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杨;
为解决福(州)厦(门)线客运专线铁路32 m大吨位双线箱梁现场预制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适应该线路对桥梁施工工期的要求,设计开发了移动模架法箱梁现场预制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移动模架法不同类型间的性能差异,介绍了模架结构设计与安装、箱梁预制工艺以及模架孔位变换等各工序的工作状态、组装步骤及施工方法。移动模架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及高桥墩等困难条件下中等跨度的公路与铁路箱梁施工。
2008年10期 No.4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孙坤;
结合福厦客运专线黄石特大桥工程实例,对(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布支架和梁柱支架法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2008年10期 No.41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高玉峰;蒲黔辉;夏招广;
介绍了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系统动载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轨道梁结构的动载试验成果分析,得出轨道梁结构在行车及制动工况下的应变、位移、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情况,测试了单轨系统的自振特性,分析了单轨系统的动力系数。针对测试结果得出有益的结论。通过本次动载试验,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验收及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
2008年10期 No.41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程海琴;兰其平;邓少锋;
对武汉天兴洲大桥3#主塔墩双壁钢吊箱围堰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估算了3#主塔墩钢护筒位置的偏差和承台偏差,确认该围堰定位采取的测量控制方法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2008年10期 No.416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张碧;孙立功;
介绍了沪蓉西高速公路野三河特大桥主墩首节实心段、0#块箱梁的施工方案,重点阐述了应用分仓施工技术克服受"基岩约束效应"及"单向板效应"的负面影响,有效地解决了高强、大体积、大长宽比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
2008年10期 No.41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姚劲东;郑东雄;陆哲炜;高岩;胡强;
简要介绍了富地岗立交桥存在的病害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对该桥桥台的加固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目前的运营来看,该桥加固效果较好。
2008年10期 No.41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周敬库;
以严寒地区的某铁路连续刚构桥为例,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墩梁固结段应力状态受年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温度的变化对连续刚构墩梁固结处的应力状态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出现超过设计允许值的现象。为保证桥梁使用的安全,在设计和施工时应加以重视。
2008年10期 No.41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马耕;李子春;柯在田;
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上部结构大量采用20 m预制小箱梁,在检查中发现梁体普遍出现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一个标段(XH-10A)桥梁梁体调查、检测、荷载试验及综合评定,表明横向裂缝比较多且延伸较高的梁体,其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仅出现纵向裂缝和其它表观病害的梁体基本满足要求。为保证桥梁的运营安全性和耐久性,分别对不同程度病害梁体提出了处理建议。
2008年10期 No.41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仲新华;雷俊卿;
结合铁路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特点,配制五种在浆体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的泵送混凝土,通过对试件力学、电通量以及收缩和徐变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铁路箱梁低收缩徐变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配制原则是采用较低用水量和适量矿物掺合料。
2008年10期 No.4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李体存;王树国;
针对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以及主梁C60混凝土收缩、徐变,提高抗裂性能,结合宜昌长江大桥C60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试验,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加以控制,制订了C60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条件,提出控制早期开裂的措施,确保了宜昌长江铁路大桥主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2008年10期 No.41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江凌;邹军贤;刘小文;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广泛关注的热点。根据某工程实例,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讨论了隧洞进口边坡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稳定性,为边坡设计提供依据。
2008年10期 No.41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许永生;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抓好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是施工安全的有利保障。采用微振动控制光面爆破技术和单侧壁导洞法施工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2008年10期 No.41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杜建华;
介绍广州地铁三号线珠江新城站—客村站盾构区间盾构穿越珠江的施工技术。分析总结了区段地质的复杂性和盾构机状况的特殊性,导致盾构通过珠江的一系列问题和施工所采取的解决办法及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2008年10期 No.41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李围;
介绍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设计中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管片的类型,结构特征,环向和纵向力学模型,地震和相邻结构物对管片的影响,以及配筋设计和检算内容等。其成果将对我国单线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2008年10期 No.41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高洪涛;
通过对乌鞘岭隧道13#斜井辅助正洞快速施工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及运输组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陡坡斜井施工的科学合理的设备配套模式,为以后类似的陡坡斜井辅助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08年10期 No.41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邹艳琴;
结合某深埋隧道工程,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与方法;针对该隧道的不良地质情况,重点介绍了超前帷幕注浆的技术方案、注浆设计和注浆工艺。
2008年10期 No.416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周明军;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西单站的地铁开挖过程为例,采用FLAC3D工程分析软件,对地铁开挖过程及其引发的地表及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提出建议,得出穿越既有线的沉降及上浮规律。
2008年10期 No.41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宁茂权;
以沈家门港海底隧道为例,介绍了海底沉管管段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构造措施(施工缝、后浇带防水设计)达到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目的;在管段接头处采用GINA橡胶止水带、OMEGA橡胶止水带构成可靠的两道柔性接头防水;在结构顶板和侧墙外涂刷一薄层防水涂层,形成一道能适应微小变形以及抵抗酸碱介质的侵蚀而达到防水防腐的要求的防水技术。
2008年10期 No.41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周灿朗;雷金山;阳军生;杨秀竹;
为解决地铁矿山法隧道设计施工中出现的大沉降和高造价问题,通过对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番禺广场站折返线、八号线沙园—凤凰新村区间的双线断面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矿山法隧道断面形状会对隧道受力和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并结合五号线淘金—区庄区间矿山法隧道的设计,提出和验证了优化矿山法隧道断面的设计方法,改善了矿山法隧道设计中出现的大沉降和高造价现状。
2008年10期 No.41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周宇;
大断面隧道在不良地质地段常常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各分部依次开挖,相互作用,地表沉降预测较为困难。应用随机介质理论,首先推导出任意单元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然后将直角坐标系转换到局部极坐标系下进行积分计算,由此推导出任意一段圆弧收缩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通过圆弧叠加最终得到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公式。该方法应用于国内第一条三车道大断面海底公路隧道厦门翔安隧道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分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
2008年10期 No.416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朱永全;何本国;
结合南京地铁Ⅱ号线苜蓿园站—小卫街站超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左右线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对在后行洞开挖爆破荷载作用下先行洞衬砌振动响应进行相关监测,并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10期 No.416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李建强;冯涛;何平;
球状风化是在花岗岩地段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三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地表分布特征和地下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提出了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综合勘察技术,即先地表调绘确定风化球体地表分布密集地段,然后在此类地段进行物探确定风化界面大致深度,最后进行钻探详细揭示风化球体地下分布特征。
2008年10期 No.41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余建民;冯翠红;
止水型的复合土钉墙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地下水位较浅时,由于基坑降低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道路开裂而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以郑州某基地工程为例,对此项技术的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变形控制进行了分析,为止水型复合土钉墙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8年10期 No.41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张可誉;李洪峰;张令诺;
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机理,通过工程运用实例,对工程实际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进行现场监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2008年10期 No.4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朱奎;徐日庆;周鹏飞;
介绍了一个人工挖孔桩质量事故处理工程实例,采用压力灌浆法、补桩法结合加大基础刚度法来处理质量事故,提出合理的补强加固方案应根据地质情况,并综合考虑造价、工期、施工素质及施工经验等因素。
2008年10期 No.41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王智猛;蒋关鲁;李华明;魏永幸;
无砟轨道道岔区基床的动力学特性是无砟轨道研究的一项重点和难点。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道岔区试验段的现场实车测试,分析了不同车型、不同车速、正线和侧向行车条件下整个道岔区基床表面不同位置处的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8年10期 No.41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王树栋;娄国充;
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其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不同,结合天津市重点工程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及华能绿色煤电IGCC电站铁路专用线工程对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008年10期 No.41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冯金英;王秉勇;钟亮;
结合中原地区粉质土填筑路基施工期间边坡受到破坏的工程实际,分析了设计中采用植物防护粉质土边坡出现病害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圬工、结合植物防护以及合理设置路肩排水措施等综合治理方法。
2008年10期 No.41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杨靖东;
哈大客运专线沈哈段位于东北严寒地区,铺设无砟轨道面临冬期漫长、极端最低气温低、年温差大,季节性冻害和雪害等不利条件,结合沿线的气候环境特点和工程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几种无砟轨道的技术特点和适应性,提出了无砟轨道的选型建议以及应用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8年10期 No.41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春华;
通过分析采用QPCJ铝热焊焊接75 kg/m钢轨所存在的焊缝区应力集中,焊接预热所用燃料,寒冷气候下焊接,以及现场焊接工艺等质量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在降低焊缝伤损频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08年10期 No.41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王金虎;
大秦重载铁路运量增加及速度的提高、钢轨焊接工艺不良、线路维修周期得不到满足是造成重伤钢轨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伤损主要表现为曲线上股侧磨、曲线下股剥离掉块、压溃、钢轨核伤。强化设备维修、定期打磨是当前有效降低钢轨伤损的主要手段。
2008年10期 No.41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胡绍海;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既有线提速、重载给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思想上提高了对养护维修的认识,不断更新维修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维修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管理和设备重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以全面构建线路维修保障体系,改进养护维修手段,不断提高线路设备质量以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
2008年10期 No.41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林红松;赵坪锐;刘学毅;
为对无缝线路状态下更换支承块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维修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更换支承块系统的计算模型,分析不同起道量和不同扣件松开长度下系统的受力;在一定的起道量和扣件松开长度下,根据非线性屈曲稳定理论,确定合理的养护维修作业轨温范围。结果标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更换支承块时,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存在最优长度;起道量和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对钢轨垂向非线性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较大。为避免钢轨失稳,应严格控制作业轨温;起道量为0.16 m时,最优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为18 m,相应的作业轨温范围为锁定轨温+5℃以下。
2008年10期 No.41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蒋刚;
介绍D09-32型连续式捣固车的拨道原理,分析捣固车线路方向偏差的检测原理,对静态下各测量点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动态作业过程中卫星小车位置的改变,其拨道传感器反馈值相对于静态值需进行补偿,为全面理解D09-32型连续式捣固车拨道原理提供参考。
2008年10期 No.41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张世杰;王平;曹保;刘如冰;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无缝道岔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在不同轨温变化情况下无缝道岔交叉渡线中钢轨和传力部件的受力与变形。探讨设置不同辙跟类型及数量、设置不同扣件阻力和道床阻力对钢轨和传力部件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2008年10期 No.416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