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强;彭学理;马林;牛斌;
对北方某斜拉桥主墩承台、转体上盘、塔梁墩固结实体段及"人"字形塔脚部位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热温度进行测试,实时掌握水化热温度发展规律,通过添加适当的粉煤灰、减水剂、缓凝剂、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内部设置冷却水管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核心与表面的温差,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2007年10期 No.40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邓军;黄培彦;
在CFRP板对钢梁的加固工程中,通常采用预应力FRP技术和梁反拱预应力技术来充分发挥CFRP板高强度的性能。文章通过对采用这两种预应力技术的CFRP板加固钢梁(或混凝土—钢组合梁)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计算加固钢梁弹性抗弯承载力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承载力及所需CFRP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中考虑了加固前负载的作用;提出了两种预应力法的有效预应力和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讨论了各项参数对抗弯承载力及预应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加固技术比无预应力加固技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梁的承载力;两种预应力方法的预应力损失率是相同的;并且预应力损失率不随预应力大小而改变,仅受截面尺寸和材料性能的影响。
2007年10期 No.40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张小东;黄道全;
石家庄某滹沱河大桥在更换支座时需要顶梁,因墩柱盖梁混凝土开裂而选择在墩柱上包钢箍、加横梁,使之与盖梁共同承受顶梁荷载。文章介绍包箍的构造尺寸、相关计算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2007年10期 No.40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勾红叶;蒲黔辉;周青虎;王君明;
以成都市三环路牛龙路立交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主桥和匝道桥下牛腿部位的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介绍了牛腿1∶2的大比例模型试验的设计与制作;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开裂模拟和加固效果的验证。通过试验将解决三环路立交桥牛腿开裂引起的安全隐患难题,为既有该类桥型的检测与加固提供技术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线国杰;
整体滑移式侧模板在青藏铁路、黄万铁路的32 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T形简支梁预制中的成功运用,明显提高了工效,改善了梁体的外观质量,节约了投资,较传统分块拼装式模板在工艺改进及成效上有了长足进步。文章介绍制梁台座区与整体侧模的配套设计,整体侧模与滑移模小车的设计,以及整体侧模板的安装与拆移。
2007年10期 No.40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王雪琴;刘光唯;
苏州东南环立交D、M、G、H匝道相互平行且跨越既有南环桥,箱梁现浇采用大跨度贝雷梁作为支架,为提高工效和避免支架重复搭拆,采取拖拉法进行整体横移。文章介绍支架的结构形式、支架的检算、横移滑道设计、支架拼装和横移拖拉施工有关施工技术。
2007年10期 No.40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颉明军;惠卓;秦玉军;李元华;
通过ANSYS对几种不同张拉顺序进行分析,证明滞后张拉横向预应力,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顶板下缘中点处出现纵向裂缝,建议应在各箱梁梁段施工完毕后立即张拉本梁段的横向预应力筋。同时证明张拉横向预应力筋后拆除托架是安全的。
2007年10期 No.40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魏树林;
天桥上部结构为跨度24 m、宽3 m、高1.3 m敞开式钢—混凝土桁架梁。文章介绍测点布置、加载方式、测试方法以及应变、跨中挠度的试验值。在分析试验值的基础上,对天桥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
2007年10期 No.40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成立;黄绪泉;王小萍;
真空压浆是后张预应力结构构件孔道压浆新技术,可改善传统压浆施工中浆体不饱满等问题,从而提高构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陕西靖(边)安(塞)高速公路某大桥40 m箱梁真空压浆施工,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2007年10期 No.40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李陆平;
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KTPZ盆式橡胶支座产品,对KTPZ支座安装过程进行较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支座安装质量控制要点等。
2007年10期 No.40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赵勇;
客运专线由于其基础设施设计的速度目标值为350 km/h,并且采用了无砟轨道等结构,为此,对各项工程均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介绍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某特大桥基础采取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该项工程的施工经验也是客运专线的数据的积累之一。
2007年10期 No.40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方勇;何川;
将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视为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具有坡度的地铁隧道地表位移公式进行了推导,并提出了曲线型地铁隧道地表位移的修正公式。同时结合坐标变换理论,对复杂线型下的地表位移曲面进行了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表明,该程序可以计算复杂线型下的地表位移曲面。这对于预测多条复杂线型隧道下的地表空间位移曲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期 No.40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刁志刚;
横通道进大断面正线隧道是暗挖地铁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难点,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进洞方案进行对比,对横通道与正洞交叉部位的设计方案、施工步骤、量测结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07年10期 No.40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谢文梅;
北京地铁黄庄站主体结构采取洞桩逆筑法(PBA法)施工,结构断面形式为三拱两跨,施工缝接头和三连拱"雁尾"处是隧道防水施工的重点。文章详细说明了防水层铺设工艺、施工缝接头处防水和拱部防渗漏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牛红凯;刘秀峰;王祥琴;
结合太行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实践,对各种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在应用预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对太行山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期 No.40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徐敦敏;刘培荣;孟伶俐;
通过分析云湖隧道施工中的塌方原因,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对塌方区采用双排注浆小导管加固及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塌方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现场监控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007年10期 No.40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王勇;荣永刚;邓凡;
通过地质雷达法对既有天池峡隧道进行检测,针对检测结果对既有隧道进行了小导管注浆加固与预应力锚杆锚固处理。从监控量测数据的规律分析,可知此加固处理方法效果良好。
2007年10期 No.40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王广地;周晓军;高波;
悬浮隧道作为悬浮在水中的结构物,波浪、海流荷载必将是影响悬浮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常规荷载。由于悬浮隧道在空间结构上为细长结构物,利用Morison方程计算结构所受到的波流力,分析了悬浮隧道结构所受波流荷载随悬浮深度、海水深度、海流速度以及管段截面尺寸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2007年10期 No.40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黄栋良;吴湘滨;罗伟奇;张慧;
针对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中,因对小断层的超前预报不足,时有涌水、垮塌出现,故而提出一种有效预报方法——断层错动机制解。文章介绍断层错动机制解的原理,并运用此原理对正在施工的雪峰山长大高速公路隧道进行现场验证和短期地质超前预报,可快速、高效、安全地指导隧道施工。
2007年10期 No.40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李文柱;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应根据车站基坑所处周边地理环境、地下管线条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设备以及基坑深度等因素,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文章结合杭州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杭州地铁地下车站的设计实际,提出基坑围护结构形式选择的建议。
2007年10期 No.40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刘彬;魏丽敏;牛建东;
采用室内大模型试验、现场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加筋砂垫层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探讨了加筋地基中筋带内力的发展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加筋垫层能显著提高软土路基的极限填筑高度,但对减小沉降效果不明显,各层筋带内力均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填筑高度下其最大值相差不大。
2007年10期 No.40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赵树良;汪波;王正明;李渝生;
从工程区的地质环境入手,分析了工程区的地貌地质特征,以此获取了客观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手段对研究区的岩体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拟定的最不利滑面,进行岩体稳定性的计算,供类似工程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张志清;孟俊;
为了避免黄土地区道路排水构造物的破坏,以宁夏银古高速公路为依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在排水构造物基础及进出水口处加铺复合土工膜的设计方案,并对试验方案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土工膜结合灰土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冻胀的发生,避免沉陷和陷穴破坏,效果显著。
2007年10期 No.40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郑益民;孙树贤;
文章分析了路基土石方调配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依据线性规划的运输问题理论,建立了土石方调配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一种该模型的实用算法,完成了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土石方调配程序设计。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7年10期 No.40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李照中;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事故会导致其承载力严重不足,桩基的工程质量问题将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安全。文章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故事的成因及其处理原则,根据质量事故的不同情况,其中包括施工中和施工完成后对事故桩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
2007年10期 No.40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邱高林;刘胜群;陈玉平;
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是交通、地震、波浪等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建筑物设计和计算分析的基本依据之一,而国内外对于水泥土复合试样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成果很少。通过GDS双向振动三轴仪对纯黏土以及水泥土复合土样的动弹模量与阻尼比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应变水平、围压、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水泥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2007年10期 No.40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许永贤;许良善;郝有生;
结合2003年京包线清筛施工,研究既有线清筛作业道床状态参数的变化发展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线路清筛作业期间轨道稳定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保证清筛作业安全施工建议,并强调了炎热夏季无缝线路清道床筛作业注意事项。
2007年10期 No.40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冯军和;闫维明;陈宪麦;
文章就实践中常用的简化模拟方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频响函数和轨道不平顺谱的引入及快速傅立叶数值算法的应用提高了简化解析方法的模拟速度,改进了列车荷载轨道不平顺法的计算模型。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建立了列车—轨道系统的二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块,实现了对列车荷载的复杂工况研究。对这两类方法模拟的列车荷载样本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7年10期 No.40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李桂保;张建峰;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轨下垫板都使用橡胶垫板,在大轴重列车的作用下,垫板伤损严重,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文章分析了目前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垫板特性,指出通过结构设计和配方调整可以解决目前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存在的问题。
2007年10期 No.40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车晓娟;李成辉;
建立板式轨道实体结构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荷载和配筋形式下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应力分布,分析配筋率和混凝土应力对轨道板裂缝宽度的影响,并提出了轨道板合理配筋率,为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中轨道板温度裂缝的控制提供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杨宝鸿;邢爱国;
通过对某客运专线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碾压及检测试验研究,对级配碎石的填筑、检测、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适合于客运专线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客运专线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宋磊;
结合津浦线K963+020~K965+385线路抬道施工,介绍此次施工大型养路机械的机械配备、机械编组和施工作业程序,通过制订有效的大机作业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效果良好,可供类似线路维修工程参考。
2007年10期 No.40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安忠;姜大力;
人工破底清筛是目前解决提速道岔道床板结、翻浆冒泥和弹性不足等问题的主要施工方法。文章介绍提速道岔破底清筛作业的施工方法,如劳力组织、机具配备、慢行准备作业以及封锁施工作业工序、限速条件等。
2007年10期 No.40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付永庆;张玉明;
根据对钢轨在直线及曲线上的受力分析,轮轨接触状态的分析和不同情况下轮轨应力分析,提出了现场防止热处理钢轨表面疲劳伤损的办法及思路。
2007年10期 No.40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