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卫东;
结合新建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木周岭特大桥,采用移动模架法制造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工程实践,介绍了DXZ32 m/900 t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的拼装工艺、加载预压、箱梁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模架过孔等施工关键技术的操作要点。
2008年08期 No.41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李志敏;竺裕北;刘吉元;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预应力体系。对预应力体系施工中的管道安装、钢绞线制作及预应力张拉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作了详述。
2008年08期 No.41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许宏伟;王新敏;
简单说明下行式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系统介绍了下行式移动模架的几种支撑方式,探讨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中两种方式(开孔式、上挂式)对空心桥墩的影响作了仿真分析。提出了下行式移动模架对空心墩影响较小的上挂式支撑方式。
2008年08期 No.41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孟钢;
福州鼓山大桥2#墩钢筋笼主筋净间距小,钢筋笼长度大,对这种长大钢筋笼安装施工中关键的临时固定进行比较优化,设计了专用工具——打捎盘。在钢筋笼接长施工中使用打捎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工作效率高。
2008年08期 No.4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俞先林;张奇志;
采用自平衡式加载反力架对苏通大桥索塔钢混组合锚固结构进行足尺节段模型试验,观测了模型的应力、裂缝分布和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索孔出口面上方的混凝土表面最易出现裂缝;钢混结合面表现为弯剪共同作用的特性,顶推荷载水平分力主要由钢锚箱结构承担,混凝土亦承担一小部分,竖向分力可全部由剪力钉传递给混凝土承受。
2008年08期 No.41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李秀敏;朱尔玉;刘磊;
针对重庆轻轨2号线二期工程和3号线,特进行新型跨度为25 m直线PC轨道梁1∶1模型静力抗弯试验研究。给出了该试验梁的荷载布置、荷载设计和静载试验结果,如挠度试验结果、应力试验结果和结构校验系数,得出了25 m直线PC轨道梁静载试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PC轨道梁可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2008年08期 No.41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石现峰;宣言;王军文;
综合考虑曲线梁桥的弯扭耦合、混凝土收缩徐变、钢梁的松弛、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应变重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桥时效行为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组合曲线梁桥从施工到成桥,以及成桥后任意时刻的应力和应变状态进行分析,为这种桥式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吴红强;
介绍了合武客运专线32 m大吨位(900 t)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吊装、运输、架设施工,对各工序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2008年08期 No.4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司秀勇;潘慧敏;蒋再松;刘春凤;金海江;
以(60+128+60)m和(72+160+72)m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结构模型,计算并比较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自振特性,进一步探讨了横撑刚度和拱肋截面形式对连续梁—钢管拱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杨彦军;
以跨越首都国际机场主滑行道的箱涵顶进施工为工程背景,针对软弱地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地面沉降控制严格等不利因素,考虑了箱涵结构和土的相互作用;对箱涵的顶进施工中滑行道的沉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计算值与现场观测值基本一致。
2008年08期 No.41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帅旭东;
可调式无拉杆模板,具有设计承载力大、挠度可调、拆装快捷、使用安全方便、无脚手架施工等特点。通过在施工现场墩身施工的应用,墩身错台和大面平整度可满足武广客运专线和新验标的要求,从现场施工的情况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2008年08期 No.41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胡所亭;
谢叠大桥采取桩基托换和顶升的方法解决9号墩下沉的问题,施工中通过托换大梁、墩柱、桩基、帽梁等部位监测数据及时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控制。加固后,实现了控制桩基沉降和结构顶升复位的目的,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韩星俊;
修建中的宜(昌)万(州)铁路堡镇隧道位于高地应力碳质页岩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加固圈厚度对围岩变形及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影响规律,确定了合理加固圈厚度,为设计提供了依据,保证了施工安全。
2008年08期 No.41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张建;罗章波;张姣;
通过工程实例将可信性方法引入大、小盾构隧道风险评估中。首先对大、小盾构隧道工程开挖期的主要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后果进行了分级,并采用基于权重的专家权重法进行评估,最后根据可信性风险分析理论得到大、小盾构隧道工程开挖期的总体风险。实例验证该方法切实可行。
2008年08期 No.41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雷升祥;高波;肖清华;
针对高地应力下的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群施工中容易发生的塌方问题,对多洞交叉等难点地段塌方处理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交叉口地段围岩地质、断面形状与几何尺寸及其变异、施工条件、多次施工扰动进行分析,结合隧洞施工理论及方法,得出对锦屏隧洞群施工过程塌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断面条件、开挖方法和施工顺序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于锦屏特大异形断面"先固结塌方体、再低强度开挖,后加强支护"的总体处理方案,确定了塌方地段低强度开挖的控制爆破技术参数,给出了塌方地段开挖后的加强支护措施。实践表明,研究出的高地应力下施工塌方处理技术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2008年08期 No.41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孙昌玲;潘峰;
通过对隧道拱肩部位脱空、断裂夹缝等混凝土缺陷进行置换微膨胀混凝土辅以植筋加固补强,分段分批的施工步序保证了结构加固过程的安全性及模板自锁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施工难题,加固效果显著,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贺红梅;
TZL预应力注浆锚杆是一项观念超前的施工技术,雁门关隧道采用TZL预应力锚杆作为初期支护的一部分,通过施加预应力和注浆固结,能迅速遏制围岩的坍塌和变形。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008年08期 No.4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刘辉;
提出了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过程中,地层中的承压水体随掘进发生运移。阐述了合理设计红外探水方案对运移的水体进行探测预报的机理,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用红外探水方法检测隧道拱顶承压水体运移的情况,以及应对水体运移危害的工程措施。
2008年08期 No.41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杜江;
地铁风道往往因为其结构断面较大,在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只能采取分块开挖,分步模筑的方法进行。临时初期支护(初支)破除作为由初支向二次衬砌(二衬)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工序,破除时存在着频繁的应力转换、分散、重分布等临界状态,是施工中最危险的一个阶段。该文采用"结构—荷载"模型,利用增量法,分析初支破除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以北京地铁四号线石榴庄路站一号暗挖风道单层段初支破除的成功实践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对破除施工各阶段的初支内力及位移分布和变化做出了超前判断,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优破除步距,提出了合理的破除、换撑、模筑方案,以有效地降低初支破除风险,指导工程实践。
2008年08期 No.41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管振祥;
大水沟隧道是锦屏水电站上线公路的最后一座隧道,最大开挖跨度达16.4 m,高跨比仅有0.57,进口段埋深浅且存在偏压。根据大跨扁平隧道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在施工时采用密排多层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加固围岩、台阶法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隧道变形监测结果都表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是合理的,保证了施工安全。
2008年08期 No.41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张建斌;
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暗挖CRD法施工的初期支护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了各开挖部施工对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法施工初期支护最为薄弱的是中隔墙上部与初期支护拱顶交接的部位。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08年08期 No.41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张涛;杨新安;王瑶;
隧道两端洞口和洞身均处在风积沙地层中,且隧道覆盖层薄,施工存在塌方、流沙、大变形等风险。根据隧道设计资料、以往风积沙隧道工程实例和《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风险评估,目的是控制风险因素,采取对应技术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2008年08期 No.41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毕树兵;
沈阳地铁一号线云峰北街站—沈阳站区间,地处浑河古河道,围岩土质为砂层、中砂层、粉质黏土层,含水量非常丰富。隧道开挖后,地下水将大量从工作面渗出,势必导致地表沉降量严重超标。为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及控制地表沉降,决定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降水设计原则、管井构造及施工要点、降水动态监测等情况。
2008年08期 No.41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明海翔;
武康二线襄樊至胡家营段共有54座隧道,地质条件为石英云母片岩为主的软弱地层。结合54座隧道的爆破实践,提出了以地质复杂、围岩破碎、多变为特征的隧道爆破成型施工措施,特别是采用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调整爆破参数的类比法,进行爆破施工的模块化管理,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
结合遂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践,进行了以级配碎石为基床表层,以A、B组填料为基床底层的室内大比例基床模型试验。详细介绍了建模过程和试验条件,分析了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基床的动应力、动变形、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累计沉降规律,获得了有关无砟轨道基床动力特性的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改进基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008年08期 No.41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罗建华;
洛阳南车站内的路基改良土施工本着先做试验段,再大规模展开的原则。通过试验段施工,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施工条件进行模拟试验,为大面积路基开工提供各种技术数据和最佳的机械配置,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008年08期 No.41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庞拓;
阐述了CFG桩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介绍了CFG桩基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008年08期 No.41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田彦福;
对病害段路基采用竖向探井开挖、瞬变电磁法物理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CT探测,通过对探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病害状况,拟定了两套整治方案。
2008年08期 No.4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魏楠;宋春雨;陈龙珠;
基于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采用FLAC2D的Byrne体变孔压模型,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水平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孔压上升过程,分别考虑了振动频率为20、25、30和40 Hz 4种工况,初步总结了饱和砂土地基在不同频率振动处理后土体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分析地基孔压变化和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以考察采用高频振动提高饱和砂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可能性。
2008年08期 No.41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柳墩利;赵有明;
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试验段基床底层水泥改良土的填筑过程中,发现水泥改良土随室内击实延迟时间的增长最大干密度降低,而最优含水率增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与水泥改良土加固机理有关,因此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的检测应考虑此现象。建议施工现场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在水泥初凝前碾压完;另一方面应根据现场碾压延迟时间,确定室内击实延迟时间,用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对压实标准进行控制。
2008年08期 No.41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黄淑森;
结合钻孔灌注桩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层施工工程,分析了温州地区影响钻孔灌注桩效果的因素,说明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提出保证成桩质量的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李连生;杨宏刚;
据诸暨至永嘉高速公路深泽乡滑坡体现场调查和路基开挖实际情况,提出两套滑坡体上边坡的卸载方案,并从造价、环境、安全、工期等方面分析了方案二的可行性。
2008年08期 No.41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张文辉;
路基工后沉降是铁路客运专线铺设无砟轨道的控制因素。结合以往施工测量经验,提出一种简便、准确、不影响下步工序施工的路基沉降观测方法,供路基施工工程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何宏斌;王军龙;赵兴寨;
针对铁路道岔护轮轨的磨耗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找出了护轮轨产生磨耗的主要原因和磨损原理,同时也给出了减少护轮轨磨耗的方法与建议,对我国铁路道岔的养护和维修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8年08期 No.41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潘振;冯毅杰;
为减小轨道状态引起的车辆附加动态作用,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在测试区用框架式轨道结构取代普通线路。采用动力学仿真计算轨道结构为空吊板和轨道不平顺的受力状态,从理论上验证了TPDS系统采用框架式轨道平台对提高系统轮轨作用力测试精度上的作用和必要性。
2008年08期 No.41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马占川;
阐述了国产动力稳定车稳定头垂直下压力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根据对稳定头垂直下压力控制、走行控制等相关系统的分析及用户调查,认定该系统存在设计缺陷。针对在使用中存在容易破坏线路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可行性。
2008年08期 No.41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何连华;赵鹏飞;潘国华;陶勇;
应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武汉站高速列车过站的列车风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列车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头部的列车风侧向影响范围比尾部大,列车风侧向影响范围最大处出现在头部顶端。头部列车风侧向影响范围随列车速度增大而增大。与明线实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列车风的侧向分布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8年08期 No.41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李阳;
结合青藏铁路线安多至拉萨段铺架设备经由青藏公路运输上场的实践,介绍了大型铺架设备进行长途公路解体运输的总体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可供大型铁路铺架设备进场特别是不通铁路的地段施工时借鉴和参考。
2008年08期 No.41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