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

  • 基于ANSYS分析的盆式橡胶支座结构及性能研究

    刘岳兵;王少华;王宏谋;黄梅;周海荣;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盆式橡胶支座进行了全面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支座主要设计参数,如橡胶厚度、盆底厚度、盆环厚度对支座强度、刚度等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盆式橡胶支座主要结构尺寸的合理选取范围的建议。

    2009年10期 No.42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铁路桥墩顶帽开裂原因分析和加固方法

    李小军;

    随着铁路建设工期越来越紧,冬期施工必不可少;墩台顶帽各种预埋设施的预留孔状况,直接与墩台顶帽、托盘是否发生开裂有直接关系。结合西北地区某桥桥墩顶帽开裂情况,分析了开裂原因,介绍了加固方法,并对今后预留孔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2009年10期 No.42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组合梁斜拉桥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武芳文;赵雷;

    研究了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某些阶段安全系数出现大幅下降,最大变化已达到42.4%;针对组合梁斜拉桥钢主梁(工字形加劲截面)横桥向抗弯刚度较小,桥面板还未安装时容易在横桥向发生局部失稳的现象,研究了钢主梁局部失稳对组合梁斜拉桥全过程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考虑局部失稳后结构的弹性稳定安全系数在某些阶段出现大幅下降,最大变化已达到24.0%。

    2009年10期 No.42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武广客运专线现浇梁移动模架堆载预压试验

    宋作栋;

    堆载预压试验对于掌握移动模架性能,保证现浇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以武广客运专线MZ900S型上行式梁移动模架造桥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预压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模拟混凝土梁自重的方法。对主梁等各部位的变形量进行了量测,试验结果可以为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数据和参考依据。

    2009年10期 No.42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预应力空心板梁桥材料非线性性能研究

    王复明;赵正伟;康省桢;蔡迎春;

    在预应力空心板实桥破坏性试验的基础上,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预应力空心板桥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这类桥梁的挠度和应力变化规律,并与破坏性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能够准确地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

    2009年10期 No.42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正交异性钢桥面梯形闭口加劲肋厚度的优化

    陈荣伟;

    针对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局部受力复杂的情况,运用ALGOR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箱梁结构分析的板壳单元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车辆荷载在横桥向的不利位置布载,分析了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梯形闭口肋厚度对桥面承载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加劲肋厚度的建议取值及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系的优化措施。

    2009年10期 No.42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高速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灌浆料的研制及应用

    仲朝明;邵正明;王晓丰;仲晓林;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作为胶凝材料,0~1 mm的石英砂作为骨料,并掺入粉煤灰、缓凝剂、膨胀剂等多种材料,研制出一种初始流动度>320 mm、30 min流动度>300mm2、h抗压强度>30 MPa的早强灌浆料,并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铁、郑西客运专线等多条高速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安装工程中。

    2009年10期 No.42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监控

    徐晓和;陈小强;

    根据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特点,对该桥型的施工监控做了简要介绍。对监控主要内容、施工监测过程、施工控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使桥梁施工切实按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结果表明,施工控制所采用的计算模型、监测方法和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2009年10期 No.42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客运专线箱梁冬期施工病害及整治措施

    赵胜;

    介绍客运专线箱梁冬期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根据箱梁施工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箱梁冬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说明各种病害的整治措施和防治对策,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9年10期 No.42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齐北线K34+296中桥沉井施工病害及处理措施

    于景臣;吕行;郑晓燕;

    结合齐北线K34+296铁路中桥施工,分析了沉井施工中常见的下沉过慢、下沉过快、倾斜、偏移或扭转、遭遇流沙和施工引起邻近建筑物下沉等施工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9年10期 No.42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泥浆处理设备的研制

    答治华;李刚;刘建华;马华滨;侯世全;

    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泥浆处理设备采用振动筛+水力旋流除泥器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该设备适合于铁路施工现场使用,工艺简单、设备运行成本低,与传统的沉淀池方法相比,不但效率高,而且在保护环境和改善施工现场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9年10期 No.42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信息窗

隧道与地下工程

  • 云雾山隧道突泥灾害工程地质特征与防治

    代峪;

    结合云雾山隧道在掘进开挖的过程中发生的突泥地质灾害,对隧道实际开挖揭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隧道围岩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施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和周边地区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是直接影响云雾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的四个主要工程地质控制因素,采取了切合实际的工程手段来防治突泥灾害的发生。

    2009年10期 No.42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隧道盾构施工监测及结果分析

    李乔荣;

    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启工街—重工街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通过大量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供地铁施工工程参考。

    2009年10期 No.42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张姣;

    提出了一种将二维有限元动力计算与响应位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响应位移法地震动输入为简谐波的假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地震波在地基中的实际传播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隧道纵向地震响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2009年10期 No.42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洞交叉口初期支护的施工技术

    孙立福;

    在隧洞交叉口初期支护施工中,借鉴桥梁施工"承重拱"与"梁"的设计思想,解决了交叉口初期支护的技术难点,对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运用新奥法进行隧道交叉口施工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10期 No.42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改进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振动影响的爆破技术

    朱宇;

    通过对新建库鲁塔格隧道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最大爆破振动速度主要出现在前三段。为了降低最大爆破振动速度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调整掏槽形式、单段装药量、起爆顺序、周边眼的爆破方式、段间隔时间、一次爆破的总药量等关键性因素是降低新建隧道最大爆破振动速度对临近既有隧道影响的有效措施。

    2009年10期 No.42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隧道岩溶及特大涌水治理与施工技术

    赵克东;

    渝怀铁路第二长隧——武隆隧道地质复杂,施工中揭穿6处的岩溶暗河,发生三次大规模的涌水,涌水量最大达138万m3/d。从地质情况分析、暗河岩溶治理及排水措施、隧道施工方案等几个方面对隧道岩溶暗河以及特大涌水的整治措施进行了叙述、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09年10期 No.42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新库鲁塔格隧道爆破施工引起邻近既有隧道振动特征的研究

    高俊青;

    在建的南疆铁路吐库二线新库鲁塔格隧道与既有隧道的边墙距离为15 m,为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爆破速度参数的统计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现有施工方法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2009年10期 No.42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

    孙明磊;朱正国;刘志春;

    石太客运专线南梁隧道喇叭口段,最大开挖跨度为23.3 m,高度为16.0 m,开挖面积为300 m2,属超大断面铁路隧道。结合南梁隧道喇叭口段工程,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监控量测,并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9年10期 No.42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湿陷性黄土钻孔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参数试验研究

    穆兰;张炜;胡宇庭;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钻孔夯扩挤密法在处理兰州地区厚层强烈湿陷性黄土地基时设计与施工参数的选取和处理后复合地基处理效果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了最佳桩间距L=1 000 mm,单位夯击能为5 400 kN.m/m3,在其处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的湿陷性已消除,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50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350 kPa,桩土应力比为2.5,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明显改善。

    2009年10期 No.42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大型堆叠式剪切模型箱的研制

    梁栋;蒋关鲁;刘先峰;王海波;

    通过比较分析目前国内外振动台试验常用模型箱的优缺点,研制了用于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振动台试验的大型堆叠式剪切模型土箱。通过模型箱的验证性试验验数据可知,研制的堆叠式剪切模型箱是有效的,能够较好地模拟岩土边界条件和地震作用下岩土的剪切变形。

    2009年10期 No.428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敏感因素分析

    周敏娟;丁军霞;周乔勇;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几何模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满足承载力前提下以变形控制为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尤其要考虑桩体模量、地基土模量、路基填筑高度(即荷载水平)和长径比等因素对复合地基变形的影响,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布桩优化,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推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9年10期 No.42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铁路客运专线CFG桩施工质量病害及防控技术研究

    刘延吉;

    结合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际进行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堵管、窜孔、混凝土超用量、抱钻、桩头空芯、桩端不饱满、断桩等质量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2009年10期 No.42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地震荷载作用下坝基砂土液化有限元分析

    郑晓;陈春雷;刘胜群;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坝基砂土的液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可以得到与实测值较吻合的结果,这一方法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9年10期 No.42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检测方法

    姚建平;蔡德钩;刘杰;史存林;

    介绍了郑西客运专线I号试验段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和强夯三种地基处理方法检测手段和方法。地基处理前后分别采用静力触探、地质雷达、面波、挖探及荷载板试验等方法,对加固范围内桩间土、桩身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地基处理前后的检测数据表明,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荷载板试验、地质雷达和面波等原位测试手段以及人工开挖探井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是有效的检测方法,建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检测采用以上方法。

    2009年10期 No.42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对水泥改良粉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付兵先;史存林;马伟斌;

    通过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应力作用下,改良低液限粉土的破坏大体呈现脆性破坏。在同一延迟时间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改良低液限粉土的强度随之降低;在经历相同的干湿次数下,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改良低液限粉土强度也随之降低。延迟时间与干湿次数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的强度影响较大。

    2009年10期 No.42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深圳前湾C1塘填海及软基处理效果分析

    章吉青;

    以深圳前湾C1塘填海及软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研究吹填淤泥的物理性质,认为C1塘吹淤造陆是可行的,并且可应用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由吹填淤泥和海相淤泥组成的双层地基;然后应用C1塘的工程实例对双层地基固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结度计算方法比传统的计算方法更合理;最后通过整理分析监测和检测资料可知,C1塘的软基处理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预想的处理效果。

    2009年10期 No.42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线路与养护维修

  • 提速道岔加长型普通垫板强度分析

    张娅敏;张毓;陈小平;王平;

    轨下垫板的强度和耐久性对轨道安全稳定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厚27 mm的提速道岔用加长型铸造垫板和锻造垫板的力学分析,应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检算了铸造垫板和锻造垫板的应力、位移和疲劳强度。结果均满足要求。

    2009年10期 No.42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动态条件下曲线钢轨和轨枕位移的测量及分析

    包楚雄;孙键;

    介绍了在动态条件下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曲线钢轨和轨枕的受力状况和位移规律,获得了具体数据,为进一步制订控制钢轨和轨枕的位移,保持曲线良好运行状态提供试验数据,对线路日常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09年10期 No.42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盾构中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高度探讨

    陈杨;徐锡江;李成辉;李春霞;

    针对盾构结构中钢弹簧浮置板式轨道,建立了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轨道结构高度中基础道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并结合工程实际,得出了合理轨道结构高度建议值。

    2009年10期 No.42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梁端轨道结构受力变形分析

    李志红;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是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200 km的城际铁路,全线基本以桥梁为主,桥上采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因梁端转角及位移的存在,梁端轨道结构受力及变形均发生变化,通过梁端轨道结构受力变形分析,研究广珠城际梁端转角与梁端轨道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建立梁端位移与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相互影响的计算模型,对广珠城际梁端无砟轨道结构进行受力检算,对扣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找出梁端转角对轨道结构形式的影响,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2009年10期 No.428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钢轨打磨车打磨作业后轨顶不平顺度的研究

    毛文力;汤国华;

    PGM-48型钢轨打磨车打磨作业一定遍数后,如继续打磨,波磨深度反而越大,通过分析打磨车作业控制原理,标定相关系统,找出打磨后波磨深度变化的临界值,即打磨到平均波磨深度为0.17 mm左右时,已经达到其最佳效果,没有必要再增加打磨作业遍数。

    2009年10期 No.42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折返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的影响

    傅晓剑;陈嵘;王平;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析了不同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下,尖轨侧面磨耗及轮轨纵横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延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可以提高侧向过岔速度,减轻尖轨侧磨,但会增加轮轨动力响应,且增加了运行长度,使折返运行时间变长。可以采取增大导曲线半径或直接换铺更大号码道岔来缩短运行时间。合理的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应该是:道岔基本轨前端距站台端部距离20~30 m。

    2009年10期 No.42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铁路线路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王俊文;

    铁路线路设备质量状态主要依据轨检车检查、机车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系统和静态检查,这三种检查方式在数据处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分析三类数据之间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提出将三类数据分别量化为三个指标,对不同等级和特点的线路通过试验研究赋予三个指标不同的权值,从而得到线路设备综合质量状态评价,并提出计算与应用方法的建议。

    2009年10期 No.42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K922焊机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杜荣长;

    无缝线路施工中钢轨焊接质量对保证行车安全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焊轨车采用了乌克兰生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K922型接触闪光焊机,介绍了K922型接触闪光焊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使焊轨车上焊机操作员对焊机的操控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焊轨车的焊接作业质量。

    2009年10期 No.428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其它

  • 混杂纤维混凝土耐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潘慧敏;贺丽娟;

    采用液化石油气燃烧模拟火灾,对混杂纤维(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及抗爆裂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对改善混凝土的耐火性能起着显著的功效,提高了混凝土火损试验后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在高温下,混杂纤维能有效地阻止混凝土产生爆裂,并能较好地保持混凝土的完整性。

    2009年10期 No.42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纯弯力学性能研究

    李毅;黄宏;张安哥;

    通过带肋方钢管混凝土在纯弯状态下的试验研究,所设置纵向加劲肋能显著改善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后期承载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纯弯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工作机理以及比较无肋与带肋构件跨中截面的应力分布,说明了带肋构件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

    2009年10期 No.42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矩形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银川建发现代城工程中的应用

    孔令键;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柱与梁板的节点形式,钢管柱的安装、焊接及钢管混凝土泌水、空鼓问题的控制方法。

    2009年10期 No.42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研究

    曹忠民;李爱群;

    在简述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机理及加固设计目标的基础上,介绍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为了方便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编制了方便实用的计算程序JSWM,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加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框架节点的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建议,以供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参考。

    2009年10期 No.42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