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桥梁

隧道与地下工程

  • 地铁隧道开挖对临近桥桩影响的二阶段法分析

    王鑫;刘小兵;

    地铁隧道穿越城市立交桥下时,不可避免地引起周围土体发生位移,从而使临近桥桩基础产生附加变形和内力。为维护桥梁上部结构安全,必须预先估计隧道施工对桥桩的影响程度,采用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简化二阶段分析法讨论这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应当采用隧道变形非均匀收缩模型;通过工程类比,采用实际量测数据推导地层损失比及间隙参数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提出桥桩与隧道临界距离的概念,并指出判断桩隧临界距离对于保护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此推荐的方法,可以确定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桩隧临界距离。经与工程实测数据对比得知,计算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隧道开挖对临近桩基的影响。

    2008年11期 No.41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既有铁路下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与监测

    王新征;

    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位于软土地层并穿越铁路站场,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在确定地表沉降控制指标后,设计了严密的监控量测系统,对地表沉降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对施工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了施工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2008年11期 No.41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内力及变形规律分析

    唐世强;

    在广州某典型含较厚淤泥质砂层和粗砂层的地铁车站详细地勘资料基础上,以有限元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对初步选定的钻孔灌注桩加深层搅拌桩围护体系,按照实际施工及内支撑的"先变形,后支撑"情况,计算分析了钻孔灌注桩与邻近地层的内力和变形分布规律。模拟显示,钻孔灌注桩加深层搅拌桩围护体系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要求。作为支护体系配筋构件的钻孔桩最大正负弯矩对称分布,进行对称配筋能节约造价且便于施工。作为被支护体系的邻近地层,应力应变具有明显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空间上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淤泥层、粗砂层和桩脚部位;时间上在第二次开挖就达到最终变形量的90%,实际施工中应加强对以上情况的监测。

    2008年11期 No.417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路基与地基基础

  • 基于不同扩散方式的路基渗透注浆模拟

    闫常赫;向可明;邱延峻;

    基于渗透注浆的基本理论,建立以灌浆孔为中心的轴对称模型,模拟不同扩散类型、不同注浆压力的路基土体注浆技术。通过分析注浆中的压力水头分布,比较不同扩散类型的渗流路径,得出不同压力下的注浆量和影响范围,以指导工程实践。

    2008年11期 No.41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砂土路基的填筑及其性能分析

    严战友;赵国芳;

    通过大量的试验,对砂性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击实、抗剪、压缩模量、CBR值的系统研究,指出了砂土作为公路路基填料和一般土质的区别。

    2008年11期 No.41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军龙;郑宏伟;

    采用石灰、粉煤灰以及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为原料,配制成二灰稳定再生集料作为铁路路基的结合料。通过重型击实等试验,对不同配合比的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再生集料的路基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二灰稳定再生集料是一种力学性能较好的铁路基层材料。

    2008年11期 No.41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某公路旧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分析

    刘建磊;佴磊;

    通过研究某公路旧路拓宽路基,根据试验所得各项参数,采用二维有限元理论计算路基沉降,得出了路基差异沉降分布规律及特征,并进一步从填土类型、压实度、填土高度及对新旧路基结合部位采取处理措施四个方面对差异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给出了控制差异沉降的结论和建议。

    2008年11期 No.41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SNS钢绳网在广砚高速公路高陡边坡段防护中的应用

    钟太展;唐锦阳;

    广砚高速公路K152~K162段岩溶洼地、石芽残丘众多,边坡高陡,存在经常发生崩塌落石的危险。因此,在施工中采用SNS主动防护系统(GPS钢绳网)对其进行了防护。重点介绍GPS钢绳网加固机理、优点及施工安装技术,并针对该段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2008年11期 No.41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细砂地基加固中无填料振冲法合理孔距的探讨

    王毅红;吴小敬;白涛;关宏洁;肖丽丽;

    通过工程实例和现场试验,研究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基的合理孔距问题。不同场地、不同孔距加固后地基的静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显示,经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的地基不同于有填料振冲法加固的效果,加固后的桩体和桩间土无明显区别,桩土应力比接近于1。若合理选取孔距使加固后的地基桩体和桩间土承载力接近,可将加固后的地基视为均匀地基。分析还表明,并非孔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大面积加固处理前应通过试桩确定合理孔距。

    2008年11期 No.41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采动对铁路桥和地表土的影响研究

    杨洋;于广云;柏永生;熊军辉;

    以淮南矿区某铁路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不同曲率半径的地表沉降对桥体和地表土的影响。得出变形缝宽度变化规律,基底附加应力变化规律,地表沉降曲线,土体孔隙比变化规律及最大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该研究为采动区建筑物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2008年11期 No.41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土钉支护基坑的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李校兵;王军;郑国栋;

    以温州得月花园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土钉支护侧向位移的变形特点。并采用摩擦—接触型界面单元模拟钉土界面的变形协调情况,建立了基坑开挖土钉支护的数值模型,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并通过和具体工程的实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2008年11期 No.41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注浆法在加固既有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

    危凤海;郭建芳;孙国华;

    针对京沪铁路既有路桥过渡段结构变形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注浆加固的方法,并阐述了注浆技术加固过渡段的工程措施及注意事项,最后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了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以及动态测试,得出注浆效果能够满足既有线过渡段加固要求的结论,值得在既有线加固过渡段施工中推广应用。

    2008年11期 No.41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峨眉山景区公路对门山滑坡群成因机制研究及监测分析

    童建军;马德芹;

    峨眉山景区公路对门山滑坡群是由两个典型的红层滑坡组成,通过对其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分析了其成因机制,并通过雨季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分析其稳定性。

    2008年11期 No.41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深基坑工程钢支撑穿墙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龙剑杰;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土建20标区间基坑钢支撑三个穿墙节点方案的设计和验算,选定了其中之一的方案。经过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案经济上可行,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得到了充分肯定,通过与防水毯联合使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水效果,科学有效地解决了支撑处的渗漏现象。

    2008年11期 No.41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朔黄铁路路桥过渡段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梁江泽;

    朔黄铁路2007年运量为130 Mt,路桥过渡段及桥梁锥体下沉较为严重,分析路桥过渡段病害形成原因,提出病害整治措施,重点说明病害整治施工中的工艺和施工参数,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11期 No.41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线路及其养护维修

  • 道岔综合打磨技术探讨

    段剑峰;

    分析了道岔区段钢轨表面存在的病害,结合目前道岔打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道岔区段采用大型道岔打磨车与仿形打磨机相结合的综合打磨新方案,该方案施行后提高了道岔区钢轨打磨的质量,实现了道岔区的全面打磨。

    2008年11期 No.4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运行6000t货物列车对轨道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黄书华;刘宝华;郭向前;

    对京广线运行提速列车、动车组、6 000 t货车进行动态测试对比,现场试验表明,6 000 t货车对增大轮轨垂向和横向作用力较为明显,在轨道平顺性较好的状态下,垂向轮载可增大40%。钢轨垂向位移在1 mm左右,横向位移在2 mm左右,都属于正常范围;轨枕横向位移较小,但个别位移达1 mm以上。现场轨道稳定性观察试验段的测量资料表明,在当前列车运行的条件下轨道的几何形位稳定,线路维修养护工作正常,无晃车现象,轨检车测量的2级扣分情况正常。

    2008年11期 No.41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连续道床板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赵坪锐;刘学毅;

    基于不完全裂缝的假设推导了降温时连续道床板的钢筋应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应用计算公式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明,为控制裂缝宽度在容许限度范围内应将裂缝控制为不稳定裂缝形式,采用变形钢筋;对于配筋率为0.8%、采用C40混凝土的道床板,钢筋直径宜为18~25 mm;当钢筋直径为20 mm时,配筋率应达到0.73%以上;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滑模施工时应相应提高配筋率;由于涂层钢筋对裂缝宽度的影响较大,设计、施工中应尽量避免采用涂层钢筋。

    2008年11期 No.41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钢轨焊接接头磨耗的试验研究

    罗文俊;练松良;龚佩毅;杨文忠;

    对津浦线及浙赣线部分钢轨磨耗状况进行了实测,在对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钢轨焊接接头的磨耗规律进行了探讨,试验结论为工务部门在线路养护维修时提供了参考。

    2008年11期 No.417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提速200km/h改造线路特殊地段运营适应性研究

    陈嵘;王平;陈小平;

    为评估既有线改造后提速200km/h的运营适应性并提出相应线路维护技术,选取试验段进行现场动车试验,根据动测结果,分析研究提速改造线路中路桥过渡段、R=2 200 m曲线、钢轨焊接接头等特殊地段的运营适应性,并为提速改造线路的养护维修提出建议。

    2008年11期 No.41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车辆运行状态监测系统(TPDS)在轨道负荷监测中的应用

    柴雪松;朱兴红;

    车辆运行状态监测系统(TPDS)具有检测车辆超偏载、车轮扁疤和车辆运行状态的功能。利用TPDS的检测功能,通过对每段线路上车轮垂向力的统计,可以由计算得到轨道负荷,用以指导线路维修工作。

    2008年11期 No.41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轨道检查车里程校正系统中的应用

    梁勇;

    首先介绍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轨道检查车里程校正系统中的应用,详细说明了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时,针对误差来源不同采取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减少测量误差的解决办法。

    2008年11期 No.41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尚丛林;

    不断轨动态轨道衡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量设备。介绍了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结构和原理,说明不断轨动态轨道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的应用提供参考。

    2008年11期 No.41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基于红外激光位移传感器轨距在线测量的研究

    王彦军;

    激光三角法测量是三维曲面非接触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三角法测量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轨道几何参数在线检测的新型激光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红外脉冲半导体激光器和四象限光电探测器,不仅避免了外界杂散光的影响,而且响应频率高,同时避免外界温度的干扰。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证明该传感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08年11期 No.41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浅谈实时GPS测量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胡锐;

    通过分析实时GPS的测量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实时GPS测量在公路工程中可以完成的多种工作(如大比例地形图、工程测量控制网、线路纵横断面等)及其方法。

    2008年11期 No.4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因素

    许开成;张安哥;黄宏;

    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的受力、变形及经济合理分析,提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因素,为高宽比限值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2008年11期 No.4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北京南站钢管混凝土柱网施工综述

    张新东;

    北京南站地下室柱网采用了大量的钢管混凝土柱,车站雨棚采用顺股道方向布置的悬索结构,这些在我国铁路车站建设中还不多见。结合工程实践对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做一综合介绍,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2008年11期 No.41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信息

其他

  • GPS-RTK测量技术在长大桥梁中的应用

    李震;

    介绍了GPS-RTK的工作原理和RTK系统的组成,并阐述了流动站工作范围与RTK定位精度的关系。结合GPS-RTK在太中银铁路SJS—Ⅱ标段子洲大理河特大桥的实际应用,对RTK技术在长大桥中施工测量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2008年11期 No.41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