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原;
通过对粘贴施加预应力的CFS-GFS混杂加固纤维布的钢筋混凝土梁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界面端部附近混凝土不同高度垂直裂缝对胶层附近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界面附近,混凝土第一主应力在裂缝两侧发生跳跃式突变,并在裂缝位置出现极大值;混凝土第三主应力裂纹出现位置应力值为零;混凝土剪应力和正应力在裂纹附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纤维布的性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008年06期 No.41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马宗磊;
通过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现浇箱梁的温度监测实践,在混凝土内埋设温度传感器,利用计算机监测和记录混凝土温度变化,根据记录各测点温度值探讨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变化规律,建议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水化热温度变化过快使箱梁混凝土产生裂缝。
2008年06期 No.41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韩国庆;高亮亮;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测试是检定桥梁结构动力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变高度箱形梁桥——浦阳江双线特大桥自振特性的试验,介绍所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经过对测试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和经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并对桥梁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价,为以后进行桥梁结构检测的动力特性试验提供了依据。
2008年06期 No.41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梁志华;
结合乍嘉苏主线桥的施工,详细介绍了挂篮的主要构造和在悬臂浇筑连续梁桥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给出了悬臂浇筑主要的施工工序。同时,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给出了保证悬臂浇筑连续梁质量的重要措施。
2008年06期 No.41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谢梅;王雪峰;
以南昌市下穿铁路的排污箱涵这一具体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箱涵顶进质量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提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方案,并最终取得箱涵顶进的理想状态。相关经验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
2008年06期 No.41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姚劲东;郑东雄;陆哲炜;高岩;胡强;
介绍了富地岗立交桥桥台存在的主要病害,在详细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桥桩受力不均,桥台产生不均匀沉降以及施工时预留梁缝过窄等)后,提出了静压钢管桩,修补裂缝和更换伸缩缝等加固方案。
2008年06期 No.41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王海良;李自林;
在承德南环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钢管拱桥资料对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自振特性规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检测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对该类桥梁运营期间快速检测提出了建议。
2008年06期 No.41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彭彦彬;孔德芒;
高原寒冷地区高桥墩冬季施工必须采取严密的冬季施工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采用合理的模板和支架结构,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方式,恰当的加热保温和养护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2008年06期 No.41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林延杰;秦俊超;
根据现场预制2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时所发现的影响箱梁外观质量裂缝问题,结合实际工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从荷载、温度变化、收缩、钢筋锈蚀、施工工艺等方面,以及物理、化学、力学等角度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解决了因裂缝和裂纹影响混凝土箱梁外观质量的问题。
2008年06期 No.41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陈卡拉;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介绍运营桥梁桩基沉降加固处理思路、桩基沉降加固处理方法、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该方法在今后运营的铁路、公路桥梁桩基础加固处理中建议可推广使用。
2008年06期 No.411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孙晓伟;
文章介绍了长白线K124桥梁墩台地基利用水泥粉喷桩加固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在地基承载力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使用水泥粉喷桩技术,可以经济、快速地满足提高承载力的要求。
2008年06期 No.411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陈海根;
通过对某运营近40年的双曲拱桥的外观检查、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检测及现场结构静动载试验,从桥梁结构外观现状、现有混凝土强度、结构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特性等诸方面分析了该桥目前的实际工作状态,并作了较为全面的性能评估,为该桥的今后运营管理及检修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刘勇;陈培芳;李维超;
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改进的鱼骨式桥道系模型建立该拱桥的有限元模型,以EI-Centro地震波为地震作用输入,使用Wilson-θ法来求解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随机振动问题。文中给出了拱顶的位移时程以及拱肋各处的内力峰值,计算表明拱肋在地震作用下最不利位置在拱脚处。
2008年06期 No.41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杜建华;高谦;宋卫东;潘同斌;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双井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2D计算程序对新建隧道开挖前,既有线列车振动在围岩中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采用FLAC3D从新建隧道拱顶沉降、既有隧道底板沉降以及既有隧道衬砌应力变化三个方面,对新建隧道垂直下穿既有地铁线过程中间隔土层厚度的影响作出分析。并结合以上两方面结果得出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间隔土层的合理厚度。
2008年06期 No.41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袁振国;
盾构法施工在地层交错复杂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加快施工进度。结合北京地铁国贸站—双井站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说明盾构始发处为曲线时的作业流程,盾构掘进重点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为地铁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於昌荣;黄醒春;董其昌;王飞;吴川;
针对砂砾地层盾构施工中,对几类泥浆切口添加材的泥浆黏度、失水量以及对混入泥浆添加材的砂砾切削土混合体的塑流性(坍落度)和止水性(透水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对切口添加材的选择、配合比及在砂砾地层切削土的泥浆添加材的注入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刘建伟;
以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暗挖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大跨度富水地层暗挖施工技术条件,采取超前降水、超前加固、超前止水、快速开挖支护等措施,确保了在富水地层暗挖施工进程中的安全。
2008年06期 No.41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张宏;冷伍明;肖武权;
文章介绍了芙蓉变电站电缆隧道监测,阐述了隧道监测系统的布置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邻近隧道在高层建筑物施工影响下的隧道周边位移、衬砌应力的变化情况,以期对此类隧道监测提供经验借鉴。
2008年06期 No.41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戚克大;
文章介绍了在祝源隧道开挖中采用光面爆破的施工工艺,隧道开挖面轮廓成型规则,岩面平整,增加围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减少支护工作量,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是一种较好的隧道施工方法。
2008年06期 No.41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刘皖怀;彭小兵;罗传义;
十二排隧道出口进洞后曾发生49 m长连续塌方段,分析原因后,采用5.0 m长水平和45°超前小导管注浆,进尺0.5~2.0 m时,开挖面外侧有4~7层注浆小导管防护,辅以顶设导坑的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掘进施工技术,成功通过了特大塌方区。
2008年06期 No.41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田家琳;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双井站区间暗挖段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国贸站—大望路站区间为例,阐述地铁新线下穿段二次衬砌施工时,为保证地铁既有线的沉降控制标准,采用保留初支结构竖向临时支撑,并改进支撑处防水工艺的二衬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时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刘庭金;莫海鸿;陈俊生;
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广州某20 m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二、三维动态施工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作用于地下连续墙上的土压力、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和弯矩、楼板和钢支撑轴力等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下部地层地质条件较好,地下连续墙吊脚处的土体形成土拱效应,导致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较小。且目前首层楼板、负一层楼板和负二层楼板已经施工完毕,对基坑侧壁土体和地下连续墙形成强大约束体系。因此,在负三层处采用钢支撑加围檩支护结构暂时代替楼板的施工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2008年06期 No.41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张大鹏;刘翠容;孔德惠;孔书祥;
随着水利设施建设和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线建设不可避免与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交叉,若渠道位于边坡后缘时其渗漏必会影响边坡渗流场,而不同水位下渗流场有所不同,边坡稳定性也会有所改变。运用geo-slope软件模拟渠道在不同水位下其渗漏对边坡渗流场的影响,从而得出边坡稳定变化规律,可为边坡溜坍的防护和治理工程提供依据,也可为新线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魏显峰;孙铁成;齐永顺;
以青藏铁路二十标段路堤加筋挡土墙为例,从设计方面分析了加筋挡土墙组成部分设置的目的和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冻胀应解决好的相关技术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08年06期 No.41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徐丽芬;马建林;王磊;
以几种可能的桩基础平面布置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3D有限元计算,就群桩基础的沉降与桩顶荷载这两个主要问题对前述桩基的不同布置形式进行了分析评估。以尽可能地发挥桩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和降低工程数量为主要目的,探讨了上述几种桩布置形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桩型布置的原则与建议。
2008年06期 No.41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跃文;
浙赣线提速后,沿线岩溶地区路基须加固。说明采用注浆技术在营运线路上加固路基施工中注浆加固机理、主要设计参数,分析了不同断面形式路基施工特点,特殊情况下的技术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万朝栋;
火山岩地貌表面常表现为发育的玄武岩,在其上修筑高速公路,需进行填筑碾压试验。文章分析了用于路基填筑的填料的级配分布、铺筑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机具对填筑质量的影响,通过不均匀系数、孔隙率、沉降差指标对路基填筑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查,得出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路基施工技术参数,该参数可用于施工中。
2008年06期 No.41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余建民;冯翠红;闫银刚;
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技术经济性能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郑东新区软土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尚属首次,文章介绍了这种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与监测结果,提出在此地区深5~6 m基坑中应用是可行的,是在该地区将其应用到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有益尝试,值得参考与推广。
2008年06期 No.41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闫宏业;蔡德钩;姚建平;孙引号;叶阳升;
随着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精度逐步提高,对软弱地基分层沉降及路基沉降观测越显重要,目前的分层沉降观测装置精度低,成本高。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装配式分层沉降观测装置,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埋设步骤、观测方法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经过现场测试表明,装配式分层沉降观测装置精度较高而且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8年06期 No.41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杨腾峰;黄羚;侯永会;
介绍了一个以图形驱动方式便捷实现线路施工测量与放样的计算系统。该系统是线路施工测量与放样集成计算的一种新实现,通过创建和操纵一组彼此独立又协同合作的功能图形对象,以实现线路施工测量放样计算功能,并可动态模拟线路施工测量放样计算过程,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8年06期 No.41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李志刚;
应用可动心轨高速道岔代替原有的提速道岔,消除了固定辙叉上存在的"有害空间",提高了列车过岔速度。文章介绍可动心轨道岔换铺施工技术,在指导现场实践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所得的结论希望对铺设既有线上的可动心轨道岔有一定借鉴。
2008年06期 No.411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童书玉;
铁路提速后行车速度大幅提高,行车密度增大,运输与施工的矛盾突出。利用天窗铺设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是既有线改造新尝试,对施工中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条件进行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张文能;
基于MALAB语言编制了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软件。提出了京九铁路黄沙尾大桥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黄沙尾大桥桥上可不设钢轨伸缩调节器;锁定轨温取(30±5)℃时,桥上无缝线路强度、稳定性、断缝满足设计要求,桥墩、墩顶和桥墩基底受力状态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2008年06期 No.41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孙加林;刘增杰;周清跃;
对重载铁路采用的136RE断面钢轨对中国铁路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利用北美铁道学会(AAR)开发的NUCARS软件,对C64K货车通过60 kg/m6、8 kg/m和75 kg/m 3种钢轨的安全性以及钢轨磨耗进行了仿真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重载货车通过68 kg/m钢轨时,安全性明显优于60 kg/m钢轨;同时抗磨耗性能也远优于国产60 kg/m钢轨,达到了与75 kg/m钢轨相同的水平,为68 kg/m钢轨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No.41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李英男;
贝氏体钢轨是一种新研发的高强度钢轨,其各种机械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980 MPa级钢轨。根据贝氏体钢轨母材物理性能和接触焊机特点,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贝氏体钢轨接触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焊接性能良好,可以满足线路使用要求。
2008年06期 No.41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