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劳远昌

    <正> 经过有关方面的积极和艰苦努力,近年来在我国铁路上有两个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突出实例。1987年1月13日铁道部科技局在北京召开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技术审查会”,对16m跨度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梁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审查。代表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部分预应力梁使用性能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方

    1987年1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实现铁路现代化完成运输任务的关键问题——修订铁路活载标准

    钱士鉴

    <正> 我国铁路已经胜利完成“六五”规划的客、货运量。为了完成这项规划,在货运方面采取了组合列车,客运方面采用了扩大编组的措施。但由于运量的迅速增长,也暴露了我国铁路结构强度低的弱点,亟待改善。为了完成“七五”计划,大幅度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因此,要大批量生产韶山4型电力机车、东风8型内燃机车与C61缩短型货车。随着新型机车

    1987年10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衡广复线白面石武水大桥的设计

    刘明华

    <正> 一、概况 1.白面石武水大桥位于衡(阳)广(州)铁路坪石至罗家渡区间,距大瑶山隧道进口约8km,是一座双线铁路桥梁,桥式为(2×31.7m预应力混凝土梁)+(32m+64m+32m预应力

    1987年10期 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联邦德国不良地质地段大断面铁路隧道的施工

    吴成三

    <正> 一、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修建的铁路隧道总长约2000多公里,其中多系单线隧道,对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的经验很少。现正在衡广线和大秦线大量修建双线隧道如大瑶山,军都山,南岭等隧道分别长14.3、8.4、6km,大瑶山隧道将通过地质异常复杂的9号断层;军都山隧道的2号与3号斜井之间,多数断层,相互

    1987年10期 14-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铁路防风沙技术措施及技术要点

    冯连昌,刘建平

    <正> 一、我国铁路防风沙技术措施 铁路防风沙必须根据综合工程地质条件,早期防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长期坚持,建立“综合整体防风沙结构体系”,选用多种合适的模式及尽量采用植物固沙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铁路防风沙工作,还应在勘测选线、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的各

    1987年10期 16-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

    王文录

    <正> 现在正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施工的地铁新建工程的全称是“复兴门底层站折返线”工程。 复兴门地铁站有两层,在上的是上层站,在下的叫底层站。上层站在北京地铁环线上,下层站位于萍果园经礼士路到复兴门的这条线的端头上。上下两层车站“十字形”立体交叉。

    1987年10期 2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GQ-Ⅲ型钢轨切割机、GZ-Ⅱ型钢轨钻孔机在工务部门的应用

    魏光禄

    <正> 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年运量高达9200万吨的京包线于1986年底低温铺设了60kg/m轨无缝线路50km,(最低-16℃),随着今年气温的升高,其中低温铺设的35段,必须尽快进行钢轨的应力放散,将锁定轨温调整到设计轨温(17℃~27℃)范围内,否则,将会

    1987年10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我国轨道结构在美国运输中心的性能试验

    赵汝康

    <正> 1985年7月至1986年4月,我国轨道结构在美国运输试验中心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轴重运输条件下现有轨道结构的主要问题;了解轨道部件的性能和薄弱环节;测定大轴重条件下轨道的动力参数,为改进轨道部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1987年10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拨距图逼近法校正曲线及程序设计

    张相福

    <正> 一、前言 随着运量的不断增长,设计部门承担改造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任务日愈加重。各铁路局的工务部门对管内所辖线路也要进行定期复测和大修。所有这些任务都要做大量校正曲线的拨距计算工作。 校正曲线的主要目的,是选择符合既有曲线现状的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使拨距量总和最小。以往用角图法计算拨距时存在两个

    1987年10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最近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陈开利

    <正> 笔者有机会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日本进修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技术。现将在本州四国连络桥儿岛~坂出线櫃石岛高架桥工地实习时遇到的几个代表性问题介绍如下。

    1987年10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加筋土挡土墙侧压力的分析

    周锡九

    <正> 自1974年法国工程师享利·维达尔发明并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加筋土挡土墙以来,加筋土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加筋土工程目前已遍及五大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2年4月,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5000多项加筋土工程,加筋土挡土墙墙面面积已达2.5Mm~3以上,近年来更得到迅速的发展。

    1987年10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Polymer concrete mix takes to cold weather Water-free material cures without heating

    陈越荫

    <正> Ontario Hydro has successfully used a newly developed polymer concrete to cast bearing pad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during the winter. The material can be placed and cured in temperatures as low as -4 F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1987年10期 38-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科技信息

    <正> 泰国目前在昭披耶河(即湄南河)上进行架设施工的昭披耶(Chao Phraya)桥是7跨连续钢斜拉桥,位于现在修建的高速公路线上,主跨450m。这将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斜拉桥,计划于1987年9月完工。结合泰国国内的庆祝活动,作为泰国国家例行活动的一部分,

    1987年10期 40-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