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张玉玲;崔鑫;荣振环;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和完善,实施客货分线,即将客运流量全部转移到客运专线上,既有线集中承担货物运输已成为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胶济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线路客货分线后桥梁的疲劳损伤及寿命进行评估。在现有典型疲劳列车的基础上制定了分线后的疲劳列车,采用大型计算软件STAAD/PRO计算得到了疲劳列车的跨中弯矩历程,采用自编雨流统计程序得到弯矩谱,依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原理,进行桥梁的损伤分析及寿命评估,得到了分线后桥梁的累积损伤度、剩余寿命和寿命折减程度。
2011年02期 No.44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刘汉夫;
研究了两种桥梁阻尼特性系数的测试与分析方法,说明了各自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导出了两者的转换关系。着重讨论了频率分辨率对阻尼比系数的精度影响,通过实例提出了阻尼比系数的精度判别标准。
2011年02期 No.44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曾志斌;
以上海闵浦大桥下弦杆整体节点板与斜撑杆翼缘板之间的T形接头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埋弧自动焊、实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三种方法各焊接2组十字全熔透焊接接头,按照有关规范进行Z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钢板的Z向抗拉强度与轧制方向的抗拉强度基本相当;焊接能使钢板的Z向抗拉强度提高1%~3%;分别采用埋弧自动焊、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时,钢板的Z向断面收缩率均小于母材,且减小的幅度依次增大;在计算层状撕裂敏感性指数时,可不考虑焊接方法的影响;推荐采用埋弧自动焊或CO2气体保护焊。
2011年02期 No.44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刘春凤;
给出了中铁山桥公司制造的德国铁路钢桥的工程概况,并从连接方法、工艺流程和规范标准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与德国在铁路钢桥制造方面的差异。为以后我国承担国外铁路钢桥,尤其是德国铁路钢桥的制造提供了实践基础,可资借鉴。
2011年02期 No.44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黎顺生;
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具有刚度大、噪声小、建筑高度低等优点。武汉轨道交通40 m简支钢—混结合梁上跨既有京广铁路,与地面高差较大,采用分段吊装和拖拉就位相结合的方法架设钢梁。本文比较了三种施工方案,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案对钢梁的应力的影响;并采用改变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的方法,来分析收缩徐变对结合梁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即混凝土桥面板对主梁应力的贡献。
2011年02期 No.44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赵佃龙;方兴;白玲;
鉴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铁路桥梁上应用的增多及其疲劳裂纹的多发性,分析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成因,系统地汇总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截面、纵肋与面板连接、横肋与面板连接、纵肋与横肋交叉部位、钢桥面板现场连接形式、U型肋形式等构造细节的演变历程及各国规范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和规定。
2011年02期 No.44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张杰;
厦深铁路榕江桥主桥采用(110+2×220+110)m连续钢桁柔性拱组合结构。主桁采用整体节点,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钢桥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桥的结构设计以及新型垫层、钢桥面构造等结构的优化设计。
2011年02期 No.44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 孙太山;刘成龙;高淑照;
GM(1,1)模型用于贫数据建模问题,但是传统的GM(1,1)模型是基于等距时间序列,对于数据量少且是非等距非时间序列建模问题就成为一个难题。为了探索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非等距非时间序列的GM(1,1)模型的可行性,本文以鄂东大桥索塔监测数据处理为实例,提出非等距高差序列的GM(1,1)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精度分析。
2011年02期 No.44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蒋宗全;高金亮;唐继舜;陈双权;朱浩波;孔小青;
新建铁路跨济兖公路特大桥中的钢箱系杆拱桥,为四线跨度96 m下承式简支钢箱系杆拱桥。本文结合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环境特点,介绍钢箱拱架设过程中线形控制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架设过程,对新建铁路桥梁采用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1年02期 No.44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马中军;杜红伟;张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连续梁桥提供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损伤引起的结构局部刚度变化与竖向反力变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被建立了起来,成为新损伤识别方法的实施基础。利用两种加载工况下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到以小区间表示的损伤位置结果,进而利用检测设备的配合可确认真实损伤情形。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数值模拟算例和模型实验的验证。
2011年02期 No.44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吴建奇;郑晓;张婷婷;
桥梁检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在所有桥梁检测项目中,静载试验能够了解桥梁实际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提供直接可靠的应力应变数据。本文结合西厂沟桥梁检测的实际案例,着重分析静载试验的设计以及工况设置,为以后桥梁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提供一些参考。
2011年02期 No.44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孙聪;高日;
在桥梁转体施工中,假定摩擦系数不变,不同转体牵引力计算方法虽存在共性,但对于特殊转动支撑体系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本文将推导几种不同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转体工程牵引力的计算中。对比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归纳准确可靠并易于今后工程采纳的牵引力计算方法。
2011年02期 No.44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石杰荣;雷双龙;毛久海;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跨布置为(47+80+47)m,主梁采用单箱双室箱形截面,三向预应力体系。本文就宽幅箱梁悬臂施工控制中的挂篮变形控制、梁体剪力滞效应测试、梁体合龙顺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了桥梁施工安全。
2011年02期 No.44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刘元烈;赵鹏;任博文;
某跨越高压电气化铁路干线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其挂篮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本文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及预压试验,分别对挂篮设计状态受力的安全储备和使用时受力状态的安全储备进行了复核和检验。
2011年02期 No.44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陈咏梅;许兆军;
桥梁的施工,要求精确严谨,稍有失误就可能导致危险发生。本文以日本桥梁施工中出现的支座安装错误和拉筋安装失误等三个施工失误为案例,分析了发生失误的原因,说明了补救改造措施。
2011年02期 No.44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 毛坤海;龚宏华;
在铁路既有线框架桥顶进施工中,对高大框架桥的顶进,线路加固显得尤其重要,而线路加固中的支点设置是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讨论D24 m便梁加固线路时,便梁支点(桩基)的优化设计,既对桩基进行了稳定性检算;并且在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的桩基变形量能够较好的吻合。对今后线路加固采用D型便梁的情况下,设置便梁支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1年02期 No.44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吴晓红;常淑清;
介绍了新建铁路某特大桥岩溶非常发育地段桩基钻孔技术。施工中采取了岩溶注浆或填注细石混凝土、钢护筒跟进、片石加黏土回填等相关综合钻孔技术措施,从而使本桥钻孔施工顺利完成,保证了全桥的整体施工进度。
2011年02期 No.44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李永永;黄志义;王景春;
根据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科学、合理地建立了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黄衢南高速公路焦坞小净距隧道施工系统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吻合。
2011年02期 No.44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王博;张保圆;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十五标段穿越长安立交桥段区间隧道为依托,采取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实际工程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桥梁变形的措施。
2011年02期 No.44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张东;孟凡磊;童建军;
通过对某地铁折返线建立FLAC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CRD法、CD法、无仰拱台阶法、有仰拱台阶法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和不同的初期支护参数对地表位移、围岩应力、初期支护受力等的影响,并据此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法。
2011年02期 No.44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王朝义;
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填海区地铁盾构通过高强度基岩地质区域的施工技术,对盾构掘进过程中遇到基岩地层加固、开仓换刀、盾构掘进等处理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采用洞内、地面注浆加固,完成常压进仓进行刀具检查更换。盾构过基岩隆起区合理控制掘进参数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通过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关键参数的控制,加强了对刀具的保护,顺利通过了单轴抗压强度高达110 MPa的38.4 m基岩隆起区。
2011年02期 No.44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曾晖;杨平;胡俊;
归纳了盾构隧道端头常用的土体加固方式,并结合南京地铁岔路口站北端头盾构始发工程,提出了在特殊地层下端头的加固方式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实践表明,对特殊地层采用素钻孔灌注桩挡土+桩间旋喷止水的加固方式效果良好。
2011年02期 No.44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何燕平;周毅;杨荣山;
根据弹性地基梁板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梁—梁—板"计算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扣件刚度、树脂砂浆刚度等参数对轨道结构垂向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扣件刚度取动刚度50 kN/mm进行设计是合适的;树脂砂浆的弹性模量宜在200~300 MPa间取值。
2011年02期 No.444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徐金辉;代丰;陈嵘;
为了进一步研究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特点,通过建立"岔—桥—墩"纵向相互作用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道岔与桥梁的相对位置对钢轨、道岔、墩台等结构部件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经计算分析表明,随着道岔头部距连续梁桥左端梁缝距离的增大,基本轨伸缩附加力、伸缩位移、桥墩所受纵向力减小,翼轨末端间隔铁承受的纵向力增大;尖轨跟端限位器所承受的纵向力、尖轨与心轨相对于岔枕的纵向位移,并不随道岔头部距梁端的距离呈单向变化,只有当道岔头尾距离梁端在一定合适位置时,才能确保限位器受力、尖轨与心轨相对于岔枕的纵向位移最小。
2011年02期 No.444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曹洋;王平;赵卫华;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新建客运专线最高运行速度已达到350 km/h,道岔平面线型是影响列车过岔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不同的过岔速度选择合适的道岔线型,计算后得到设计参数,对指导道岔选型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平面参数法推导各种平面线型的计算公式,提出道岔线型设计流程,并通过实际算例比较了各种线型的应用范围及优劣性。研究表明,列车低速过岔时宜采用小号码单圆或复圆曲线道岔,高速情况下则宜采用含有缓和曲线的道岔线型;缓和曲线的加入,可以在减小圆曲线半径的基础上提高列车的侧向过岔速度,并满足平稳性要求。
2011年02期 No.44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朱洪涛;曾愈有;
轨道尺作为铁路工务常用轨道检测器具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对数字化轨道水平测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数字化轨道尺的研制提供电子和软件设计参考。系统基于定点测量原理,采用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和高分辨率A/D转换器,并运用系统迁零、温度补偿、硬件和软件滤波、可靠性设计等措施保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2011年02期 No.44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罗丽萍;柳林佳;
钢轨顶面短波不平顺对噪声、振动、安全和轮轨冲击荷载均有很大影响。为严格控制钢轨顶面短波不平顺开发了轻便、高精度的轨面短波不平顺测量装置。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测量仪的系统构成、测量原理,主要针对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测量基长的限制,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规定轨道长度的测量问题,从而采取分段测量、逐步数据拼接的方法。
2011年02期 No.44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杨建明;
为明确道砟胶在改变道床过渡段刚度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用胶量时的道床支承刚度,并对其施工方法及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枕底道砟胶的用量达到调整道床刚度的目的,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式。道砟胶的手动施工和机械施工各有所长,施工中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2011年02期 No.44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樊文优;
运输淬火长轨的列车在运输途中通过小号码道岔或进入小半径曲线时,钢轨会发生横向位移、互相撞击、钢轨翻倒滚压等,轻者造成钢轨变形,列车偏载;重者使钢轨向曲线内侧翻倒,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须研制淬火长轨在运输中的防翻装置。分析淬火长轨在运输途中位移和翻倒原因,设计了防翻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02期 No.44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刘夏平;唐述;唐春会;宁运琳;刘爱荣;
本文进行了30个核心混凝土脱空的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试验研究,试验参数有脱空率、偏心率、加载模式及构件长细比。试验过程中记录了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纵向、横向变形,以及中截面纵向、横向应变,获得了试件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核心混凝土脱空降低了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脱空率越大,极限承载力越小;偏心率越大,极限承载力也越小;在脱空一侧加载较之在非脱空一侧加载的极限承载力小;脱空对长柱极限承载力影响比短柱小。
2011年02期 No.44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黄宏;杨超;张安哥;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计算了圆钢管混凝土受不等端弯矩偏压时的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在验证了有限元软件对此类构件模拟的正确性基础上,对此类构件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端弯矩比、偏心距、长细比、名义含钢率、钢材和混凝土强度对圆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端弯矩比对构件受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偏心距、长细比、名义含钢率、钢材和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影响与其对等端弯矩偏压柱的影响类似。
2011年02期 No.44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王祖鹏;
介绍了广珠铁路西江特大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采用双掺技术和掺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指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是高性能混凝土在广珠铁路中得到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
2011年02期 No.44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张波;
分析了轴向流动中可移动弹性支承对黏弹性圆柱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弹性支承点为分界点,分段建立了运动微分方程,同时还建立满足支承点处的连续条件。应用微分求积法导出其特征方程,运用Matlab语言编程求解黏弹性圆柱体在轴向流动中的前三阶复频率,对可移动弹性支承的弹簧刚度和支承点位置对圆柱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011年02期 No.44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正>高铁建设具有产业链长、投资和需求拉动作用大等特点,对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1∶10的比例计算,仅京沪高速铁路两年就拉动内需约1.2万亿元,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还拉动了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机械、电子、通信、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2011年02期 No.44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本刊编辑部;
<正>(1)来稿要主题突出,概念清楚,用词确切,论证充分,数据真实准确,语言通顺简练,一般以8 000字为宜。请注意处理好政治、机密、著作权等问题。(2)文稿格式依次为: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省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内容,参考文献。其中,中文摘要入选各类数据库,与读者单独见面,应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简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方法及主要结论,250~300个汉字。关键词应参考《中国铁路叙词表》、《汉语主题词
2011年02期 No.444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正>今天全世界约有1.4万km的高速铁路线,这些铁路线将欧洲、亚洲和世界许多地区连接起来。在过去10年里,全世界的高铁里程有了300%的增长。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所作的一份调查,未来几年内,新的在建路网里程将超过1万km。2025年,世界高铁线路将达到4.2万km,这几乎是今天高铁里程的三倍。在这部分增长的里程中,一大部分都会在中国。
2011年02期 No.44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正>项目名称:京津城际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等该项目针对轨道结构形式特点和铁路作用环境类别,以高工作性、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为目标,以低水泥用量、低水胶比、低水化热为原则,以掺加多元化胶凝组份、功能性矿物掺合料及优化粒度分布为技术手段,创新性地提出面向环境作用与轨道结构形式的混凝土制备技术理论。
2011年02期 No.44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正>——路基:针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及气候条件,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和软土地区沉降变形控制难题,掌握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桥梁:采取以桥代路方式,节约了大量耕地;突破了900 t大吨位混凝土简支箱梁、新型结构大跨度桥梁及大跨度桥梁采用无砟轨道关键技术,建成武汉天兴洲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等世界一流的新型结构大跨度桥梁,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隧道:突破了复杂地质山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群、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难题,实现了动车组列车在隧道内以时速350km运行和交会。
2011年02期 No.444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正>新建成都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北起西安枢纽,越秦岭、大巴山后入川,经江油接入在建的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 km,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线路全长510 km,其中陕西境内线路长343 km,四川境内线路长167 km,预计建设工期4年。
2011年02期 No.444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