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访问量:578395

  • 关于铁路隧道围岩分类

    陈维辉 ,孙致和 ,顾永泽

    <正> 一、围岩分类的重要发展 “围岩”是指对坑道施工稳定性有影响的周围岩体,但在传统地质学上常把某一岩体周围发生蚀变的变质岩体称为“围岩”。因此,工程上围岩分类只能称为岩体工程分类,避免误解为坑道周围岩体的“围岩”蚀变分类。

    1981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在无缝线路地段进行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陶谋洽

    <正> 1972年以来,我局在津浦、沪宁复线工程中,由于换边拨道、切轨铺岔、顶桥建涵以及配合自动闭塞等施工,影响了既有无缝线路的状态(轨道、道床,以至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引起长轨切割和切余长轨利用等问题。通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气候、行车和保养作业对工程施工往往影响很大。对工期长、气温变化较大的工程,还

    1981年03期 7-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粉煤灰混凝土在大板楼工程中的应用

    吕殿臣

    <正> 一、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齐齐哈尔铁路局工程处经过试验在修建的大板楼工程中掺用了大量的粉煤灰。采用这一作法不仅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减轻了混凝土的容重,提高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粉煤灰混凝土在节约水泥31.3%的情况下,提高设计强度97~138.5%。和不掺粉煤

    1981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喷锚技术在石拱桥加固中的应用

    义治中

    <正> 喷锚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静荷载作用下圬工结构物的加固和地下洞室、基坑施工等的临时性支护。但它对于动荷载作用下的圬工结构物的加固是否仍属可行,效果如何?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资料和经验可资借鉴。 我们迫于生产的需要,于1977年引入这一

    1981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波兰铁路道岔概况(上)

    顾培雄,李常华,杜善平

    <正> 形成网的波兰铁路在运输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点是:铁路网密度较大,总延长超过3万公里,客货混流以货运为主;轴重21~22吨;运输强度较大(有些干线已达5千万吨总重/年);主要干线基本上是复线并实现了电气化和内燃化。波兰铁路线路从七十年代开始改造和加强,迄今已取得一定成就。目前正修建从卡托维茨至格但斯克的高速中央

    1981年03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用同位素测试道床密实度的方法

    刘功贤,钱平雷

    <正> 我国铁路目前大部份采用碎石道床。线路石碴从疏松到密实,从脏污到干净,其实质就是单位体积石碴中间的空隙率的变化,钢轨下沉也与石碴空隙率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因此,如能采取科学的测试方法测得石碴的空隙率,对掌握道床技术状态、提高线路质量是很重要的。 我局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和上海

    1981年03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小资料

    <正> 现代高层建筑中采用泵送混凝土是十分普遍的。在西德法兰克福建造转播塔时,创造了混凝土泵送高度的记录,最高的混凝土泵送高度达309.98米,大大超过了洛杉矶创造的175.56米记录。

    1981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异形牙板整正钢梁支座

    曹盛屏,缪宗高

    <正> 成昆线金江至广通段的桐模甸、米苴、安乐村三座钢桥的部分活动支座,由于安装偏斜,须予整正。曾有过两个整正方案:一、移动

    1981年03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路基基床的新施工控制方法——落球式填土强度测定仪

    周樱

    <正> 前言 日本国营铁路制订的“土构筑物设计规范”的解释中介绍了落球式填土强度测定仪。它是用重锤从一定高度落在基床底层或表层时的表面沉降量和加速度所确定的强度,代替地基系数K_(30)(日本工业标准JISA 1215),以检查基床部分的强度和均匀性,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该方法已在数处填土施工现场进行了连续

    1981年03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加拿大国营铁路桥梁的维修工作

    秦尔文

    <正> 无论是采用铆接还是采用焊接的桥梁杆件都需要有专门的维修技术,以保证桥梁的承载能力。 铆接结构,尤其是铁路桥梁,在自然的和人为的应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部份能使用长久而且质量良好。但由于焊接技术使用起来较经济而使得这些铆接结构在六十年代里广泛

    1981年03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隧道内冰柱的防治——绝热处理施工方法

    王贵棠

    <正> 前言 隧道内的冰柱在一夜间就侵入建筑限界的情况是很多的,它严重地影响列车运行。加上侧冰(线路两旁的积冰),既给巡道工作及维修人员的走路带来困难,又给他们待避列车造成危险。同时,冰把钢轨埋住又容易造成脱轨

    1981年03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水泥地面起灰、起砂的原因与防止方法

    王鸿喜

    <正> 1.为什么水泥地面会产生起灰、起砂? 水泥地面起灰、起砂现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缺陷,产生的原因很多,如面层材料质量、混凝土或砂浆的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技术操作、地面养生、受化学药物侵蚀等等。有的在地面工程完工后就出现起灰、起砂的现象;有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起灰、起砂现象。所以质量好的地面必须具有一定的硬度

    1981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黔桂线小半径曲线区段防止车辆脱轨对策技术鉴定会

    魏容裳

    <正>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于1980年12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黔桂线小半径曲线区段防止车辆脱轨对策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安全监察委员会、有关业务局,柳州、昆明、成都、西安、齐齐哈尔、南昌等铁路局,长沙、上海铁道学院,铁道部情报所,及院科研处、铁道建筑研究所、机车车辆研究所等单位共46位代表。会议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李泮林付院长主持。

    1981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桥梁振动技术座谈纪实

    陈忠延

    <正> 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邀请,以日本东京大学伊藤学教授为团长,本州四国连络桥公团企画开发部次长大桥勝弘为付团长的日本桥梁振动技术访华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980年12月24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在华期间,中日双方在北京共进行了九次座谈。 中国方面参加技术座谈的代表有: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国家城建总局市政工程局,天津市市政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专业设计

    1981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地道桥两节顶拉法技术鉴定会

    张录贤

    <正> 1980年11月25日至27日由沈阳市科委和沈阳铁路局共同主持召开了“地道桥两节顶拉技术”鉴定会,会议地点在沈阳。参加会议的有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城建研究院、情报所、石化局,天津市政工程勘测设计院,沈阳市橡胶制品一厂和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沈阳铁路局等路内外31个单位55位代表。

    1981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日本第二丘里预应力混凝土槽型梁双线铁路桥

    <正> 本桥位于日本茨城县猿岛群总和镇东北新干线上,距东北干线古河车站约5公里,是一座以23°斜角跨越公路的跨线桥,全长63米,跨度61.4米,宽14.4米,是日本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下承桥(图1)。在选择桥梁形式时,考虑了路基面高度及梁下净空的严格条件,研究了各种类型结构,最后选定了这种槽型梁。梁截面配置了大型预应力钢丝束,在日本是首次(图2)。

    1981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日本组合钢模板

    198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