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 谈谈对轨枕板线路养护的体会

    孙梓钦

    <正> 1969年8月,由丰台大修队施工,在我段褡裢养路工区管内京广线下行403+100~406+300铺设试验轨枕板线路3.2公里计5707块。线路条件为50公斤钢轨无缝线路,曲线一处,半径1000米,延长451米,最大坡度3.9‰,配置1760块/公里,线路允许速度110公里/小时。试验轨枕板为65—A型,扣件67型拱形弹片,硫磺锚固。铺设11年来,深感轨枕板线路养护

    1981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改革轨道养护方法雏议

    崔振之

    <正> 轨道与机车车辆作为一个动力系统,是由动荷载的互相影响而共同作用着。现代铁路运输发展的趋势是:高速、重载、大密度。采用重型钢轨和配件,在列车反复通过作用和气候的影响下,轨道破坏程度日增。为保证行车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必要要求改革轨道结构及其养护方法。 轮轨间的作用力使钢轨发生波形运动,而致道钉松弛,轨枕上、下振动,并压入通床,

    1981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预防无缝线路铝焊接头折断的做法和体会

    丁淮生

    <正> 无缝线路是铁路上部建筑发展的方向。根据运量的需要,1972~1980年我段在管辖的津浦线南段蚌埠K832到东葛K984陆续铺设无缝轨255根,延长295.2公里,占我段正线325.4公里总数的90.7%,无缝线路铺设稳定后(约半年到一年),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1981年06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用楔形大胶垫整治钢筋混凝土轨枕曲线轨距扩大病害的试验

    黄柒怀

    <正>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轨枕曲线轨距扩大病害,在我段表现得较为严重。1978年初,我们选择了最先发生而轨距扩大病害最为严重的两个曲线进行试验,经采取综合整修扣件,调整曲线外轨超高及在圆曲线内侧钢轨底应用楔形大胶垫等办法后,基本上控制了轨距扩大病害的发展。

    1981年06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塑料油膏在路基病害中的应用

    徐廷彦

    <正> 铁道线路的路基病害中,翻浆冒泥所占比重较大,造成翻浆冒泥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路基填料用粘性土,这种土壤可塑性大,加之施工时含水量过高,密实度达不到最佳密度的90%以上。线路开通后路基面承载力小于1.6公斤/厘米~2,造成路基陷槽,有的形成水囊。在机车车辆反覆冲击捣压作用下泥浆污染道床致使道床板结,失去弹性,严重影响行

    1981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钢筋混凝土∏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研究

    <正> 一、前言 为解决∏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短柱强度计算问题,近几年在试验室进行了几批大中型∏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强度、刚度和裂缝开展等试验。本报告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试验分析,提出强度计算理论的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试验详细内容,可参看本专题试验研究报告。

    1981年06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铁路桥梁防止落梁措施实例(下)

    郑新民

    <正> 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联挡构件检算 浐河下行桥为5孔跨度27.7米预应力混凝土梁,全长164.24米,处于八度地震区。由于桥墩、台帽尺寸小,梁外侧距墩缘仅0.6米,横向防落架不好直接埋设,采用二根4米通长钢轨,轨底焊上钢板,贯穿梁底,用锚螺栓固定在桥墩上,轨面再焊以三角形轨架,支挡在

    1981年06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日本铁路桥梁自动设计的现状及其今后课题

    姚广源

    <正> 日本国营铁路设计部门于1960年开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结构的自动设计。最初的自动设计用于根岸线和东海道新干线工程中的组合梁。当时所用的是小型电子管计算机,所使用的程序语言只是汇编语言。1969年才开始正式对其他的结构编制了一些自动设计程序。这阶段所使用的计算机是美国本迪克斯(Bendix)社生产的G-20型,主存储器为16K个机器

    1981年06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分界点纵断面的设计要求

    И.И.Кантор,刘统畏

    这篇文章对采用滚柱轴承车辆时,分界点纵断面设计中起动坡的问题,作了新的分析、研究。其方法可供我国铁路线路规划、科研、设计、运营等部门结合远期规划、设计时参考。

    1981年06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采用新轨道破坏理论试算轨道下沉量(上)

    平野雅之,周柔琴

    <正> 关于土质路基上的有碴轨道,采用日本铁道技术研究所轨道研究室佐藤吉彦主任研究员提出的新轨道破坏理论。用这种理论,根据给出的轨道、车辆各特性值,能分别计算出道床、路基的下沉量,合计这些数值,可得出轨道全部下沉量。但是,关于所说的道床下沉公式和路基下沉公式中的下沉系数B、k以及在这些理论式中所采用的各特性值,在现阶段,

    1981年06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用贯入阻力法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

    金树杰

    <正> 一、适用范围 1.本方法涉及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大干零,测定物是用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出的砂浆来做。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对混凝土中的砂浆部分进行测试而能提供某些信息时才可采用。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是一个随着时间而逐渐推移的过程,因此用任何方法来确定凝结时间,都必然带有随意性。在这个试

    1981年06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悬索桥建成

    王贵棠

    <正> 附图是英格兰东部恒伯(Humber)河上施工中的恒伯大桥。这是从152米高塔鸟瞰的情景。 这座桥是用两根巨大的钢缆索悬吊的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桥,跨度1,410米,可承受两万吨荷载。该桥连结格里姆斯比(Grimsby)

    1981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如何设置养路机械平台?

    郭陕云

    <正> 养路机械平台主要为施工现场停放轻型轨道车辆和柴(汽)油发电机组而设。其他养路机械则可以凭借下道装置停放在一般路肩上。但目前在尚未设置固定电源的线路上控制平台间距离的主要因素不是轻轨车,而是发电机组。常用的12千瓦柴油发电机满载运转时,额定电压400伏,额定电流21.7安,需使用3×4+1×2.5的铜芯橡套电缆输电,再考虑使用短距离

    1981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铁道部召开ZH-4000型振动夯实机技术审查会议

    朱绍义

    <正> 在铺设轨道结构前对道床底碴的夯实作业是保证线路初期稳定的重要措施。夯实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行车速度的增减、列车徐行的,延止和维修工作量的多少。过去这种作业没有适当的机具,最近创制成功的ZH-4000型振动夯实机,效果较好。铁道部工务局、科技局对该机型进行了审查并于1981年3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ZH-4000型振动夯实机技术审查会。会

    1981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轨枕板轨道技术鉴定会圆满结束

    王文全

    <正> 铁道部科技局、工务局于3月9日至12日在廊坊召开了“轨枕板轨道技术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科研、设计、制造部门以及有关各铁路局20个单位共69名代表。会议听取了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关于轨枕板轨道的研究报告;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关于轨枕板结构设计说明以及北京、上海、成都、郑州、柳州铁路局,丰台桥梁工厂关于轨枕板制造、铺设及维修养护等工作的总结。与会代表通过热烈讨论认为:轨枕板轨道

    1981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新型的“轨下圆柱型橡胶垫板”进行技术审定

    <正> 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专业设计院的大力帮助下,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科研设计院研究试验了“轨下圆柱型橡胶垫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0年11月7日进行了技术审定。会议由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科研设计院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专业设计院,北京市地下铁道管理

    1981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配碴整形车

    李明清

    <正> 多年来,在我国铁路新建和大修的整道作业中,配碴整形工序一直沿用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我国第一台PZC-1型配碴整形车(图1)正是为了改变这一手工劳动的落后状况,已由铁道部辩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与铁道兵科研所共同设计、铁道兵6441厂试制而成。

    1981年06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