本文介绍了铁路新建采石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依据环境特点采取的相应环保措施,说明环保项目投入与生产成本的关系,对类似采石场建设、经营和正常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2011年04期 No.446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乔连军;
三维定位系统用来观测轨面高程(高低)、横距(线路方向)和纵距(钢轨纵向位移)位置的变化,通过分析测量点数值变化,及时发现线路三维变化情况。本文介绍了三维精确定位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在既有提速线路上用于线路的精确养护维修,适用性较好。
2011年04期 No.446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王化光;尹紫红;
结合某特种设备科研基地建立超短基线的需要,介绍超短基线方向测量的方法,包括方向基准的获取、GPS基线与超短基线的联测、超短基线方向精度的控制等。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测数据都证明了本超短基线方向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2011年04期 No.44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程华山;
结合石武客运专线驻马店轨道板厂工程实例,对CRTSⅡ型轨道板打磨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根据打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打磨精度提出处理措施。
2011年04期 No.446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马良民;张海龙;
郑西高速铁路采用YHG-05型移动式焊轨车进行焊接,文章介绍了现场闪光焊接施工焊接参数调试,施工工艺及关键工序作业要求,并针对郑西高速铁路具体情况,创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钢轨焊接并拉伸锁定的施工方法。
2011年04期 No.446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傅一帆;罗雁云;
本文应用刚柔多体混合建模理论,建立道岔区车辆和钢轨动态空间仿真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道岔区尖轨和心轨部位轨道的几何不平顺,考虑了由于道岔区钢轨断面分布不均匀、道岔结构特征产生的结构不均匀以及轨枕长度的变化、轨下基础弹性分布等参数变化引起的轨道竖向刚度不均匀,研究了这种轨道竖向刚度不均匀和几何不平顺对列车不同速度下的轨道结构系统动态刚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速度下对列车通过道岔时车辆的振动响应、轮轨作用力和道岔区轨道结构各部分振动的影响,并分析竖向刚度不均匀对列车运行通过道岔区平稳性变化的影响规律,为研究道岔区轨道结构刚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No.446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陈学嘉;陈梦成;黄诚;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往复荷载下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全过程进行了计算,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往复荷载下混凝土的刚度和强度退化,同时考虑了钢材的包兴格效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件名义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空心率等对该类构件荷载—位移滞回骨架曲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2011年04期 No.446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王志亮;杨文敬;吴立朋;
利用楔形剪切仪对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0,1.5%和3.0%,边长为7.0 cm的立方体试块开展了压剪破坏试验,并从宏观和细微观上对它们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抗剪和止裂功效。同时,根据试件的破坏形态,采用了混凝土"双剪强度理论"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超短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压剪破坏准则,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此外,还探讨了混凝土强度指标与纤维体积含量间的关系。
2011年04期 No.446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贾向春;罗朝廷;郑朝保;
本文针对目前TK500型湿喷机气料混合仓积料,影响料流形态和喷射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变料流形态和提高料流质量的气料混合仓进风分配阀优化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对原有方案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设计方案初步改善了目前所遇到的料流问题,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011年04期 No.446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伍向阳;辜小安;彭锋;
高速铁路候车厅内混响时间影响旅客收听广播系统的音质效果。为了测试某高速铁路候车厅内的混响时间,分别应用中断声源法和正弦扫频法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本文着重对该两种方法的现场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建立适用于铁路候车厅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试验过程及结果表明:候车厅内信噪比较高时,分别采用中断声源法和正弦扫频法所测量得到的混响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但当候车厅内信噪比较低时,用中断声源法难以保证测试精度,采用正弦扫频法可以达到测试目的。
2011年04期 No.446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李化建;赵国堂;谢永江;魏强;谭盐宾;
对比研究了含碳酸盐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和黏度。结果表明,碳酸盐复合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与其黏度具有负相关性,即净浆流动度越大、其黏度越小;掺量在15%~20%、颗粒D50在5~9μm时碳酸盐掺合料能够改善复合胶凝材料净浆流动性,表现为提高其净浆流动度、降低其黏度;粉煤灰、矿渣的加入能够进一步降低含碳酸盐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的黏度,提高其净浆流动度。
2011年04期 No.446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