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域才
<正>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发展,在铁路、公路选线工作中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做方案比较、绘制纵、横断面图、计算工程量等,即所谓选线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其基本办法是:根据地形信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线设计的要求,转换为
1981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冯叔瑜,阎玉山,马乃耀
<正> (三)特殊地质对爆破作用的影响 在岩溶地区进行爆破工作时,应考虑溶洞对爆破的影响。在矿山工程中除遇到岩溶外,还存在废巷道和采空区,它对爆破的影响同岩溶在性质上相同。
1981年02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周翼青
<正> 建国以来,我国共修建了四千多座隧道,总延长二千余公里,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隧道有不同程度的漏水,严重地损坏了隧道内部设备,影响线路通过能力,危及行车安全。还有许多隧道待查。因此,隧道漏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981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黄世飞
<正> 一、概况 我矿铁路专用线东华车站和沙溪车站浆砌片石站台墙,总长度240米,墙顶至钢轨面的高度为1.1米。1973年竣工以来,主要用于装载铁矿石。1978年后,采用机械装矿,装矿机型为Z450液压传动单斗装载机,车重16吨,起重量5吨。由于地面荷载过大,装矿地段的站台墙发生滑动挤出破坏,破坏长度为55米,最大挤出量为60毫米。
1981年02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潘镠生
<正> 铁路房屋常施工于站场土方完工以后,遇素填土很多。在平原地区的中、小型车站的候车室,闸房等建筑物,常建在1~3米的填土上,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各种房屋都有可能处于或局部处于较厚的填土上;大型车站多位于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城
1981年0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刁广秀,侯德杰
<正> 尖轨是道岔转辙器的主要部分,在列车动力作用下,由于养护维修不当和尖轨本身结构等缺陷,中部产生不同程度的拱起。当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严重地威胁行车安全。有时一根新尖轨换上不到三个月,便产生尖轨拱腰无法使用而不得不更换,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和材料。尖轨拱腰病害,在我段长期以来成为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将管
1981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廖湘瑛
<正> 一 引言 单值函数即对于自变量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函数只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时,这种函数称为单值函数。例如:y=x~3,y=Sinx,y=Logx等,都是单值函数。将其分析式当作曲线的方程,并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值作为点的横座标与纵座标,就可以绘成曲线,这就是单值函数的图示法(即函数图形)。从几何观
1981年02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本刊编辑部
<正> 名称 线名 延长(米) 施工年限 附注青函 青函 63,850 1971~ 施工中大清水 上越(新) 22,235 1971~1979
1981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胡荣逵,侯鸣岐
本刊1978年第2期发表了莫春林同志的《曲线“鹅头”病害的调查和分析》一文后,胡荣逵、侯鸣岐、徐为鉴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限于篇幅,现将胡荣逵、侯鸣岐两同志文章摘要发表,供研究。
1981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王安民
<正> 前言 日本中央干线多摩川桥梁,位于立川—日野间39公里588.28米处。该桥上、下行线均为19孔跨距22.55米的上承板梁。基础和墩体上行线为砖砌圆形结构(1899年竣工),下行线是钢筋混凝土圆形结构(1923年竣工),是一座沉箱基础的单线桥墩。这次加固的是上下行线的13号墩至18号墩共12个桥墩。这些桥墩由于在桥的上、下游,经过战后多年砂砾采集,
1981年02期 29-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阎宗泌
<正> 在瑞典的吉奥迪那密克(Geodynamik)有限公司和卡尔斯克鲁纳地区的迪那派克(Dynapac)研究试验室合作下,设计制造出一种装在振动压路机上的新型电子压实计。
1981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邵根大
<正> 计划在1980年底完成的位于苏伊士运河下的阿哈默德-哈姆迪隧道,是一个历史性的工程,因为经过112年的间隔,又重新在亚非之间建立了永久性陆路连接。 阿哈默德-哈姆迪隧道是最早在一个人工运河之下开挖的较大隧道之一,同时也是第一次把路面板和道路在开挖隧道的过程中同时地安装起来。
1981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关少荣
<正> 日本国营铁路近年来有几座钢和预应力混凝土下承式组合梁和预弯曲组合梁进行过施工。这些特殊的组合梁,利用已架设的钢梁作为模型板的脚手架灌注混凝土,所以即使在施工中,也不占用桥下净空。 另外,由于用混凝土包着钢骨架,所以外观仍是混凝土梁,作为免维修、低噪音的桥梁,今后将被广泛采用。这次施工的桥梁都是小跨
1981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赵子荣
<正>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今后我国将修建很多长的越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铁道。这些隧道往往深埋,地质复杂,承受大的地压和水压,而现有支护衬砌的结构型式和理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探讨新的衬砌结构。复合式衬砌是近年来国外采用较多的一种新型衬砌结构,尤其在新奥法和喷锚支护推广以来,西欧、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广泛采用。
1981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正> 铁道建筑可靠性理论科研座谈会 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首次铁道建筑可靠性理论科研座谈会,于198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科技局、基建总局、工务局、各勘测设计院、专业设计院、情报所、西南交大、北方交大、上海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大桥工程局及丰台桥梁厂等单位共64人。
1981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本期数据