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政;
结合福厦客运专线80 m双线下承式钢桁结合梁的施工,对跨越高速公路钢桁梁桥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阐述了柯珠高速公路立交大桥钢桁梁施工跨越福厦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方法,柯珠高速公路立交大桥钢桁梁方案的确立与实施,为今后大型结构跨越高速公路、河流、建筑物等提供了一些可借签的经验。
2009年06期 No.42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叶超;
以忠县长江大桥主桥11#墩上横梁悬空支架施工为例,讨论了钢结构、贝雷梁作为悬空支架在上横梁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重点介绍了贝雷分配梁和悬空支架的荷载计算以及支架的安装和预拱度的设置。
2009年06期 No.42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国林;张雪亭;
高速铁路预制场箱梁横移滑道基础是临时设施,工程数量大,能否正确合理设计,将关系到预制梁横移过程中的安全、工程造价和工期。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城际铁路预制场箱梁横移滑道基础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2009年06期 No.42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吴美琴;梁炯丰;
通过试验分析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不同预应力水平对被加固RC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可以提高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
2009年06期 No.42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田越;
对我国目前在建的某特大跨度悬索桥主缆缠丝施工过程中,缠绕钢丝的拉力损失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断面的缠丝拉力损失都集中在测试断面之后约40 cm的范围内,最大的缠丝拉力损失率达到76.6%,普遍情况下,缠丝拉力的损失率都在30%以上。要确保缠丝施工的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缠丝导入力,并且要保证在缠丝施工过程中缠绕钢丝导入力的稳定性。
2009年06期 No.42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彭全敏;白玉川;王海良;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因其能明显提高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承载力(开裂弯矩、屈服弯矩)和开裂以后的刚度,并且抗腐蚀、耐疲劳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参照设计规范,初步提出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的应力计算公式,并针对某一实桥,借助设计软件Midas Civil,应用所提出的公式试算了该桥加固以后使用阶段的应力。试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加固效果好于预应力碳纤维布。
2009年06期 No.42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郑伟锋;蒋鹏;王明羿;郑先昌;
对南(宁)广(州)线某岩溶区段工程地质勘察中进行的2 000余个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及对比研究,总结出适合岩溶地区的钻探经验和工艺。针对勘察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针对桥基钻探要求比较高的情况,探讨了在岩溶区段勘探易出现异常问题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2009年06期 No.42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吕建根;张辉;
以茅草街大桥钢管拱肋安装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桥主跨368 m钢管混凝土拱肋无支架扣挂系统设计以及采用此系统进行拱肋安装施工的过程。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大跨度拱桥无支架斜拉扣挂施工方法,其经验对今后同类型桥梁的施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09年06期 No.42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梁红燕;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在营业铁路线上进行平交改立交工程中的铁路框架桥设计技术问题。在提出下穿框架桥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框架桥结构设计、铁路线路加固、施工工作坑中滑板和后背的设计等关键技术作了介绍,为类似的下穿工程提供借鉴。
2009年06期 No.42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徐德祥;
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支井河特大桥为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430 m。为确保钢管拱安装的线形和各部位尺寸,测量监控至关重要。对施工中预拼测量、吊装测量及变形监测做了介绍。
2009年06期 No.42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付军;张佰战;戴荣尧;
现行的铁路桥渡水文设计和桥梁检定规范规定了桥渡上游河道最大壅水高度的计算方法,而桥下壅水高度仅有经验性规定。基于动量原理,推导建立了一般性的桥前最大壅水断面和桥位断面的动量方程,与连续性方程和最大壅水高度计算公式联立求解,可计算桥下壅水高度值,采用该公式进行算例检算,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合理。
2009年06期 No.42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康孝先;卫星;李小珍;
结合云南苏古特大桥工程实例,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参数分析与仿真计算方法。考虑预应力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箱梁应力状态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桥梁各个施工阶段应力和变形状态,与施工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2009年06期 No.42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雷春洁;
沈阳地铁2#线文体路—五里河区间,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应用了超前支护方法,介绍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2009年06期 No.42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张成刚;
介绍长大隧道斜井施工过程中支洞断面形式、坡度长度、运输方式的选择,合理的施工配套设施可以发挥最佳施工效率,同时阐述了有轨出渣系统设备的选型和配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9年06期 No.42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张建华;
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是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喷锚支护和衬砌对隧洞围岩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限元模拟了隧洞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中围岩和衬砌结构变形规律,为围岩和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2009年06期 No.42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黄金林;苏相利;唐贵和;
在所有隧洞施工中,高压隧洞斜井是施工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结合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隧洞斜井的工程设计概况,阐述了隧洞斜井的施工方法和一些合理的施工工序。
2009年06期 No.42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张会远;穆静静;
通过对岩溶区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的分析,针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突泥突水现象,总结出发生此现象所具备的四个条件,提出客专隧道施工中如何进行防治,同时也提出隧道岩溶区岩溶管道、溶洞、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段施工控制技术,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06期 No.42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李校兵;王军;
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杭州市武林广场人行过街通道,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滨海相沉积淤泥地层首次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人行过街通道。针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环境、结构安全性三方面,运用风险管理的专用技术和方法,确定工程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应对措施,确保了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
2009年06期 No.42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耿萍;丰月华;何川;晏启祥;
盾构隧道是采用管片通过环向和纵向接头连接起来的隧道,常建于较软弱的地层之中,抗震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地震对盾构隧道的影响,保证隧道的安全,基于成层重复反射理论,采用针对工程实际场地特点而合成的人工地震波,计算出工程场地地层的地震响应;再利用反应位移法对盾构隧道横断面方向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考察了该隧道地震时产生的位移和断面内力,计算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并提供了一种合理和实用的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分析方法。
2009年06期 No.42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朱艳峰;李文英;甄宝山;
九华山隧道采用大跨度双连拱,穿过两个破碎带,为了确保安全,针对双跨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导洞台阶开挖法和三导洞开挖法两种开挖方式的有限元模拟,采用隧道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受力模式,分析各种施工顺序对地层和隧道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计算关键点的位移和主应力。结果表明,两种开挖方案相差不大,但三导洞法的受力和位移情况要略好于中导洞台阶开挖法,因此采用三导洞法开挖。
2009年06期 No.42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朱宏锐;
在超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大断面隧洞的施工中,仅采用普通支护技术不能满足支护及工期的要求。通过对隧洞围岩地质、断面条件、TBM吊装特殊要求的分析,结合隧洞开挖及支护理论,提出了涨壳式高强度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的快速支护施工方法及其锚杆布置形式及参数。实践表明,高强度应力锚杆快速施工技术可保证高地应力条件下特大断面隧洞开挖围岩稳定和地下结构的安全,同时可满足较为紧张的工程建设工期的需要。
2009年06期 No.42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田学运;
通过对门架式双排桩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过程,探讨门架式双排桩在边坡工程中的受力特点以及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门架式双排桩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关键技术。
2009年06期 No.42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李华明;蒋关鲁;刘先峰;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饱和粉土地基和CFG桩桩网结构加固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饱和粉土地基加固前后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等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网结构加固饱和粉土地基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抗液化性能。
2009年06期 No.42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景芝;李安洪;肖红兵;蒋关鲁;
结合海南东环客运专线全风化花岗岩地基土一维固结压缩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荷载应力作用下其压缩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应力与应变、应变与时间之间呈双曲线关系,割线模量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并建立了应变—应力—时间关系的统一函数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地基沉降变形提供了依据。
2009年06期 No.42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方焘;刁心宏;
以赣龙线特殊土地段K52+240典型断面路堤沉降计算为例,对路堤填方在自重和列车与轨道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运用黄文熙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法、有限元法和室内压缩试验参数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路堤填方在自重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计算方法,并进一步与3D数值方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对研究路堤在自重和列车与轨道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有一定的帮助。
2009年06期 No.42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郭杰;
钻孔咬合桩做为一种新型的地下工程围护结构,施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国内关于钻孔咬合桩尚无专门的设计规范,有关设计计算的学术论文也很少见。通过对国内钻孔咬合桩设计情况的总结与研究,阐述了有关钻孔咬合桩的计算模型,桩身验算等设计要点,并提出了设计优化建议。
2009年06期 No.42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刘莉;涂英辉;蔡德钩;闫宏业;何数第;
测试分析高速液压夯实机的夯实势能、夯击厚度及夯实次数对台背路基不同深度的动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对比分析夯实前后路基不同深度的基本承载力和压实度变化特性,同时对台背混凝土动应变进行了测试,并提出了夯实机施工工艺建议,建议路基夯实高度≤2.5 m,台背路基夯实工艺采用二挡12锤或三挡9锤,夯锤布点方式采用梅花桩式,两锤心相距1.5 m,夯锤与台背的最小距离为0.1 m,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检测夯实效果。
2009年06期 No.42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张佳璐;
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具有很好效果,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强夯法的信息化施工、施工管理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施工管理措施,并针对强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可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2009年06期 No.42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程淞;
针对新疆地区电气化铁路大风条件下的铁路列车安全进行初步研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按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进行接触网、挡风墙及车辆受到大风空气动力影响的计算。用Fluent流场数值计算软件,按三维黏性流对各种工况接触网、挡风墙及车辆受到的大风空气动力影响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仿真模拟计算结果,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对于铁路防风工程设置的指导意义。
2009年06期 No.424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孙成访;董汉雄;胡智炜;
介绍了兰新线铁路百里风区的风害情况,提出了采用挡风墙进行风害防治的措施。详细地研究了挡风墙高度的确定、挡风墙结构及稳定性验算、挡风墙结构形式比选等。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为风害防治工程提供了借鉴。
2009年06期 No.42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崔成林;高松福;迟俊杰;王宝秀;裘德海;
总结了国内外钢轨铝热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钢轨铝热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焊剂、砂型及铝热焊接工艺的研究现状,并重点说明部分钢轨铝热焊接前沿技术。
2009年06期 No.424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唐可;
施工组织设计(以下简称:施组)的制订是一种事前控制措施,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结合汉口—宜昌线的既有特点和各专业施工工艺特点,介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汉宜铁路按期竣工和通车提供了可靠保障。
2009年06期 No.42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段剑峰;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改善道岔设备状态的措施,提出提高道岔设备技术状态的建议,对高速铁路道岔设计、铺设和维修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探讨。
2009年06期 No.42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尤仁智;
RM80大型清筛机晃车对其自身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并且该车型发生晃车现象越来越普遍。结合4台清筛机晃车处理的实践,分析了晃车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后的效果,同时对处理方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处理建议,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09年06期 No.424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禹雷;张继文;涂永明;吕坚品;
由于现有高速铁路桥上采用的普通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在轨道板之间存在凸型挡台,排水困难,且部分轨道板由于配筋存在一定问题,在列车荷载长时间作用下,板底出现横向裂缝,为此,提出了两种新型双孔型无砟轨道板,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其在组合荷载作用下进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双孔型无砟轨道板相邻底座板缝之间排水不受凸台限制,可以满足铁路桥上线间的排水设计,轨道板的稳定性更好,应力和变形都满足轨道板设计要求;与普通轨道板相比,由于采用非对称预应力配筋,在总体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双孔型轨道板的极限承载力变化不大,板底抗裂度显著提高,总体性能较好。
2009年06期 No.424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郭利康;王平;陈小平;
结合大秦重载线路75 kg/m钢轨12号高锰钢辙叉应用技术,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既有辙叉、中铁山桥改进型辙叉、中铁宝桥改进型辙叉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大秦线高锰钢辙叉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
2009年06期 No.424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