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耕;
以国内某采用引桥连续宽箱梁作为主桥钢箱梁的组拼、移梁施工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细化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钢箱梁拼装、移梁过程中在引桥宽箱梁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跨范围内进行钢箱梁组拼对竖向变形影响最大;钢箱梁拼装、移梁同时进行时墩顶断面翼缘端部位置的横向应力变化显著,在对该区域的混凝土采取加劲处理后,可以进行钢梁组拼及移动作业。
2011年01期 No.44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石岩;秦洪果;刘永前;
以一大跨度连续梁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全桥施工阶段仿真模拟和稳定分析,研究架设拱肋后各个阶段主梁的位移、内力、拱肋应力以及梁拱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拱肋架设和吊杆张拉使主梁的内力和位移发生较大变化,且主梁边跨和中跨的变化趋势不同;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整体稳定性良好,并提出了拱肋浇筑时的最不利情况。
2011年01期 No.44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李建安;梁涛;杨洋;
以连霍高速公路某大桥施工挂篮为例,介绍了菱形挂篮常见构造及其局部构造的受力特点,采用实体有限元法分析了挂篮节点板和行走滑梁的局部受力状态,提出了改进其局部受力的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2011年01期 No.44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胡京涛;毛学锋;
结构固有振动是反映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模态参数,是评价结构动力性能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深圳地铁3号线标准高架车站为例,通过建立高架车站结构空间模型,对其固有振动模态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架车站结构整体动力作用分析、乘客舒适度分析等动力特性提供参考。
2011年01期 No.44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赵田;石杰荣;毛久海;
高速公路大桥有长8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跨越陇海铁路,施工中要求桥梁施工和铁路运营互不干扰,介绍挂篮悬臂施工中所采用的"防电、防水、防火、防坠落"技术措施。
2011年01期 No.443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王玉锁;唐建辉;
大坡度隧道斜井施工难度大,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安全、快速完成的前提。以某公路隧道大坡度斜井为研究对象,对斜井的开挖施工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为工程服务,并为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01期 No.44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杨杰;
本文详细研究了发生在新建包头至西安铁路工程东山2#隧道的塌方事故,重点对发生塌方地段的岩石组合、地质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详细勘察,探讨了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发生塌方的原因,分析了控制此次塌方的工程地质因素,建立了东山2#隧道塌方事故的工程地质模式,指出特殊的岩性组合(粉砂岩、页岩互层)、隐伏地质构造(稳定而密集的构造节理带)、异常降水(加剧了结构面强度的降低)以及不利的隧道围岩结构面是造成本次塌方的主要原因。
2011年01期 No.44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包世波;刘宝许;王建军;
本文根据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11标的高增站—新机场南站区间盾构机到达的施工案例,对盾构机在富水砂层地质中到达时出现涌水、涌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在类似条件下施工的盾构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2011年01期 No.44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黄晓吉;扶明福;徐斌;黎剑华;
基于Biot理论,研究了带有衬砌的圆形隧洞在法向简谐集中环形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假定衬砌为弹性体,土体为饱和多孔介质,结合边界条件及连续条件,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波数域中衬砌和土体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幅值解答,最后用傅立叶逆变换得到动力响应幅值的数值解。与不考虑衬砌的隧洞动力响应相比,数值分析的结果说明衬砌对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
2011年01期 No.44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李青燕;曾召田;张锦锦;
地质雷达检测具有快速、无损、高精度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现场检测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的典型雷达波形图像,表明了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1年01期 No.44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周禾;张庆贺;徐飞;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东港路站—招商东路站区间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段为背景,运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段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模拟盾构管片周围设置应力及径向压力监测点、管片环缝间设置纵向应变监测点,计算得出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段时管片的受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空推阶段管片受力变化规律表现为两个阶段,先是随着脱离盾尾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然后达到稳定;②补压浆阶段补压浆施工会引起注浆环及邻近管片受力的显著变化。对称补压浆与单侧补压浆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前后4环、前后6环;③对称补压浆较单侧补压浆效果理想。
2011年01期 No.44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余建民;冯翠红;李远;
分析了地下建筑各种抗浮措施的现状,研究了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的构造特点、受力特征和抗拔机理,给出了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解决地下建筑抗浮问题,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新方法。
2011年01期 No.44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张姣;
针对深基坑风险因素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熵度量风险分析系统。采用熵度量法计算得出深基坑工程施工期失效概率大的工况对应的系统熵和熵权,分析出各个工况中熵权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将该风险分析系统应用于上海某深基坑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11年01期 No.44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炳华;
本文通过对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区庄站C风道开挖工况与施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浅埋高大断面过街暗挖风道拱顶及地面沉降规律,并对其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于这种覆跨比<0.4的暗挖隧道在施工与设计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2011年01期 No.44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高龙;
以新建贵广铁路软弱地质浅埋大断面东科岭隧道施工为背景,对地表塌陷、洞内塌方、突泥涌水以及大变形等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地表排水改移、地表塌陷强支护技术及工艺方法。提出的地表塌陷区施作旋喷桩止水墙加井点降水联合防排水等工程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
2011年01期 No.44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韩文起;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汽车运输产生的严重尾气污染问题,对施工高强通风技术进行研究。结合隧洞围岩地质、隧洞布置与施工组织以及污染源与污染量等实际情况,提出了特长隧洞洞身段射流通风方案,计算出洞身段通风风量、风阻、风机推力以及风机数量等参数,确定了各射流风机布置。实践表明,特长隧洞高强度施工通风技术能够满足目前4#引水隧洞通风需要,可确保高浓度污风排出。
2011年01期 No.44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罗汝洲;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工程施工为背景,对高强度运输尾气污染的洞身段施工通风技术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与通风理论以及仿真技术,分析了高尾气污染特长隧洞洞身段施工通风方案及参数,建立了4#引水隧洞洞身段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仿真分析边界条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研究出的4#引水隧洞射流高强度排污风方案布设风机,射流风机最大风速为3.54 m/s,洞内最小风速为0.325 m/s,距离风机50 m左右风速达到平衡,风速在0.4~0.8 m/s之间,可以保证安全施工。
2011年01期 No.443 56-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徐少平;
针对成都砂卵地层地铁车站修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砂卵地层大型地铁基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开挖过程的基坑监测方案及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为7.44mm,其他监测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研究出的施工技术及围护方案可确保基坑稳定和结构安全。
2011年01期 No.44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郭建强;
以成都砂卵地层大型地铁基坑开挖为对象,对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围护结构及其参数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分6步台阶整体后退式挖土,且每层开挖深度为4~5m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与工艺,确定了钢支撑和土钉墙挂网喷射混凝土的联合围护结构及参数。实践表明,研究出的地铁车站基坑施工技术可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并能保证极近距离范围建筑结构的安全。
2011年01期 No.44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洪汉麟;
近年来,大量的大口径圆管要穿越铁路既有干线。在穿越的区间和站场中,当遇到长距离顶进圆管时,采取什么措施,以确保铁路安全,克服顶进中的摩阻力,确保顶管到位的质量。本文对最大顶力和后背墙如何验算等技术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2011年01期 No.44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雷金波;陈超群;
基于沉降控制理论,分析了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两种沉降计算模式。现场试验表明,桩帽间土体受压后有一定的影响深度,可采用桩帽间土体沉降计算模式来估算地基总沉降量及其工后沉降量。因此,以控制桩帽间土体沉降量在工后沉降量标准范围内为目标,通过采取调整桩体中心间距或桩帽尺寸等措施,改变复合桩土应力比,配合预压措施,来进行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该思路与方法具有较好的先进性。
2011年01期 No.44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曾晖;胡俊;鲍俊安;
基坑的变形分析是基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预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P(Error Back-Propagation,简称EBP或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预测模型。结合南京地铁二号线逸仙桥车站基坑变形的现场监测数据对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大量的基坑工程现场实测资料,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必须坚持现场监测,并将最新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将其添加到学习训练样本中,让神经网络重新学习,以提高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变形的预报精度。
2011年01期 No.44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蒋雪芹;
对于靠近既有线处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要在保证既有线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本文从地表处理、施工设备、施工程序、管桩运输存放、压桩准备、压桩施工、质量控制、既有线路基观测等方面,介绍了靠近既有线处PHC管桩的施工技术。
2011年01期 No.44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徐玉胜;赵有明;高明显;
通过在室内建立与实体模型存在相似性的小比例尺寸模型,运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夯击过程中置换体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夯锤直径、夯击能量与置换深度的关系,探讨了夯击过程中夯点附近地面变形规律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对研究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01期 No.44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余伟;郑明燕;孙洋波;
论述了低应变检测配合静载测试的必要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某工程一钻孔灌注桩的检测过程,对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主要结论。对桩基检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作了初步探讨。
2011年01期 No.44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唐红;
通过采用不同水泥掺量进行水泥搅拌桩试验,分析探讨了水泥搅拌桩加固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的适用性,可为今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软土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借鉴。
2011年01期 No.44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扬;杨继红;刘汉东;
结合某水库边坡工程,根据坝址区主要Ⅱ级结构面的发育特征,通过地质分析表明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两个结构面是断层F11和断层带F6,7,8。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建立了坝肩边坡稳定性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模型,对影响该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断层F11与F6,7,8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F11的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断层带F6,7,8的内摩擦角;而断层F11的黏聚力和断层带F6,7,8的黏聚力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2011年01期 No.44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高福英;
挤密碎石桩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在公路、市政等工程中广泛采用。本文结合贵阳市城市快速路油小线软土地基采用挤密碎石桩处理工程,介绍了挤密碎石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2011年01期 No.443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刘泳钢;张丽平;杨荣山;
为了研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道岔挠曲力作用规律,通过对一组铺设在简支梁桥纵连板式无砟轨道上的18号道岔进行1∶3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简支梁桥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模拟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缝道岔、轨道板、梁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无缝道岔在此种情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规律。通过该模型试验,验证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建立桥上道岔—轨道板—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为建立桥上无缝道岔计算理论提供了试验依据。
2011年01期 No.44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包进荣;陈小平;王平;
在考虑了钢轨、板、桥梁和墩台相互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平台,利用其自有的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计算软件。该软件可用于分析计算各种桥型,在制动、降温、混凝土收缩徐变、断轨、断板等荷载作用下的梁—板—轨纵向相互作用,为轨道和桥梁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1年01期 No.44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冯文杰;张曦;骆德阳;张丹妮;
焊轨基地百米轨焊接输送线运行效率对于钢轨焊接生产至关重要。针对已经使用的百米轨焊接输送线监控系统运行不够稳定,界面不够直观的特点,对监控系统和界面进行了改进。监控系统通过调试和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
2011年01期 No.44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张国栋;宋杨;赵信洋;杨荣山;
桥上无缝道岔是当前客运专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桥上无缝道岔既要考虑桥上无缝道岔的梁轨相互作用,又要考虑无缝道岔中钢轨受力和变形的复杂关系。根据相似三定律设计试验所用模型,将实际中遇到的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模拟到试验中,并模拟了多种梁系与轨道结构形式,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了桥梁与无缝道岔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建立桥上无缝道岔计算理论提供依据,继而指导桥上无缝道岔设计。
2011年01期 No.443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李俊岭;徐鹏;翟婉明;蔡成标;
建立了车辆—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钢轨为弹性离散支承有限长Euler梁,浮置板为弹性离散支承有限长自由梁。以美国五级谱作为随机不平顺激扰,计算分析了钢弹簧支点力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支点力峰值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其频率成分主要由车速、车辆结构特性以及浮置板一阶固有频率引起,即频率值在车速和车长的比值与比值的整数倍以及浮置板固有频率附近。
2011年01期 No.44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马莉;宣言;马筠;孙成龙;
建立隧道—土层—某建筑物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整体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区段的实测边墙竖向加速度,计算出不同轨道结构形式下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埋深相同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相对于整体道床可使邻近建筑物竖向振动加速度减小约80%;采用整体道床时邻近建筑的竖向振动加速度随隧道埋深增大迅速减小,而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时建筑竖向振动加速度随埋深增大减小缓慢。
2011年01期 No.44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闫瑞;
在无缝线路施工中,应力放散均匀和锁定轨温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应力放散均匀,使实际锁定轨温控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是施工控制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以乌精二线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为例,介绍无缝线路施工过程中应力放散的施工技术。
2011年01期 No.44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